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岐山風景區的人文故事

岐山風景區的人文故事

從名為“鳳凰谷”的地方拾級而上,沿途修竹挺拔,古樹參天,森林樹種豐富,原始林木保護良好;真不怕為“珍貴的植物基因庫”和“天然植物標本園”之譽。大約步行10左右便看到了岐山墓塔林,這是岐山高僧們的最後歸宿之地,有30余座,其中“普同塔”完好保存5~600位和尚的骨灰壇,故有“普同塔內藏千僧”之說。 翻閱岐山歷史文獻,最著傳奇色彩的是岐山開山祖師釋智大,他出生於衡州城裏壹個大戶人家,他曾考取了進士功名,但由於他為人正直,個性清高,既看不慣朝庭的腐敗,也看不慣紅塵中的虛偽。於是,便到雁峰寺削發為僧,因他崇拜唐代著名僧人“懶殘”,故自號“懶放”。

明崇禎10年(1637),劉新宇、郭子奴率領的臨藍礦工起義軍,破常寧,下桂陽,攻陷衡州府城。此時,正在雁峰寺修行的釋智大,為逃避這場戰火的浩劫,他帶著自己的母親逃出了衡州。

壹天,懶放母子在壹個山洞中避雨,巧遇到壹個白發高僧;於是,懶放便拜這位白發高僧為師,留在這個洞中與白發高僧壹起修行,懶放母親為他師徒倆洗衣做飯。

轉眼就到明崇禎13年(1640),時光已過去了3年,此時的懶放已得到了師傅的真傳,他的法術已經如同神仙。這天,白發師傅對懶放說:“智大!妳去另找靈山,弘揚佛法,開山為祖吧!”說完,他的白發師傅就化為壹團白煙不見了……。

於是,懶放這遵照白發師傅的囑咐,帶著母親到處尋找靈山……。

懶放母子走到鳳凰山時,正值陽春三月梅雨季節,天上下著綿綿小雨,懶放看到這裏群峰秀麗的風光,那壁立萬仞上,雲煙縹緲,若靜若動,若隱若現,撲朔迷離,猶如置身仙境,他認定這就是他理想中修行建寺的靈山寶地。

他經過壹方周折後,找到了鳳凰山的山主彭其山,見面後,懶放對彭其山說:“我用50兩銀子,在妳的山上,買壹塊袈裟大的地方建寺廟,妳看行嗎?”

彭其山心想:這和尚的袈裟再大也不過如此,他願出50兩銀子的高價來買,這生意劃得來;於是說:“好吧!我們就按這個價格成效。”

懶放拿出了50兩銀子,又對彭其山說:“那妳請全村的人都出來,為我做個公證人。”

彭其山聽懶放這樣說也覺得有道理,於是就將全村的人都叫出來了,懶放將50兩銀子交到彭其山的手中後,便大聲對全村的人說:“請大家作證,我已經將銀子交給他了!” 然後,只見他從身上脫下自己的那件破袈裟,用力往天上壹拋,說來也怪,這件袈裟便自己漫漫地升到空中,又漫漫地變大後,飄落下來;沒想到這件破袈裟居然將整個鳳凰山全部遮住,全村的人都驚奇地大喊大叫起來。

彭其山此時當著全村人的面他沒有辦法反悔,無奈之中只好把鳳凰山的地契交給了懶放,在交地契時彭其山對懶放說:“這山是我祖宗流傳下來的,我今天買給妳,但我希望將鳳凰山改用我的名字叫‘其山’,也好讓我對得起祖宗!”

懶放答應了他的要求;從此,鳳凰山便改名為“其山”,後因被誤寫,便成了“岐山”。

為了建寺院,懶放又四方化緣,經過多方他不懈的努力,岐山寺終於在清順治5年(1648)建成了;也正好在這壹年,南嶽大殿被火燒了,許多和尚便都跑到岐山來了,壹下子岐山寺的僧眾就達到400多人,他們在這裏開壇講經,好不熱鬧,壹下子就聞名四方,吸引眾多香客前來朝拜,香火也因此旺盛起來。智大去世,住僧壹減再減,寺院逐漸冷落。

據《衡南縣誌》記載:清同治5年(1866),名僧釋恒誌重修寺院,新塑佛像,更寺名為“岐山叢林”,再闡佛法,僧人復聚200余眾。

清光緒10年(1884),寺院大殿被焚。住持田靜長老募得資金,重修寺院,並擴大規模,精裝佛像,易寺名為“仁瑞寺”。後為求藏經事遊至北京。傳說田靜法師用佛光醫好了慈禧太後的病,慈禧病好後,授意光緒皇帝召見田靜法師,問其有什麽要求,田靜法師什麽也不要,只求光復岐山廟宇。獲禦賜經、律、論700余卷,禦書“福”、“寺”二軸,光緒皇帝親書“萬壽仁瑞寺”匾額壹塊,喇嘛所貢無量壽佛千尊,紫金體具、朝袍朝靴及其他珍品多件。委派朝庭官員護送至岐山,時“香花夾路,幡幢盈空,道俗歡迎,百裏不絕”。從此,寺院名噪遐邇,譽載江南。清光緒21年,僧侶雲集,寺內住僧達千人之多,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繼續上行10分鐘左右,便到了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歷史的岐山仁瑞寺。該寺自田靜圓寂後,寺院又趨冷落。20世紀40年代末,僅有和尚百余人;“文革”期間寺院遭重創,佛像被毀、藏經被焚、文物流失。1980年後,健在僧人重返寺院,逐漸將寺院修復成今天的規模。值得壹看的是現寺內有古碑刻10余塊,它記載著岐山仁瑞寺的興衰歷史,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這寺裏,曾有壹只“千人鍋”,能裝五千多斤水,寺裏曾用它為上千的和尚煮過飯。關於這個“千人鍋”還有這麽壹個故事:

話說,岐山開山之祖懶放“以壹袈裟厝山半”後,寺院裏僧眾多了,香客多了,他們吃齋得問題,卻讓懶放傷透了腦筋,由於煮齋的鍋容量有限,僧眾和香客不得不輪流用齋,吃壹餐齋得等上幾個時辰,既不方便,又不合算。他想:“要是我們寺院能有壹只特大的鍋,不就能壹次解決全寺僧眾和香客上千人的用齋問題嗎?”但他到四周的鑄鍋作坊去聯系、打聽,卻都沒有鑄造大鍋的技術能力,只好作罷。

壹天,懶放雲遊到廣東佛山,他從壹家規模較大的鑄鍋作坊門前路過,看見裏面大大小小的鐵鍋擺滿壹大片,叫他看花了眼,便好奇地走了進去。

他把自己需要定做“千人大鍋”的設想向作坊的老板和工匠們說了壹遍,作坊的老板對懶放說:“鑄造這樣壹只大鍋,從技術上來說,在我們這裏不是太難的問題,難的是象這種特大的鍋,又只單獨定做鑄壹只鍋,而我這裏卻要改造鑄鐵爐,重新制作模具、澆鑄工具等,這樣成本耗費太大,劃不來。”

懶放見他現出為難的樣子,趕忙再三懇求,反復動員勸說。作坊的老板和工匠師傅見懶放遠道而來,求鍋、行善心切,也被他的誠心所感動,便答應了他的要求。

生意談妥後,作坊的老板組織工匠們連夜加班,不到半個月,“千人鍋”就鑄好了。

懶放看著烏黑發亮的“千人鍋”,非常歡喜,立刻從當地請了幾十個運輸工,忙碌了好壹陣子,擡著2噸多重的“千人鍋”上了路,他們逢山過山,遇水過橋,克服了許多困難。

這壹天,他們好不容易才移動十幾裏路,走到在壹個寺院歇下來,勞累了壹天的運輸工人,早已打著呼嚕睡熟了。

深夜,懶放翻來復去地睡不著。他盤算著,佛山和岐山,相隔千裏開外,“千人鍋”要運回寺內,幾十個人得費幾個月工夫,這樣的花銷,負擔得了嗎?怎麽辦?想來想去,他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朦朧中,他的看見了白發師傅,拿著壹把鉤把傘,走到他的床前,他對懶放壹笑: “嘿!嘿……!我的好徒兒,妳沒有辜負我的期望,我給妳吃下這顆金丹,上路時再燒3張錢紙,用這傘柄鉤住‘千人鍋’,就能將‘千人鍋’輕松運回到岐山。路上妳若遇危難之事,只須默憶我的像,自有神靈會給妳相助。”

說完便把壹顆金丹放在賴放的嘴裏,轉身就消失了。

懶放吞下金丹,想叫住白發師傅,翻身起來,才知是壹場夢。他揉了揉眼,定神壹看,窗外已經開始放白,天亮了。此時,他只覺得自己腦清目明,渾身是勁,嘴角似有壹股余香,再壹看,發現床邊放著壹把鉤把傘。

他立即拿起鉤把傘走到門外的“千人鍋”旁,按照白發師傅教給他的方法壹試,果然,那兩噸多重的大鍋,變得比壹只簸箕還輕。懶放放下鍋後,立即跪在地上,便雙手合十,連聲頌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於是,懶放辭別了所有的運輸工,獨自壹人用傘柄鉤著千人鍋動身了,不多日,就回到了岐山腳下。

此時,天色已晚,路邊怪石林立,陰森森的。突然,壹股陰風吹來,懶放猛擡頭,只見壹個獸頭蛇身,青面獠牙的怪物擋住去路。懶放大聲喝斥:“我乃出家之人,慈善為本,普度眾生,妖孽何要擋道作惡?善哉!善哉!”

那怪物吼叫著:“臭和尚,自從妳來岐山,把寺院建在我的洞穴之上,害得我無家可歸,今天妳又買來‘千人鍋’,叫我何日才有回家之日,這奪穴之仇,哪有不報之理啊?”說話間,怪物便張牙舞爪朝懶放猛撲過來。

懶放早有準備,他把“千人鍋”放在身後路邊。拿起傘作武器,便與怪物打鬥起來,鬥了幾個回合,怪物稍占上風,幾次都差壹點把放在路邊的大鍋撞破。

在這危急時刻,懶放腦子裏忽地閃過白發師傅的樣子,不知怎的,“千人鍋”馬上旋轉地飛到半空,向寺院方向飄去。

這時,那怪物又殺氣騰騰地沖向懶放,懶放舉起傘柄,照著怪物的頭部重重地擊去;此時,的傘柄也猶如增添了千斤之力。頓時,打得那怪物在地上滾了幾滾,死了。

上前仔細壹看,原來是壹條巨大的狗婆蛇,懶放壹腳將它踢到路邊,它便漫漫地變成了壹個醜陋的巨石。

與此同時,山上寺院裏的僧人、香客望著從天上飛來的大鍋,他們好生奇怪,仔細壹看,發現威風凜凜的韋馱菩薩額頭上正熱汗淋淋呢!個個樂得咧開了嘴,都說是菩薩在顯靈。原來,懶放在同那個狗婆蛇精搏鬥時,就是名列“八大將軍之壹”的韋馱菩薩暗中相助,擊敗了狗婆蛇精,將千人鍋提到了寺內。

從此,岐山寺自從有了“千人鍋”後,寺內的僧眾和香客再也不為用齋而愁了,香火也越來起旺,逐漸名聞海外。

如今,這只“千人鍋”不知何時,成了南嶽大廟中的展品,岐山也只留下這“千人鍋”的故事了……。 遊完了仁瑞寺,往西行200米,來到了“凈心閣”;這就是傳說中,懶放“以壹袈裟厝山半”的地方,裏面沒有什麽特別之處,只是寺旁邊有棵,名為“夫妻樹”古樹有點意思……。

岐山凈心林是開山祖師懶放,卓錫之地。 到了岐山妳到處都可以看到這200多年樹齡的古樹。

於是,我們繼續西行,攀“鳳凰嶺”,走了10分鐘的盤山公路後,便離開公路,走青石砌成的階梯,大約走了30分鐘,雖然,大汗淋漓,但終於登上了岐山的絕頂,從這時四處眺望,霜灑醉秋,綠裏耀紅,碧天乳雲之下,欲窮千裏,令人心曠神怡。此時我想起清代的清泉縣知江恂的《岐山》詩:

邃谷開禪宇,林陰耐細哦。暗泉依磴曲,石屋聚雲多。

報賽增碑識,尋幽少客過。何須求勝地,只此是煙蘿。

此時,可領悟何為如詩如畫的真諦……。

在修竹林中,有上鳳凰嶺頂的古道,沿原路返回,下山後,我又獨自沿小溪,去尋找資料中介紹的仙人橋、仙人跡、仙人船、仙人棋、仙人井、仙人籠等景物,只見溪邊奇石頗多,不知何故,沒有景物介紹牌。岐山小溪邊,不知還有多少仙人的傳說。

自進得岐山後,有壹種壹腳從現代踏進遠古的感覺,城市水泥森林的喧囂與浮躁頓時消失殆盡。山是幽靜的,水是幽靜的,路是幽靜的。美麗而空靈的岐山就仿佛進了我們的心靈,真想在這裏當壹輩子神仙。

  • 上一篇:1856歐米茄老機車杯手表值錢嗎?
  • 下一篇:急需介紹三峽博物館和磁器口建築的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