益都古稱益都。易道的起源是因為該縣靠近清江,在古代被稱為沂水。按照我國以山、水取地名的習俗,選了易二字,“道”就是郡。公元210年,劉備說此地天時地利人和,改臨江郡為益都郡,意為“人傑地靈,適宜建都”。隋開帝七年(公元587年),益都縣被廢,改稱益都縣。1987年,國務院撤銷宜都縣,設立分市。1998年更名為宜都市。至於益都市政府所在地,原稱益都市,後稱魯迅市、鹿城。鹿城這個名字是怎麽來的?有這樣壹個震驚中外的真實故事。傳說黃初二年(公元221),賣草鞋出身的劉備在四川成都稱帝。初朝後的某壹天,劉備無限深情的嘆道:自從我與關羽、張飛在桃園結義後,就發誓生死與共。沒想到二哥關雲長被東吳害死,三哥張飛因為東吳內外勾結被斬首。這個仇不報,我死不瞑目。他留下壹個方向,叫吳班為先鋒,張興為護衛,70萬士兵親統。他離開淅川,來到彜陵,在猇亭紮營,與吳棟作戰。吳棟得到了獎賞,所有的官員都黯然失色。孫權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連嘆道:“吳棟是無名之輩,吳棟是無名之輩!”“陛下,東吳有人!”“誰在那裏?”“有壹個人叫陸明勛。”這時,壹位已故將軍從帳中出來推薦魯迅:“陛下!這個魯迅三歲能讀百家姓,五歲能倒背如流地背三字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各種武功。妳怎麽看?”孫權召見,只見魯迅身高八尺,面容姣好,學識淵博,出口不凡。他馬上高興起來,心想:文可以建國,幫忙,這是文武雙全,應該重用!當即任命魯迅為大都督,領旨離蜀。先說劉備在猇亭的營為40營,壹營700裏。白天旗幟遮天蔽日,晚上火光沖天。每天都有人被送去魯迅那裏叫罵。魯迅聽到喊聲,沈默了幾十天。古歷七月初七晚上,魯迅覺得時機成熟,即指揮三軍進入敵後。就在這時,突然刮起了東南風,魯迅下令釋放火燒山。當時風借火,火助風。大火燃燒了七百裏,蜀軍被燒得到處都是,血流成河。可憐的劉備孤身壹人,幸虧趙子龍殺出常山,才保住了性命,連夜逃到了白帝城。夷陵之戰剛結束,三國時陸遜成名,人們就把原來益都郡的驛道城改成了陸遜城。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稱“魯迅城”為陸城(今宜都市陸城街道辦事處)。明朝時,錢塘名人遊益都,曾在《陸遜城》中留下詩句:劉命運註定無可爭辯,故稱孺子以博取功名,大星前晚未落,今稱鹿城。現在,宜都鹿城是三峽門城市的重鎮,有清江大道、長江大道、花園大道、五壹大道、楊守敬大道等主要幹道,還有文峰公園、濱江公園、人民廣場、魯迅廣場等人文景觀,壹批風格各異的高層建築拔地而起。這座城市的面貌日新月異。市老體協主席、宜都市人大原主任張昌夫先生有壹天看宜都夜景。看到霓虹閃爍,燈火輝煌,他深受感動,寫下詩句:新城笑在兩座山頂,玉帶徹夜未眠。數十裏的燈和星星被懷疑是銀河系。
上一篇:獎杯在哪裏能訂做下一篇:山西襄汾縣焦化廠發生事故,廠家該不該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