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舊石器時代
小空山猿人遺址位於南陽市南召縣小店鄉杜莊村東南500米小空山山腰。西臨空山大川,東距南詔猿人化石遺址3公裏。在相距7米的兩個洞穴中出土了大量舊石器和哺乳動物化石。洞內有約1米厚的殘灰層、300多件石制品和大量哺乳動物化石,預示著人類正在走向新的歷史文明。根據石器的制作技術和形制特征,其時代屬於更新世晚期。
興化山“南召猿人遺址”位於南召縣雲陽鎮西北3.5公裏的興化山上。這裏背風向陽,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溫暖濕潤,形成了適合生物生存發展的良好環境。中原人類的始祖——“南詔猿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繁衍生息的。
考古學家在興化山上發現了壹批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壹顆古人類牙齒化石。根據對伴生動物化石和地層的綜合分析,確定這裏發現的古人類大致相當於“北京人”的時代,距今約50萬至60萬年,並正式將這壹古人類命名為“南詔人”。
南詔猿人化石遺址是我國發現的重要古人類遺址,在河南省尚屬首次。填補了中原舊石器文化的歷史空白,擴大了秦嶺地區猿人的分布範圍,為進壹步研究人類起源和發展提供了新材料。因此1987被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大空的半坡上,有壹個空洞,是漢代嚴子陵隱居的地方。洞門高十余尺,有圓廳,深不可測的洞穴,深潭,成群的蝙蝠。科學家考證,這也是古人類居住的洞穴。相距甚近的興化山、孔曉山、大空山,展示了北大荒時代的南召縣古文化,形成了壹座串聯的猿人博物館。
南詔猿人的發現是繼北京猿人、藍田猿人、元謀猿人之後的又壹重大發現。杏花山猿人遺址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是中原人類的鼻祖。填補了中原地區古人類分布的空白,為研究人類的起源、分布和發展,古氣候的變化以及中原地區第四紀地質和生物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和依據。
杜莊村:杜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