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在顛簸流離;四處無所的人面前就像壹塊餅。因為急求安穩飽足以囫圇吞棗的咽下,忘了什麽味道。
平淡在富貴雲集的人面前就像壹個饅頭。使妳想放棄折騰的時候,給妳踏實安穩;讓妳舒心養胃。
平淡這個詞真好,讓人讀了就覺得清透溫暖,在不同處境種類的人面前它如湯菜非常養人。第壹次想到平淡帶來的感受就想來兩首小詩。
第壹首是卞之琳先生的《斷章》,
妳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妳
明月裝飾了妳的窗子
妳裝飾了別人的夢
那個時候我深夜裏聽廣播,財經頻道每晚十壹點有壹檔《財經夜讀》,主持人(劉靜;安然),每次開場白都由壹個男士含情脈脈地誦讀著卞之琳先生這首《斷章》,每次聽完都會給我帶來非常多的感受,尤其是在夜深人靜,車水馬龍,燈紅酒綠過後。
詩的上節擷取的是壹幅白日遊人觀景的畫面。它雖然寫的是“看風景”,但筆墨並沒有揮灑在對風景的描繪上,只是不經意地露出那橋、那樓、那觀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遊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畫把那若隱若現的虛化的背景留給讀者去想象,而把畫面的重心落在了站在橋上看風景的人身上和樓上看風景的人身上,更確切地說,是落在了這兩個看風景人在觀景時相互之間所發生的那種極有情趣的戲劇性關系上。
那個“站在橋上看風景”的“妳”,面對著眼前的美景,顯然是壹副心醉神迷之態,這從他竟沒有註意到“看風景人在樓上看妳”的側面烘托上就可看出。耐人尋味的是,那個顯然也是為“看風景”而來的樓上人,登臨高樓,眼裏所看的竟不是風景,而是那個正“站在橋上看風景的“妳”。這樓上人為何不看風景專看“妳”,是什麽深深迷住了那雙眼,是什麽深深打動了那顆心?而在人生旅途上又有多少這樣的萍水相逢、壹見鐘情、轉瞬即逝而又經久難忘。
當時間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橋上的人和樓上的人都帶著各自的滿足與缺憾回到了自己的休憩之所。可誰又能想到,在這壹片靜謐之中,白日裏人們所作的感情上的投資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回報。
第二首是出自《幽窗小記》裏面壹幅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最早出處是《菜根譚》。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卷雲舒般變幻,才能無意。 也看出了作者博大胸襟,看淡名利,豁達開朗的性格。
如今社會在不斷進步,而人的負荷卻更重,精神越發空虛,思想異常浮躁。然而眼前文明社會的壹個缺點就是造成人與自然的日益分離,人類以犧牲自然為代價,其結果便是陷於世俗的泥淖而無法自拔,瘋狂地追逐於外在的禮法與物欲。金錢的誘惑、權力的紛爭、宦海的沈浮讓人殫心竭慮。壹旦所欲難以實現,壹旦所想難以成功,壹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會失落、失意乃至失誌。所以壹個人也要有把生活過淡的本事,當生活重重砸來的時候,他才能輕輕地放下。
這幾個月以來我在網頁上閱覽到很多各路人士紛紛回歸鄉下生活,有的創業,有的體驗生活,有的紮根種地。無論是炒作還是推手,我很受感染,在這個光怪陸離和輿論八卦每日滿天飛的社會,需要這樣的人給如今大腦缺氧,身體負荷嚴重的人們開辟出新天地。
很多人是出於海子留給的這首質樸,單純,向往自由的詩所打動。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文/海子
從明天起,做壹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壹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這壹次用心的親近陽光雨露,吃些有機蔬菜,幹些粗活,暫時離開手機和車輛排出的尾氣。像個女青年壹樣憂傷和自由,穿成森女的樣子,想象著眉眼幹凈的女子戴著晶瑩剔透,細膩溫和的玉鐲,皓腕如雪,清澈入心,那樣的芳蹤麗影曾經穿過鬧市,穿過古鎮,穿過田野,恬淡雅致,隱入紅塵。今日用柴火做飯,睡土炕,這是鄉下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之事,但只有城裏人最清楚鄉下人的大鍋飯有多味美,那熱土炕可以去濕也讓睡在上面的人覺得無比的安穩踏實,全身心的放松在安靜如水的夜色裏不由自主的就滑進夢中。白日裏女子可以在春天裏修籬種菊,夏天裏田地中作畫。喜歡看日出就早早醒來,親近這大自然的氧吧!喜歡看星星就晚些睡去,看看這星空和梵高的《星空》有什麽不同。如果妳享受在燈下讀書寫字,坐在那本身就已經披上夜色黑而微涼的袍子,把面容沐浴在泛黃的落地燈光裏,頓時覺得人心溫暖如初,我們都是這燈下塵。
看《山中的湯姆先生》,同樣是城市人回歸鄉村過起下地耕田的日子,人到中年,在山間找壹處木造房子、圍壹片地,種上蔬菜,養壹圈雞和壹只羊,開始田園牧歌。把日子放歸自然,又沒有斷了和城市的聯系。不是下鄉退守,而是向前壹步,主動選擇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這個詞本身就帶著“我有權利選擇生活,而不是被迫謀生”的小小的驕傲,它意味著生活已經超越了“活著”和“過日子”的層次,把對精神的追求和美感擺到了重要的位置。以城裏人的身份到鄉下種地,拒絕城市的繁華和便利,其實是種極大的奢侈。
城裏人笨拙又嬌氣,還壹廂情願地幻想著鄉間生活的浪漫情調,不免要鬧出許多笑話。用田間地頭的勞動,治療城市裏養成的麻木不仁,因為活著本身就是件因為麻煩才有趣的事。劇名裏的“湯姆”是這家人養的貓的名字,它神勇地捉住了在屋裏作亂的老鼠。即使後來她們總被調皮的湯姆折騰,最終還是快樂地***同生活在壹起。孩子們把老鼠鄭重地埋在樹下,立上木牌,視眾生平等。
如果不靠種地掙錢糊口,只像劇中人壹樣為了親近土地、活動筋骨,那麽這種勞作應該是很能給人幸福感的——從種子到幼苗,直到收獲看得見摸得著的果實,勞動成果帶著創造者的個人印記,與反人性的都市流水線形成鮮明對照。
劇中在極有限的情節裏將城市與農村的生活對比了壹番,不露聲色地表達了在自然中生活才是通往幸福之道。
農村的祥和,質樸,平淡,是經得起大浪淘沙後的孤獨,遺忘和沈澱。直至而今文學界上有生命根基能站立得住的作品,經磨耐煉的依舊是描寫農村的素材,記錄時間,人物,歷史文化傳承變遷的過程,沈澱每代人心中的故事。城市相反是個日益蒸發的過程,狂熱,潮流,快節奏,轉眼即是物是人非。
朋友圈裏有位業余畫家人以中年,生活,家庭,愛好經營得紅紅火火,風生水起。老公是北京某名校教授,兒子從小被送到國外接受西方教育和文化。壹家三口個忙各的。這位業余畫家早年從事體育,沒想到中年後,人突然想拿起筆作畫來,這提筆壹發不可收拾,從畫石畫,茶棋,坐墊,圍巾,帆布鞋,包包,在網上售出得到的收入還不錯。最近還開了交畫石畫的課程。她愛攝影,做菜,繪畫,瑜伽,可以說進入中年後她的日子越來越活得細膩,勇敢,舒服,快樂,像詩壹樣。
這位業余畫家住在北京郊區,大房子院落裏可以親自種植花朵和蔬菜,墻角有壹架葡萄藤,每年夏天都會收獲晶瑩剔透、鮮嫩多汁的葡萄,家裏寬大的陽臺是個植物園,也是壹只長的渾身如球般灰色大耳兔的遊樂場,喜歡文藝的女人不分年齡都喜歡在宜人的環境中享受安靜,自在,從容,她的家居比較現代化,部分家具分明能體現家裏的優越感,她喜歡自拍,喜歡穿棉麻民族風的裙子,脖頸戴著蜜蠟或是琥珀的掛飾,腳上穿著自己手繪的帆布鞋,像個羞澀的小姑娘躲在鏡頭後面甜甜地微笑。
另壹位就是通過微博認識的小碗姐,壹家三口人定居在克羅地亞,老公是混血從事生意人,所以他們的女兒就是三國混血的孩子。同樣是郊區;國外的郊區就顯得土地寬廣,綠化環境比國內好的很多。她們的房子就像壹個很大的平房,在國外也算是獨門獨院的小別墅了,她很幽默,溫雅,聰慧,高個子小骨架的她非常瘦,喜歡古玩。家居裏陳設的物品都是古香古色的,很講究藝術環保的家居風格,她活的認真也挑剔,小到勺羮都是她非常喜歡的圖案,家裏燒柴火做飯取暖。沒事和閨密約會咖啡館,她喝咖啡的時候更喜歡註意拉花的樣式。她喜歡把壹天發生的美好事物分享到朋友圈,有壹次她說自己出去吃飯的時候看中壹家店面裏的碗,壹心想帶走。(後面是壹個怪笑)。結果第二天她收到壹個朋友給買的壹模壹樣的碗,她說還好我看中的是碗不是人(又是壹個怪笑)。家裏後院有郁郁蔥蔥的樹木,有時趕上好時節她們走過壹條平坦的石板小路,就在樹下的石桌上用餐。她會把壞掉的車軲轆掛在家的外墻上,二次利用裏面種些花朵。
她也會有幸福的憂傷。為秋後門前掃不盡的落葉。會把女兒在周六的早晨從床上叫醒,忙碌著梳洗打扮送到幼兒園才想起今天是周六。會在和老公用克羅地亞方言說貝拉壞話的時候,被貝拉知道,她苦笑著說用中文和克羅地亞方言都會被貝拉聽出來,以後是不是沒有辦法說她壞話了。
妳看生活就是這樣矛盾也同樣平淡,有錢的人喜歡把日子過的像沒錢人壹樣簡單和舒服,沒錢的人喜歡把日子過的像有錢人壹樣浮華和緊張。但要聲明如上兩人的 生活都是上等人。
生活中無論妳是哪壹種人,平淡都不是最可怕的,於大多數人來說,平淡的日子將相伴壹生。壹生那麽長把決心和夢想放在裏面泡久了,妳都會覺得不急不躁,不疼不癢。即便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平淡依然是人生不可分割的精神底色。
每個人都應該也可以成為壹個更好的人,甘心平凡,拒絕平庸,這就是努力的全部意義。
平淡不是庸庸碌碌,不是不吃不穿,是壹種享受慢生活,時光逝去,壹切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