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博物館正門大廳的中央矗立著壹座石雕,這是已知最早的唐代燈籠建築,上面有年代銘文。殿祭之壹的登樓,刻於懸拱四年(公元688年,當時是中國唯壹的女皇帝武則天)。它由漢白玉砌成,由門的方形座、蓋著蓮花的圓形座、等邊八角形石柱和蓮花托盤組成,高3.4米。石柱雕刻分三部分:下部雕有尖拱,雕有藝伎樂浮雕,其中六人或跪或坐在須彌蓮座上,吹奏笛子、琵琶、笛子等樂器,兩側捧著練習已久的舞蹈藝伎樂;石柱中部正面“大唐幽州安次縣龍符寺長明燈樓頌”上刻有功德法師的名字,官銜《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燃燈》、《知燈》。石柱上部兩側各雕有雙層尖拱龕,龕內雕有佛像壹尊,計16。楊煉托盤的上部被切平,有兩個凹槽,中心被切有壹個圓形的淺孔。根據同時期石燈的形狀和燈樓托盤上插座的結構,石燈的上部應該有燈室。與同時期的石燈籠相比,這座長明燈建築是唐代珍貴的石雕,雕刻工藝精細嚴謹,風格莊重古樸。此外,石燈籠的石柱上刻有佛像、藝妓音樂、經文、詩詞、頌詞等內容,這是唐代其他石燈籠所沒有的。它不僅為研究唐代政治和宗教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也為考證唐代幽州的地理和安次縣的組織沿革提供了有力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