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編鐘造型優美,鑄造精美,保存完好,設備齊全,音域寬廣,音色優美,音頻準確,是中國古代的精品。
現在,在考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曾侯乙墓的所有樂器都被復制了。面對這些古代的傑作,真的是嘆為觀止,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大概也不為過。
曾侯乙編鐘是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最耀眼的國寶。
曾侯乙墓是戰國早期壹個諸侯國君主的墓,距今已有2400多年。它位於隨州市西北部的擂鼓墩,距市中心約3公裏。
曾侯乙墓出土編鐘、編鐘(qìng,印青)等8種樂器***125件,種類齊全,數量眾多,制作精美,保存完好,其中不少是新發現,世界考古史上僅見。其中115件來自中室,用於演奏祠堂的禮樂;另外10塊是東屋的,用來放房間裏的音樂(臥室音樂)。
在周代,禮樂制度是國家的根本大事,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鼎制和掛制(即樂掛制)是禮樂制度的基礎。所謂懸掛系統,就是擺設鐘表的規定。說王的鐘磬掛在四面,王公大夫士的鐘磬依次掛在三面、兩面、壹面。曾侯乙墓的編鐘三面懸掛,屬於諸侯懸掛制,符合《周禮》的規定。
編鐘是壹種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用青銅鑄造。鐘體就像兩塊扣在壹起的瓷磚。對於瓦形鐘來說,敲擊其鼓的正面和側面可以發出聲音,稱為“雙音鐘”。這種鐘被稱為“雙音鐘”,是中國先秦鐘表制作者的壹大發明。
曾侯乙的編鐘是雙音鐘的典範。它由65個不同批次的編鐘組成,分三層八組掛在壹個方形的銅木制鐘架上。都是雙音鐘。全套編鐘跨度五個半八度,十二音齊全,可在宮中旋轉。令人驚訝的是,曾侯乙編鐘的鐘、鐘架、鉤上刻有3755個字,包括編號、記錄、註音,記錄了聲名、階名、八度組、各國法定名稱對應關系等樂理,而且是錯誤的。據學者考證,其基本聲級與現代鋼琴壹致。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鐘架下層中間的壹個鐘,原本不屬於這套鐘。這是楚惠王張雄在位第五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433年,送給曾侯乙的壹套鐘之壹。
這個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