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馬俑是第壹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也是第壹批世界級遺產,秦兵馬俑本身的價值以及歷史意義是難以估量的。不過兵馬俑燒制的過程以及地點,也成了後人研究的重點,您可知道燒制兵馬俑的地方到底在哪裏?
1974年03月,臨潼縣驪山鎮西楊村的幾個農民,正在距離陵東1.5千米的地方打井,他們忙碌著手中的活時,卻突然發現地下出現了奇怪的東西:幾個用泥土燒制的與真人壹樣大小的陶俑。農民們大驚失色,趕緊將消息報告了上去。後來經陜西省考古隊勘探和試掘,震驚世界的秦兵馬俑得以重見天日。現如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兵馬俑坑內的秦兵馬俑,已經被原地保護了起來,並且有壹部分的秦兵馬俑用於展出。
在世人被秦兵馬俑的精致燒制技術,以及龐大的規模震驚時,也產生了壹個疑問:“這些秦兵馬俑是在哪裏燒制的?”因為這些秦兵馬俑的比例大小與真人無異,單個陶俑的平均重量在180kg左右,最重的是陶馬,超過300kg,陶俑中最重的是將軍俑足足有250kg,哪怕是最輕的跪射俑,都有100kg。
因為這些兵馬俑是用陶土燒制而成的,如果燒制的距離很遠,運輸起來是異常困難的。所以也有專家推測:“燒制兵馬俑的地點不會太遠。”這個結論壹出,專家組就帶領著挖掘隊在兵馬俑坑的附近進行尋找,經過發掘,他們果然在離兵馬俑約幾百米的下和村南面,發現了秦代的陶窯。
陶窯的遺址經過發掘後,發現均是由窯門、火膛、窯床與壹個煙囪組成。陶窯的構築方法,均采用建設在地下,從發現的陶窯地點可以看出,秦朝的陶窯制作環境已經非常成熟了。而秦兵馬俑的具體的制作過程也有專家進行研究,馬生濤副研究館員曾經得出結論:“兵馬俑是用陶泥以模塑結合的形式塑造出來,焙燒溫度在950℃-1050℃之間,燒成溫度較高,胎質較厚,質地堅硬,所以這些破碎的陶片經過保護修復後,仍然可是展示給大家欣賞。”
從馬研究員的結論中,大家可以發現,秦兵馬俑的焙燒溫度在950℃-1050℃之間,柴火的最高溫度是800度左右。所以說,在那個落後的年代裏,這些古人是何等的聰明,竟然能夠利用有限的條件,制造出構造科學,封閉嚴密的陶窯,並且利用高溫燒制兵馬俑。
當然了,除了密封的陶窯,讓兵馬俑更結實之外,秦兵馬俑的身上也有制作工匠的姓名。那個年代的陶工,有的來自宮廷的制陶作坊,有的來自地方的制陶作坊,他們需要在陶俑、陶馬身上打印或刻畫自己的名字,這是因為戰國中期秦國的“物勒工名”制度。這個制度的本意是想更好地督促陶工的工作,壹旦出現問題,可以直接找到陶工。不過這個制度,也方便了我們後人對於秦代歷史的探究。
秦兵馬俑的發現和展出,不僅僅震驚了中國,也震驚了全世界。秦代精妙的陶窯、智慧的陶工、兵馬俑身上的彩繪,兵馬俑精致的燒制技術,這些全都是秦兵馬俑如此偉大的原因。而這些有藝術價值的秦兵馬俑,真是令人感到萬分的驕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