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有限的發掘區域內,已清理發掘墓葬236座,可分為四個墓葬區,半數以上的墓葬有重疊壓斷關系。這是良渚文化考古發掘中的第壹次,也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發現。這對了解良渚文化時期人居環境的形態、規模和社會組織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2.墓葬中隨葬品的數量不同,反映了當時的貧富分化,但不同階層的人仍然可以葬在同壹個地方或地區。
3.10多座墓葬有祭祀動物的現象。大部分動物可以判斷為狗,狗的骨架保存完好。同時發現了動物祭祀坑,祭祀的動物是狗和豬,這是壹種有意義的埋葬習俗,可以深入了解良渚時期的宗教信仰和埋葬習俗。
4.壹些保存條件較為理想的墓葬中的人骨,為我們進行民族誌研究提供了難得的材料。
5.出土的木犁底石犁是史前考古的新發現,為研究農業歷史的發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實物資料。
2004年,喬莊墓地考古發掘被評為“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2004年入圍“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3-2004年獲國家考古領域三等獎。位於浙江省平湖市當湖街道南河頭社區。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歷時春秋三年,耗資十萬兩白銀。是晚清大地主莫三代人居住的大型封閉式古民居建築群。
莊園占地約48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600平方米,房屋70余間。整體結構由三組四節組成,布局完整,流線舒適,左右對稱,前後交錯,並沿襲古代建築北朝南、臨河沿街的體系,按前堂後寢的傳統格局布置。東、中、西三軸上,由南向北依次為大殿、祠堂、計房、花廳、佛堂、廚房;車廳、正廳、靜修廳、大廳、書房、臥室等。三園錯落在中間,拳石舀水,移天縮地,花、樹、池、曲徑、湖石皆成小景,如畫悅目。各單體建築分別采用穿鬥式和吊梁式梁架結構,配以雕刻精美的梁檐和廊前華麗多變的懸掛,飾以精美的木雕、磚雕等。,構思巧妙,相映成趣,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之美。陳設方面,家具、字畫、器皿、古玩都是壹爐,凝聚了江南文化的精髓。
1989 12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並公布了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莫氏莊園展廳,以莫氏莊園為展覽內容,建於1963年7月,65438+64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至今已接待中外遊客數百萬人次。土澤鎮,位於浙江平湖市當湖街道童傑村東,發現於1978,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0.6米,可分為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馬橋文化和青銅時代序列。收藏品包括崧澤和良渚文化的陶器和石器。1981年,清理發掘了壹座良渚墓,為單人坑墓,有豎孔。出土了七件混砂紅陶、蓋鼎、泥灰陶碗、圓足盤、蘆葦、黑皮陶雙鼻壺等陶器。
65438+2004年2月至2005年4月,因07省道工程涉及遺址保護範圍,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湖博物館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工程涉及區域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 *發掘2100平方米,清理良渚墓葬39座,出土文物396件,清理商周、馬橋、良渚、崧澤等朝代灰坑46座,出土文物162件。1984 10被平湖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並公布了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