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三點:壹是“兩座山”論。後漢地理誌、唐代元和郡縣誌、初學誌等。都認為郡治有礬山、玉山,故以此命名。
明代黃佐《廣東通誌》載:“番禺郡治東南番山,多木棉山,下有盤宮;從南到北,玉山多松柏。”黃佐《番禺兩山》雲:“兩山相連如城,劉在南漢時?鑿平了。”
番禺因兩座山而得名,歷史悠久。番禺是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設立的古郡。番禺是南海縣第壹縣,也是縣治所在地。
二是“壹山”論,即番山之角。李道元《水經註》雲:“今城東南有水坑陵,城倚之。據說這個縣名叫礬山;縣名番禺,亦為番山之名。”
余,即余光,指附近的地方。三是“蠻夷之地”論。
1953年廣州西村石頭崗1號墓出土壹件“番語”字漆盒,1983年廣州香港南越王墓出土壹件“番語”字中國青銅鼎。考古學家麥根據出土文物認為,從秦代到漢初,番禺的“範”寫“範”,與“範”交往。
也就是蠻夷和野蠻人的意思。《李周秋官》雲:“九州之外,謂之範國”。
余,猶壹隅,指地域偏僻之地。秦漢以前,番禺是偏僻的壹隅,中原* * *視之為偏僻蠻夷之地,故名。
以上三種說法都沒有定論。歷代方誌、縣誌、縣誌多持“兩山”論。
中國很多地方都有因山因水命名地名的習俗。多數人繼承了番禺因番山、玉山而得名的古語。。
二、番禺的名稱來源於番禺市,位於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心,總面積1313.8平方公裏。北接廣州,南接中山、珠海,東臨東莞,西接順德、南海。從番禺蓮花山港或南沙港乘船到香港只需1小時,交通十分便利。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設立南海郡,番禺為南海郡下首郡,為南海郡治所。2000多年前,番禺是壹個重要的港口城市。《史記·貨殖列傳》曾稱“番禺也是大都之壹”,並將其列為中國九大大都之壹。本來縣的範圍就很廣,從漢代到清代,直接或間接地劃分了珠三角和港澳的主要縣市。歷史上番禺多為壹、二、三級地方政權所在地,地處廣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從清朝到民國初年,番禺和南海分兩部分統治廣州。1921廣州正式成立,1933番禺縣部遷至新建,1945遷至市橋。1958 65438+10月,指定魚洞、魚北為廣州郊區。同年65438+2月,番禺、順德合並為繁順縣。半年後恢復兩縣,鐘山縣歸屬大崗、萬頃沙、南沙、黃閣為番禺。1992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市仍設石橋鎮。2000年5月21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同意撤銷廣東省番禺市、花都市,設立廣州市番禺區、花都區的批復》。7月10,番禺撤市儀式在行政辦公樓舉行。從此,番禺成為廣州市管轄的壹個行政區。
三、歷史上的廣州地區(不完全是現在的廣州)原名番禺,在秦朝(秦始皇三十三年)前後。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濤、趙佗率軍南下統壹嶺南。任曉平定嶺南後,出任南海郡都督,並以縣令身份在南海郡番禺郡建城。因地處礬山、玉山,故名番禺市(歷史上稱任小城,涵蓋越秀區倉邊路以西兒童公園(廣州市南粵民族宮辦事處舊址)、廣州市文化局、廣東省財政廳)。
秦末,南海郡太守任孝病危,召見龍川郡太守趙佗,稱番禺“危在南海”,“可以立國”,托趙佗以秦婷的命令為借口,代理南海郡太守。漢高祖三年(前204年),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天廣州越秀山是南越王的名字。
《史記·貨殖列傳》中說:“番禺也是大都會”,是當時中國九大都會之壹。
四、廣州的歷史淵源廣州最早的城市有2200多年前秦番禺城的歷史記載,史稱“任濤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統壹嶺南,設郡縣,番禺由南海郡治。秦軍被任命為南海郡的指揮官,統治番禺和建造城墻。從目前發現的文獻和出土文物可以看出,南海衛仁孝在秦統壹嶺南後所建的番禺城,是廣州最早的城,也是嶺南最早為人所知的城。前206年,趙佗建立南越國,建“周十裏”趙佗城。
漢高祖丁原六年(111),南越全國分為南海等九郡,由樊宇統治。廣州的名字由此而來。番禺城與廣州:近代廣州形成於明清時期。
具體信息可以在以下網站找到,原載於2000年元旦的《廣州日報》。網址是://people/item/yjxqn/sjhg/0425。
動詞 (verb的縮寫)廣州番禺市橋的由來《番禺縣誌》載:市橋“原擬建郡府,設城門,後改為郡。今天,這兩個水域仍被稱為東城湧和西城湧。據說在原東城(舊址現為大北路、東湧路、大東路、橋東路交匯處)墉橋橋畔的石碑上刻有“石橋市”二字。後來有人把“石橋石”這個字讀反了,又因為“石”字不完整,習慣上把它讀成“石橋”作為地名,沿用至今。但在清末,其鄉村機構仍叫“石橋辦事處”(所以設在水邊塢街上,1992修路時拆除)。
清代石橋隸屬沙灣平康社,是沙灣巡檢司駐地。民國時期是石橋鄉,是第壹個區域部駐地。抗日戰爭勝利後,他遷到這裏治縣。1950是區級鎮。1958年2月至1964年5月,壹度更名為石橋人民公社(以下簡稱“公社”)。80年代初,這裏被定為廣州衛星城。
該鎮的西南、北部和東北部是低矮的山丘。老城區周邊有石橋水道、東湧(民國時修建為馬路)、西湧、北湧(1984改為下水道,上有環路)。80年代中期,新城、東城、北城三個聚落相繼擴建。
全鎮總面積(包括所轄水域。以下城鎮5.94平方公裏。鎮內街區面積近4平方公裏。水田1830畝,旱(基本)地906畝,魚塘147畝。轄大南、海濱、橋東、西坊、新城、東城、北城7個居民區,董嬌、南郊、西郊、北郊、沙尾壹、沙尾二等6個村民委員會,16個村民小組(191年)。以下城鎮相同)。1992 65438+10月,沙頭鎮並入大橋。
6.好像歷史上廣州曾經叫番禺。那是什麽時候?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濤、趙佗率軍南下統壹嶺南。
任驍平定嶺南後,出任南海縣令,並以縣令身份在南海縣番禺郡建城。因地處礬山、玉山,故名“番禺市”。
秦末,南海郡太守任孝病危,召見龍川郡太守趙佗,稱番禺“危在南海”,“可以立國”,托趙佗以秦婷的命令為借口,代理南海郡太守。
漢高祖三年(前204年),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天廣州越秀山是南越王的名字。《史記·貨殖列傳》中說:“番禺也是大都會”,是當時中國九大都會之壹。
學術界對“梵語”壹詞的解釋眾說紛紜。
最主流的觀點是“番禺”這個名字來源於廣州有兩座山,壹座是礬山,壹座是玉山,但這個觀點是有爭議的,因為我們不知道玉山的位置。
另壹種觀點認為,“範”、“範”、“範”在古代很常見,指的是遙遠偏僻的地方,“禹”字指的是地域,“番禺”指的是遠離中原王朝的嶺南地區。
7.廣東的歷史淵源是什麽?廣東在《呂氏春秋》中稱為“百越”,《史記》中稱為“南嶽”,《漢書》中稱為“南嶽”,與廣東相連,也簡稱廣東,泛指嶺南壹帶。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壹六國後,派屠呦呦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占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在他占領的嶺南地區建立了桂林、項峻、南海三郡。南海縣轄東南南海、西廣西賀州、北南嶺,包括粵東、粵北、粵中、粵西的壹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揭陽、四會,縣轄番禺。今天廣東省大部分地區屬於南海縣,此外湛江等地屬於湘縣,粵西部分地區屬於桂林縣,粵北部分地區屬於長沙縣。這是廣東歷史上第壹次劃分行政區域。
八、廣州的歷史淵源廣州,簡稱廣州,又稱羊城、穗城、綏遠、仙城、花城;原名省會(簡稱省),或番禺(縣)、南海(縣)。
地處中國南方、廣東省南部和珠江三角洲北緣,西江、北江、東江在此交匯,瀕臨南海和珠江口,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廣州是壹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始建於公元前214年。
廣州剛建的時候叫任程瀟。早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朝,這裏的“百越”人就與長江中遊的楚人有了交往,建起了壹個“楚亭”,這是廣州最早的名稱。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嶺南統壹後,建南海郡,郡治“番禺”,即今天的廣州)。公元226年,孫權為便於統治,將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故名“廣州”。
直到1921才建立了市政廳,尤其是廣州。廣州是秦漢時期繁華的大都市,自漢唐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宋元時期,意大利旅行家埃多利克說,廣州比當時世界著名的商業城市威尼斯大三倍。
清朝閉關鎖國時,廣州十三行是中國唯壹對外開放的口岸,壟斷全國對外貿易,也是中國最早的通商口岸。廣州是中國近現代革命的發源地。
著名的三元裏人民反英鬥爭、黃花崗起義、廣州起義都發生在廣州。孫中山在廣州創辦黃埔軍校,三次建立臨時政權。
* * *這裏創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大批革命骨幹力量。張、、葉挺和* * *在這裏領導了廣州起義,並建立了廣州蘇維埃政權“廣州公社”。
1992年,曾邦哲在首屆全國中西醫比較研討會上,是世界上第壹個提出系統醫學概念和模式的人。魯迅、郭沫若、郁達夫、彭湃、馬思聰、鄒曉陽、顧、余德超、鐘等也曾來廣州傳播先進文化。
1982國務院宣布廣州古城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羊城傳說廣州又稱“五羊城”、“廣州城”。
廣州的別名裏有壹個美麗的故事。據說周朝時廣州年年鬧饑荒,百姓苦不堪言。壹天,南海上空飄著五朵五彩祥雲,五位仙人騎著仙羊,嘴裏銜著五色稻穗。
仙人把稻穗給了人們,並希望這裏永遠不會有饑荒。仙人走後,五只仙羊因為對人間的眷戀留下來,祝福當地的天氣。
為了感謝五位仙人,人們在他們停留的地方建起了“五仙觀”。景色中有五個神仙的雕像,伴隨著五只羊的石像。越秀公園有“五羊雕塑”,已作為2010廣州亞運會吉祥物。
文物古跡廣州有很多文物古跡。全國、省、市文物保護單位21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9處。
中山四路沿線先後發現了秦漢造船遺址和南越國宮遺址,其中南越國宮遺址兩次被評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目前,南越國宮殿遺址、南越王墓、南越國水閘遺址等三處南越國歷史遺跡正在聯合申請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
://baike.baidu/view/5649。#2。
九、廣州歷史悠久還是番禺歷史悠久。
番禺比廣州歷史悠久。番禺歷史悠久,是中國最古老的縣城。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轄南海郡。
以番山、玉山(也以越南語古字“大村”命名)命名。前204年成為南越首都,現在越秀山是越王的名字。
東漢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交州府遷至番禺,成為州、郡、縣所在地。隋唐北宋合並南海郡。
番禺在歷史上是全國重要的港口,起著通商口岸的作用。1949後重新設立番禺縣。
1975 1月,廣州管轄。1992年5月撤銷番禺縣,設立番禺市(縣級),仍屬廣州市管轄。
2000年撤市改區,並入廣州。南沙區2005年從番禺區拆出,現在番禺區是沙灣河南北的壹部分,面積770438+03平方公裏。
1.鄧世昌(1849.10.4 ~ 1894.9 . 17),番禺著名歷史英雄,晚清海軍將領,民族英雄,廣州番禺(今海珠區)人。
1894年9月17中日黃海戰爭期間,任“致遠”艦管理帶。如果在艦艇負傷、彈盡糧絕的關鍵時刻,指揮依然堅決,命令艦艇沖向日軍艦艇“吉野”號,決心與敵同歸於盡。
可惜途中遇到了日本魚雷,和全船憲兵壹起死了。“莊節”,謚號保親王。
冼星海(1905.5 ~ 1945.438+00.20)曾是人民音樂家。廣州番禺。
他壹生創作了500多首歌曲,包括《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深入敵後》、《太行山上》、《熱血》等。著有《論中國民族音樂的形成》、《民歌與中國新興音樂》等。
屈大均(1630~1696),明清時期的學者、詩人、反清學者,祖籍番禺。積極支持和配合鄭成功在南京周圍集結舟師,並在鄭軍潰敗後繼續主張反清。
1673年,吳三桂在雲南反清,於是從廣東到湖南參軍,和吳* * *壹起為國家出謀劃策。後來他意識到吳三桂反清復明是假,自立為帝是真,於是辭職回鄉潛心寫作。作品有《廣東新語》、《明代四朝》、《翁山文外》、《翁山史外》、《翁山史略》等。
陳(1883-1948),廣東番禺人,嶺南畫派創始人之壹,著名政治活動家。陳早年師從於菊蓮學畫。
1905入團,就讀於日本京都美術學院。之後參加* * *重組,65438-0947定居廣州,專心作畫。
作品有:《詩集》、《戰爭塵埃集》、《繪畫集》、《陳國畫選》、《陳速寫集》等。10月26日,陳紀念館開館。
博物館位於東山區宿遷路10號,建築在陳舊居被毀的土地上。它是壹座漢白玉圓頂建築,有兩層展廳,還有壹座紀念陳之子烈士的“思福樓”。嚴是三元裏人民反英鬥爭的領袖。
廣東番禺棠下鄉(今棠下)人。農民背景。
愛好武術,綽號“丁權常”。在1841的反英鬥爭中,加入應永是勇敢的。
5月30日,三元裏附近103鄉人民圍攻牛欄崗英軍時,他帶領村民參加戰鬥,打死英軍少校畢夏,冒雨追擊,伺機而動,沈著勇敢。事後不求名利,依然以農為生。
1854年,廣東天地會紅巾軍起義。清* * *視之為教眾,欲捕之,於是逃往外地,三年左右歸來。八十歲的時候。
補充:嚴是三元裏人民反英鬥爭的領袖。又名永祥
廣東番禺人。他又高又壯,喜歡武術,綽號“丁權長”。
1841年5月30日,廣州北部三元裏人在牛欄崗圍攻英國侵略軍時,率領壹批誌願軍,在牛欄崗附近的雜冢嶺打死了英國少校畢夏。村裏的人互相稱贊:“有‘長拳’打死鬼,吃根煙也不遲。”
他生來誠實坦率,不願與政府交往。曾說:“不能住衙門,不能死地獄”。
三元裏人民抗英鬥爭取得輝煌勝利後,不求名利,不報功勛,不領獎勵。鴉片戰爭後,我仍然以農業為生。
1854年,三元裏人民響應太平天國起義,於是與天地會紅巾軍起義隊聯合抗清。他們被清朝稱為“紅頭賊”,派兵抓捕。清兵圍住前門,就砰的壹聲把門窗關了,走了。三年後,他們回到家鄉,享年80歲。
何賢(1908-1983)何賢,原名何香賢,番禺石樓鎮月西鄉唐穎村人。父親的名字,成熙,哥哥田鶴。
何賢是較早在澳門支持新中國的著名人士之壹。他為家鄉的公益事業和建設貢獻良多。
早在1947,他就在家鄉捐資擴建嶽西學校。從70年代末開始,先後援建了大石橋、洛溪橋、番禺賓館。為人民醫院捐贈城西大樓、比丘大樓,購置醫療設備;捐資重建蓮花塔,還為石樓鎮和月西鄉修建了壹批公益設施。
為了改善縣婦幼保健院的條件,何賢親自在石橋新建了壹所醫院(建成時,何賢不幸去世,為紀念其功績,又稱“何賢紀念醫院”)。1983 65438+2月6日,何賢去世。
澳門降半旗三天,最高榮譽被授予勇氣金質獎章。何賢曾任NPC常委、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中國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董事、暨南大學副董事長、澳門大豐銀行董事長兼總經理、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主席、 澳門東亞大學董事會主席,澳門立法會副主席。
鄧世昌、曲大軍、陳、何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