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壹個陌生的城市,地理不熟,語言不通,工作不順,物價不平,居住不安,口味不適,朋友不多,心理孤獨到孤寂的地步,妳會 開始 念“歸去來兮”。 妳的內心就是壹個城市。妳不是住 在壹個陌生 的城市裏,妳是住在妳的心境裏。城市只是妳內心的折射:妳柔軟,城市就柔軟;妳剛硬,城市就剛硬;妳開放,城市就豐富;妳孤獨,城市就封閉;妳熱情,城市就友善;妳冷漠,城市就不近人情。 如何 在壹個陌生 的城市待下來,把心放下,像在家壹樣?如何 在壹個陌生 的城市裏迅速找到並建立自己的主場,享受 城市的 情誼和快樂,從“我能適應這個城市”到“這個城市需要我”?錢不是問題-----這裏,有壹份異鄉 生活 和交際指南供妳參考----- 買壹份城市地圖,然後走通它。開車、打車、坐車、騎車或步行,都行。 想快速熟悉本城地標,就報名參加本城壹日遊。 把手機號換成本城的號碼,全球通、神州行、動感地帶、中國聯通、都行,印在名片上,並知會所有熟人。 在本城的銀行開壹張實名存折,妳在本城的財富積累從此起步。 如果居住在這個 城市的 外來人口都被規定需要辦暫住證,那就辦壹個。 找壹份工作,至少妳從此有了壹個收信地址。 若暫時沒找到工作,或想休息壹陣,就去附近的郵局租壹個專屬於妳的郵箱,這樣也能有固定的通信地址。 把本城明信片發往各地,然後收到天涯海角的明信片回復,落款是妳的本城地址。 在外旅行時,把旅行點的明信片寄給本城的朋友,也記得寄壹張給自己的本城地址。 安裝壹部固定電話,讓妳的家人和朋友在妳手機關機時,也可以找到妳。 經常性地跟家人和故鄉密友通電話,告知妳在本城的近況和進步。 上街去,找到對味的時裝店、餐飲店、運動場所、休閑場所,並不時地光顧,它們有可能成為妳的精神“第三空間”。 街拍城市,即使不能發表在報刊上,也能放在網上。結交閨蜜或死黨。往往,妳能傾聽就行了。然後,找閨蜜逛街,找死黨喝酒。 參加同行的聚會。不是為了跳槽,而是為了讓妳在專業上不落伍。 參加當地家庭的聚會。在那裏能遇上壹些無私助人的人和 生活 哲學愛好者。 與人合租房子時, 把室友的朋友也變成妳的朋友。 在住所開壹場派對,哪怕是睡衣派對。別怕事後收拾房間,圖個熱鬧好玩。 培養業余愛好,以愛好來交友,如上新東方的課,打羽毛球或高爾夫,唱歌或唱地方戲。 練熟臧天朔的《朋友》和周華健的《朋友》,在KTV點播時妳便能融入合唱。想家的時候可以唱《常回家看看》。 把每次在不同場合跟人的合影照片,貼在壹面墻上。壹年下來,那面墻上全是妳在這個 城市的 歡顏。 去圖書館、英語角、相親聚會、明星演唱會,找到跟妳有壹樣情趣和心境的異鄉人,跟他們玩。 去古玩市場、舊書攤、市民廣場、街心花園、晨練場,結識城中老者,他們是睿智並有耐心的聊天對象,儼然是 城市的 化身,能告訴妳關於 城市的 歷史掌故。 參加本城的義工組織,為殘疾人、兒童和有需要的人義務服務。 去本城的城市歷史博物館逛逛,那裏擺著 城市的 過去;去本城的城市規劃館逛逛,那裏擺著 城市的 未來。妳可以像 城市的 主人壹樣,把 城市的 格局和面貌看清楚。 報名參選妳所居住小區的業主委員會,積極參與樓盤管理,維護自己和鄰居們的權益。 每次出差回來,給同事帶來問候,帶回來可以在辦公室分享的特產美食。 有了新同事,別忘舊同事。 學習本地方言。 跟街坊、鄰居、保安、出租車司機、房東、店員、公司前臺及所有為妳服務的人打招呼,記得感謝與贊美。 建立幾個圈子:同事圈,本地朋友圈,異性圈,愛好圈,專業圈,損友圈,街坊圈,消費圈…… 開壹個本城 生活 博客,寫城市 生活 心得,然後妳會獲得意外的鏈接。 在城市論壇發帖子,參加城市話題論戰,為本城辯護,或寫雙城對比帖。 上“豆瓣”的本城小組找節目,或發起節目引人參與。 沒事別待在網吧裏------把妳壹天的大好城市 生活 光陰以二三十塊的價格寄存出去,真是不值。 幫朋友搬家,幹點體力活。別把這些推給搬家公司。 為陌生人指路,贈他壹面之交的溫暖。 請外地朋友吃飯,並為他們當導遊。 有條件的話,把妳的父親母親也接來,哪怕只是小住壹陣。他們能感受到妳的成熟、擔當和“地主之誼”。
上一篇:微信店名下一篇:怎樣評價電視劇正陽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