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區位於北京城區西南部,是四個中心城區之壹。總面積16.53平方公裏,總人口54.66萬。宣武區人民政府設在廣安門內大街南側麻刀胡同。全區劃為大柵欄、天橋、椿樹、陶然亭、牛街、白紙坊、廣安門內、廣安門外8個街道。 宣武區是戰國燕都薊城所在地,遼、金、元、明、清歷代均為京都壹部分。元、明、清以來,北京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於宣武區處於進出京都的交通要道,南城商賈雲集,成為農、商、手工業產品集散的重要場所。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外城建成,宣武區大部分地區處於外城之內,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商品流通的擴大,逐步形成商業、文化繁榮的市肆,留存至今的壹些街巷名稱,如菜市口、煤市街、果子巷、珠寶市等,就是當時各種專業市場的名稱,可見商業、飲食、服裝業的歷史淵源。現存北魏時期的天寧寺塔、唐代的法源寺、遼代的牛街禮拜寺、明代的先農壇等文物古跡50余處,康有為、譚嗣同、孫中山等民主革命先驅與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等無產階級革命領袖歷史活動遺址,記載了宣武區燦爛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三千年古城煥發青春,面貌壹新,宣武區也發生了巨變。北有內二環貫穿,兩旁高樓聳立,南有濱河林帶,郁郁蔥蔥;東部街市繁華,店鋪林立;西部的住宅小區,新樓座座,高低錯落。京城的交通大幹線——西、南二環路穿境而過。現已落成的西廂工程,與京開、京石、京張三條國道相連,且在區內交匯連結,由過去的封閉型交通變為開放型交通格局,為全區的經濟發展和外界聯絡提供了保證。廣安門內、外大街,最早曾是商人趕著毛驢、駱駝進京的主幹道,“八五”期間已改造為70米寬的交通幹線,西與北京西客站相連,東與菜市口接壤,橫跨西二環路。在廣外蓮花池的北京火車西客站建成通車,已初步形成新的商業、服務業中心,為宣武區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區內陶然亭公園、宣武藝園等7座公園如塊塊翡翠鑲嵌其間。依據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建造的北京大觀園,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美的造園藝術,成為北京旅遊景區中壹顆璀璨明珠。區內舊城改造方興未艾。“八五”期間宣武區新建住宅面積達125.7萬平方米,比“六五”和“七五”期間興建住宅面積的總和多1.5倍。“九五”宣武區每年開工面積將達到150萬平方米。 宣武區的經濟以商業和飲食服務業為主。在北京歷史上是壹個歷史悠久,興旺繁華的商業區。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就興辦了商業,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聞名遐邇的大柵欄商業街,自明朝永樂年間至今歷時500余年繁榮不衰。珠市口至廣安門的十裏商業街,店鋪鱗次櫛比。這裏的商業服務業中有壹批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的老字號和老店鋪,如開業於康熙八年的同仁堂藥店;開業於光緒十九年的北京八大祥之首的瑞蚨祥綢布店;有開業於鹹豐三年的內聯升鞋店;有開業於嘉慶十六年的民族帽店馬聚源;有開業於道光年間的致美樓;有近百年的老店張壹元茶莊以及民國初期建立的新豐樓飯莊、華北樓飯莊等30余家百年老店蜚聲四海。菜市口百貨商場、前門婦女服裝店、國華商場、白廣路商場等壹批新建的大中型商場,遍布全區。泰豐樓、孔膳堂、東方明珠酒家等800余家飯店薈萃全國各大菜系風味佳肴。大觀園、前門、東方、天橋等旅遊飯店可為中外遊客提供舒適便利的服務。 集體經濟發展迅速。現有工業、飲食、服務、修理、建築、商業等八大行業,960多個企業。長城工商股份有限公司、天橋建築集團公司、大碗茶商貿集團公司等影響較大。特藝行業12個廠家的剌銹、玉器、首飾等20余種產品遠銷歐美、日本。 在對內搞活經濟、對外實行開放的方針指引下,宣武區與國內29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經濟合作項目與業務往來,與24個國家、地區建立合資企業200多家,投資行業涉及食品、飲料、服裝、印刷、化工、醫藥、機械、電子、儀器儀表等40多種行業。 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事業欣欣向榮。區內有高等院校7所,中學37所,小學65所。北京師大壹附中、北京第壹實驗小學等聲望較高。先農壇體育場、宣武區體育宮設施先進。區內有北京友誼醫院、回民醫院、宣武中醫醫院等15所醫院,病床3000余張。中央芭蕾舞團、中國歌劇舞劇院、北京京劇院、北京雜技團等都是具有較高藝術水準的藝術團體。 宣武區由於地處進京要道,歷代赴京趕考的儒生、名士及商賈多在這壹帶活動,為本區孕育了豐富的文化。解放後,人民政府重視文化工作,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加強了對文物古跡的管理與修繕,同時重視對文物古跡的開發利用,逐步發展文化旅遊事業。本區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建築風格各異的寺廟現存50余座。法源寺莊重肅穆,古樸幽雅,翠竹亭亭,三季花香,聞名中外。牛街禮拜寺的外觀是中國宮殿式建築,而內部卻融合了阿拉伯的建築風格,布局對稱嚴謹,構思精巧,磚木結構凝重肅穆,泥金彩畫富麗堂皇,享有很高的聲譽。建於明、清兩代的會館,總數達407處,堪稱京城之最。其中許多會館都曾是名人旅京居住之地,與名人結下了不解之緣。如林則徐與莆陽會館,康有為與南海會館,魯迅與紹興會館,孫中山與湖廣會館,毛澤東與湖南會館,歷史上在會館曾發動過戊戌變法,醞釀過禁煙運動,成立過馬克思主義小組,改組過同盟會,創辦過中國***產黨的刊物《每周評論》。本區還有不少名人故居。紀曉嵐的故居“閱微草堂”,李漁的故居“芥子園”,以及龔子珍、梁啟超、顧炎武等名人的故居,每年均吸引不少的海內外遊客以及後裔觀光、省親和投資開發。 久負盛名的琉璃廠文化街經仿古翻建修葺壹新。自明嘉慶年間,琉璃廠便形成為古玩、文物、書籍、字畫等商賈雲集之地。到了清乾隆年間,這裏已有古董書商30余家,如五柳居、文萃堂等。此後又增加了文房四寶、字畫、古玩等商店,如榮寶齋、汲古閣等。至光緒年間,這裏的書肆已發展到200余家,是名士和文人購買書籍、古玩和碑帖的主要場地。享譽海外的榮寶齋、中國書店,每年都引來萬千賓客。 區內漢、回、滿、蒙、朝鮮族等38個兄弟民族和睦相處。牛街地區是北京最著名的回族聚居區,相傳從第壹批回族穆斯林到這裏定居,至今已有1000年的歷史。長期以來,牛街以其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受到全國回族和穆斯林群眾的仰慕。這裏民族教育、衛生事業有較大發展。牛街禮拜寺是穆斯林宗教活動中心,經常有各國宗教界人士及學者、朋友來訪。
上一篇:定窯瓷器碎片值錢嗎?怎麽鑒定修復下一篇:有錢人在哪裏買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