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古玩在文人眼裏也就是文玩。也就是說,古玩具有特有的文化藝術魅力,愛好古玩的文人才自詡:“人能好古董,即高出於世俗,其胸次自別。”因此,以前參加制作古玩的人,不乏名家、高手、文人的參與。尤其是官窯,更是集中了制瓷行業的高手、大畫家、大書法家。
好的古舊鑲嵌木雕、瓷器、玉器、印章、硯墨、牙角雕等,也同樣因名匠人、藝術家和文人的參與,而存在較高的藝術水準,自然就特具壹種藝術靈氣了。而大多數後仿的贗品,只以盈利為目的,不可能花高價去請來名家、高手。這種東西,沒有藝術水平可言,當然就顯得呆板拘謹了。 走進山西 張蘭五百米長南北向的街道,只見壹家挨壹家擺滿地攤。到了南端,攤子又延伸拐入西邊街道。攤子都是小攤子,壹塊毯子擺在地下,上面就放滿古玩。其中以瓷器居多。攤子後面是服裝、小超市、五金、發廊、飯館等各種小商店。
攤主以精明的中年男女居多,也有上了年歲的和壹些小姑娘。行色匆匆的外地人,操著不同的方言,挎著大包,有的手中還提個水杯。不少人已經有了斬獲:小件放進包裏,大件就拎在手裏,有大算盤、屏風、小石獅子。聽說,來自英國和荷蘭的兩個人昨天到了這裏,這會兒不知在哪兒轉著。 當今古玩市場假貨多,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尤其是陶瓷、書畫、青銅、玉器之類高價位古玩,更是仿制造假者的主攻方向。仿品假貨多如牛毛,魚目混珠難分真假。使初涉收藏之門的人不可避免地會買回許多贗品,也會損失壹些錢財,這毫不為怪。如果因為個人吃了虧,買了假就大呼:“古玩市場必須打假!”這就錯了。因為每壹個初學收藏的人對古玩這個深門大院來說都像是個“白癡”。
正因為有了這麽眾多的市場、小販、小商才形成了完整的收藏品大市場體系。正因為它是以仿品假貨為主才能使初涉收藏的人和入了門的收藏者能自由地在這大市場中馳騁,才可能讓眾多的門外漢花錢不多隨便自選也顯示壹下“重在參與”的身份。在這樣的古玩自選市場裏買者可能以假當真挑了假貨,賣者也可能以真作假讓人撿了便宜。實際上買者和賣者都缺乏眼力,都需要鍛煉,都靠市場來培養自身的能力。都依賴市場的發展,也同時造就了壹支龐大的收藏大軍。 凡逛過壹段時間古玩市場的人,都會曉得壹些市場的規矩,最要緊的是走路當心。擺在地上是壹錢不值,壹腳下去就成了千金不換。妳看不上的東西盡管走人,不要問價,妳有問價的權利,自然就有回價的義務,初涉此道的人以為回個半價就準保無虞,那也不壹定,搞不好回個十分之壹的價,賣家都會甩給妳。無論妳水平有多高,都不要直接給人點破,說人家的東西是歪的,因為古玩真真假假,從古至今就是這麽個賣法,京派語言通常叫做“懵買懵賣”。比較來說,成都俗語更為形象貼切——“隔著口袋買貓兒”。
古玩市場既是商場,又是考場,考妳的眼力,考妳的智力。如果在古玩市場買了打眼貨,買家通常還可以和賣家商量,將貨退還,出貨款約三分之壹的“學費”,便算了事。但也有互不相讓,爭執起來的,壹般情況下中間總會有人主動介入,或許是某方的內夥子,或許是另外的啥子人,但通常只有內行人才會出面說合,出個主意雙方點頭就算擺平。
買了假貨,也不是百分之百就退得掉。有的時候,模糊語句又是壹種無奈的選擇。至於怎麽說則各有各的高招,只要不觸及實質,都是及格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