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馬尾松毛蟲
【學名】松毛蟲。
【英文名】lappet
[目的]鱗翅目
枯葉蛾科
【寄主】馬尾松、黑松、黃山松、濕地松、火炬松等。
【危害特點】幼蟲以針葉為食,常將樹葉吃光,松林如火,導致壹片松林死亡。近年來,這種危害在低山丘陵地區十分猖獗。此外,該蟲的毒毛接觸人體,會引起紅腫或糜爛,汙染水源,影響人體健康。
[簡介]
鱗翅目(鱗翅目),馬尾松毛蟲科,松毛蟲屬(Tolype)昆蟲。包括繭形的卵蛾和在樹上編織巨大的帳篷狀網並群居的天幕毛蟲。成年人粗壯,通常是淺藍灰色。翼展壹般25?75 mm (1?3英寸)。許多物種的身體、腳和眼睛上都有羽狀觸角和毛發。幼蟲是五顏六色的,每個節點都有吊墜狀的突起,所以它的英文名是pendant worm的意思。常叢生旋,覆冠,破壞林木、果樹和觀賞植物的葉片。落葉松鞘蛾危害落葉松。桑尺蠖危害蘋果樹、楊樹和香花。
[功能描述]
成蟲體長20-35mm,雌蛾翅展48-80mm;雄蛾38-62 mm,體色有黃褐色、灰褐色、褐色、深褐色等,體色差異很大。前翅上有4-5條暗褐色橫線,心室中端有1個白斑,近軸端有8-9個近月牙形暗褐色斑點,靠近臀角處有3個斑點呈對角排列。雄蛾體色較暗,前翅水平線較暗且明顯,中室端白斑明顯,觸角有羽狀。雌蛾比雄蛾大,顏色略淺,觸角短,腹部較厚。卵長約1.4mm,卵圓形,初為粉紅色,孵化時變為深紫色,成串或成堆地鋪在松針上。末齡幼蟲體長40-80mm,體色為棕紅色和棕黑色,頭為黃褐色,中胸和後胸背部有藍黑色毒毛帶簇,兩帶之間有黃白色毛簇。腹部各段有窄而扁平的片狀毛,頂端有齒狀突起,體側有長長的白毛,1縱帶貫穿全身,從中胸壹直延伸到第八腹的節流閥頂端。蛹長20-27毫米,栗褐色或暗紅褐色,節間有黃色絨毛,腹末端有細長的臀棘,末端呈鉤狀卷曲。繭是橢圓形的,灰白色到骯臟的棕色。表面有毒的毛發
[發生定律]
河南2代,長江流域和安徽2-3代,廣東南部、廣西、福建3-4代,海南4-5代。3-4齡幼蟲在樹皮縫隙或針葉樹上越冬。越冬幼蟲於次年3月爬樹,4月中下旬開始結繭化蛹,5月初進入化蛹高峰期,5月成蟲羽化,壽命5-9天。1代幼蟲出現在6月上旬,第二代出現在8月上旬,第三代出現在9月下旬。部分二代幼蟲8月中旬開始滯育,10月中旬越冬,正常二代幼蟲9月上旬結繭化蛹,9月中旬羽化,產三代卵比9月中旬孵化的多,對165438+10月危害較大。成蟲有趨光性,大多在夜間交配產卵。每只雌性產卵數十至數百枚,卵期611天。幼蟲***6齡,L-2齡成簇。當受到幹擾時,它們會掉絲,在3-4歲時停止吐絲,並有跳躍的習慣。5-6歲受驚嚇後,常把頭彎向胸部下方,胸前毒毛豎起。幼蟲期34-56天,末齡幼蟲在松針、樹皮下、灌木和雜草上結繭化蛹。蛹期11-22天。這種昆蟲的成蟲和幼蟲可以遷移和擴散,幼蟲往往傾向於從集群中分散,當食物匱乏時,它們成群結隊地向外遷移覓食。成人飛行0.5公裏到2公裏。壹般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或丘陵地帶,樹齡約為10年,郁閉度小,易發生幹枯。
[控制方法]
(1)封山育林改造人工純松林。營造混交林,培育多樣化的生物群落,使之有利於天敵的繁殖和生存。
(2)做好越冬代及以後世代2-3齡幼蟲期噴施50%馬拉硫磷EC 1000倍或50%殺螟硫磷EC 1000倍和90%結晶敵百蟲900倍。
(3)使用2.5%敵百蟲粉劑,每667m2 3kg噴壹次粉。
(4)有條件地將敵敵畏、馬拉硫磷原油、二線油按1: 1: 3的比例混合配制超低劑量制劑進行超低劑量噴灑,每667m2使用100-150mL。也可以用2。5%溴氰菊酯或20%速殺擬除蟲菊酯原油1-2ml,地面噴灑3000-4000倍體積的水。
(5)必要時用上述擬除蟲菊酯500-1000倍液超低量噴灑飛機。
(6)也可使用1%或2%滅蟻靈氣霧劑,每667m2用量為160mL,或嘗試9-10.5kg/m2的20%敵敵畏重氣霧劑。這種重氣溶膠的煙雲有2m高,抽0.5h就會落在樹上。
(7)成蟲產卵初期,每667m2釋放赤眼蜂654.38+萬只,進行生物防治。
預防和控制方法:
(8)保護和利用天敵,可噴灑500-100萬孢子/毫升的蘇雲金桿菌溶液,100-200萬孢子/毫升的球孢白僵菌水劑,或500萬孢子/毫升的超低容量球孢白僵菌油、乳劑、水劑。
(9)生物防治:螞蟻、杜鵑花等。
[地理分布]
河南、陜西、江蘇、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四川、雲南、貴州、福建、廣東、廣西、海南、臺灣省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