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枝木舊家具
古董家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我認為欣賞古董家具並非只是單純的經濟投資,而更是壹種歷史文化的傳承。古典家具蘊涵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和別具壹格的藝術美感,它需要我們去繼承和發揚。
古董家具依據風格不同分為很多派別,比如奢華大氣的京式和棱角分明的蘇式。在明代時,中國的家具由蘇式家具獨領風騷,到了清代出現了廣式家具,清朝中期開始是廣式家具的繁榮時期。作為後起之秀,廣式家具有其獨特的魅力。
廣式家具曾受到清代皇室的偏愛,清宮造辦處專門設立了“廣木作”,請了多位廣東名匠為宮廷制作家具。據說光緒年間,廣東名匠梁埠曾被召北上專為皇帝大婚雕刻龍床。專家介紹說,如今市面的古董家具多以清末民初的為主,明朝的比較少見。清朝家具收藏價值是比較高的。而上世紀初的家具又分為兩個階段,抗戰前的比較好。抗戰後期的家具用料雜,做工也較差,以前被人稱作“西門口貨”,收藏價值不高。
材質:酸木為主
酸枝又名紫榆、紅木、黑木等,是廣式家具運用最多的木材。因為它的硬度比較大,很適合廣東地區潮濕的天氣。酸枝木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主要產地為印度、泰國、緬甸、越南、柬埔寨、老撾、巴西、馬達加斯加等國。木材有光澤,紋理斜或交錯、結構細而勻。材質硬重、強度高,扔在水裏通常會沈下去。它耐腐蝕,經久耐用,據說好的酸枝木家具用幾百年都沒有問題。
廣式家具講求木性壹致,所以大多用壹木制成。像在西關古玩城看到的這個酸枝八仙臺,估計制作於清朝同治年間。它的臺面和臺腳的顏色並不壹致,感覺像是拼接的,但是店主介紹說其實是同壹條木材,只不過用的部分不壹樣。臺面顏色比較淺,用的是二層皮;臺腳顏色比較深,用的是木芯。芯邊材區別明顯是酸枝木的壹大特征,邊材壹般是黃白色至黃褐色的,而芯材是紅褐色至黑褐色。材色並不均勻,深色條紋明顯。
工藝:鑲嵌藝術風行
鑲嵌藝術也是廣式家具的壹大特色。鑲嵌的材料形形色色,無論是雲石還是玉石,琺瑯還是陶瓷,甚至象牙和琥珀。特別是雲石與螺鈿運用最廣,有人戲稱看到這種鑲嵌藝術十有八九就是廣式家具。
像這個在觀綠路看到的貴妃床,據估計制於清朝嘉慶年間,靠背鑲嵌了四塊紅根石。紅根石產於雲南大理,紅白分明,紋理如畫,且很有層次感,營造出壹種綺麗的色彩美感。它的扶手也鑲嵌了紅根石。貴妃床上還有如意紐繩花紋,顯得很貴氣。
而這個上世紀初的八仙桌也很特別,臺面老花石的花紋就像極了壹幅水墨山水畫,在雲霧中還隱約可以看到山巒的走勢,還有山峰上的點點松樹。桌子同樣是西式馬蹄腿,搭配半凹槽和荷包丫的裙邊,造型簡單大氣。
造型:融入西方元素
以前廣州作為通商口岸,歐洲文化史上風靡壹時的巴洛克和洛可可的藝術風格也影響到了廣式家具的造型、裝飾。比如束腰、羊蹄腿、足部雕刻等,融會了中西方的特色。像這個大約在清朝中後期的鵝蛋凳,原本壹套應該為壹臺六凳的。凳面是紅根石,凳邊用了如意飄帶裝飾,凳腿彎曲有束腰,凳腳是獸腳。
廣式家具的部分裝飾圖案甚至直接取材於外國紋樣,比如這個民初的椅子櫓上的“東洋花”圖案,明顯區別於傳統的牡丹花紋。它也被廣東人叫做“摩登花”,其實就是向日葵,有蒸蒸日上的寓意。椅背也不似清朝那樣筆直,而是帶點弧度;椅面是“墮面”,有點傾斜,所以坐起來更舒適。它的扶手是“靈芝手”,背靠是“海棠面”,體現中西合璧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