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掏膛不同。
以天然材質為例,掏膛具有壹定的厚度,並且隨壺身形狀成形。當時京作、蘇作在這方面工藝特別考究。上好品可以漂在水上不沈下去,因此“水上飄 ”為當時工藝所特別追求,如今也是鑒賞標準之壹。用壺杓測探它的深淺或者左右測探它的壺肩就可以知道它的掏膛功力是否到位了。
如果掏膛只有壹孔稍微有些擴大,壺身還是以壺肩處為主,現代工具很難測探到,則可立即斷定為近代仿品或新品。
2、瓶口不同。
瓶口有大口小口兩種。據說大口比小口略早,雖然眾說紛紜,但它的特點還是不變的。其壺穿孔與壺口壹定是同心的雙圓,並且壺孔偏離正中或者鑿孔欠圓則不夠嚴謹。上大下小或是上小下大都不是真品,特別是高級的壺類其中穿杓口必然上下圓寬壹致至頸部連接掏膛。
壺口有平面與略凹兩種型式,都與瓶身呈九十度,有南平北凹的說法。這兩種表現都只見於清代制作風格,後仿品亦相當接近,而近代仿品多為鈍圓狀。
3、底足不同。
清代煙壺底足很多樣而且制作精致,和清代官窯瓷器的底足如出壹轍。雖樣式很多,但最為重要的是它們都具有相當嚴謹的做工。不同的壺型搭配壹定的足底,便是精美佳作。若是官造珍品,此壹現象就更為明顯了。
4、身型不同。
鼻煙壺式樣雖然多樣,但除了官造壺同樣表現制度器形為茄型套壺以外,款式相同者甚多,只有看它們的材質,工藝,年代來區分。老壺的線條非常流暢自然,壺型規整大方,雖然它的細部雕刻各有不同,大形卻沒有太多改變。
5、皮光不同。
因為煙壺的代代相傳,使用時間之久,除了庫出與窖藏之外,它的內部已經殘留部分鼻煙粉,而且都已經結成顆粒狀,煙味也變淡了。壺身也是蒼舊遍布老痕,比如料壺在陽光中失去光澤,粉彩琺瑯稍微有點脫光,壺上出現細微刮痕,也是鑒別重點。
可以從材質硬度上感受其使用痕跡,如果是瑪瑙、璧璽、水晶,因為它們的硬度非常高,傳世品通常皮光亮刮痕很少。如果是松綠石,壽山石硬度低者通常表面已經失光,這也是壹種鑒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