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枝家具因其特有的重量、硬度、木紋、色澤是比較容易與其他木質的家具區分的,只要行家告訴妳這是酸枝家具,那就八九不離十可能是酸枝;難就難在如何識別新舊酸枝家具。要分辯出新舊酸枝家具最好能知道酸枝木的產地..
1、 看紋飾和雕工。
我國古代從明代到民國的幾百年間硬木家具的紋飾繁多,內容無所不包,有經驗的行家裏手的確可從雕飾上判斷年代。但要初學者在這麽繁多的紋飾中短時間掌握斷代的訣竅實非易事,只能是雲裏霧裏不知其所以然。況且現在仿品的紋飾也越來越精細,有的電腦雕刻已足可亂真,使得憑紋飾斷代越來越困難。在此筆者提供壹個簡便的方法,雖不能準確斷代,卻可以準確的判斷家具的新舊-----驗新老雕工:紅木用醫用酒清擦拭壹般都能滲出紅色,如是老家具因時間久遠、木質老化和表面有包漿,用酒精擦壹兩次是擦不出顏色的;如是新家具或是老家具後加雕工,只要用酒精棉球在新刀口或新鋸口上輕輕壹擦紅色會馬上滲出,家具的新舊可立判。而且新雕工壹般雕鋒尖利,棱角分明,老雕工壹般圓潤老到,手感和視感都非常柔和..
2、 看使用痕跡。
老家具因長時間的使用和自然風化,表面總會留下特有的印記,如自然破損、磕碰劃痕、木質顏色的變化等。而新紅木家具無論怎麽做舊,木質還是顯得生硬,磨損痕跡不自然,沒有老家具的那種老熟感。包漿上更是不可同日而語:老家具的包漿,圓潤光滑細膩;新家具的包漿是靠染色打磨,要不顯不出包漿,要不包漿生硬,看上去總是有似是而非的感覺。腿足部老家具是自然的歲月侵蝕變得陳舊;而人工做舊的無論是用泥土掩埋還是用化學品腐蝕,都給人壹種好木突然爛掉的感覺------也就是整條腿的木頭都很結實很硬朗,到了足部突然有廢爛的現象..
3、 看家具的底部
這壹點至關重要,也是最能判斷家具新舊的方法,無論不法商人如何染色做舊,都逃不過這壹關:在選購古舊家具時最好能養成壹個好習慣,就是先看底部。將器物翻過來或鉆到桌子底下用強光手電照看,老器物底部除了有自然老化的痕跡如:茶水跡、風化的坑洞、自然的老裂等,還有很重要的壹點-----老家具的底部壹般是不作修飾的;底部的木料既不染色上漆,也不打磨拋光,給人壹種很隨便,很粗糙的感覺。底部的穿帶壹般使用不太整齊的邊角料,都是用手工鋸出。而新家具底部和穿帶卻很整齊光滑(因為現在全是用電鋸開料),所用的材料(包括穿帶)都是芯材和好料,並且肯定有上漆和人工染色做舊 花梨木家具:壹要“聞”:香味淳厚,但是屬於辛辣香,鼻子好的還能多少聞出壹些酸味。 二要“嘗”:用舌頭品嘗味道微苦。 三要“望”:紋路流暢,新料打磨後紋理清晰美觀,視感極好,有麥穗紋、蟹爪紋,紋理或隱或現,生動多變。 四要“摸”:黃花梨氣幹密度等於或大於0.76g/立方厘米,木質堅硬,硬度高,摸起來手感好,粗而不刺,並能感覺到油性。甚至摸後手上余香縈繞。 五要“潑”:用小刀削壹些碎末,放在壹個杯子裏面,用滾燙的開水潑上去,上面會有象機油壹樣的壹層,閃閃發著幽藍的光 六要“色”:黃花梨的顏色差別很大,從黑、紅褐、黃、白、紅不等,但極其珍貴的黑紅色的海南黃花梨已經極其難覓。另外其心材和邊材差異很大,其心材紅褐至深紅褐或紫紅褐色,深淺不勻,常帶有黑褐色條紋,其邊材灰黃褐或淺黃褐色。 七要“找茬”:刨平黃花梨面上有壹些“鬼臉”。鬼臉是由生長過程中的結疤所致,它的結疤跟普通樹的不同,沒規則,呈現美麗的圖案,人們稱之為“鬼臉”。但不能說是黃花梨木都有鬼。 八要“問”:誰如果說自己有大量海南的黃花梨工藝品,尤其是說新的,那妳要小心了!因為海南黃花梨早已經是國家壹級保護植物,國家早就不允許砍伐了! 九要“刨”:具有很強的韌性和很小的內應力是黃花梨木的突出特性。它不像紅木那樣脆,這使木匠在施工時辨識起來十分容易。在刨刃口很薄的情況下,只有黃花梨木可以出現彈簧形狀的長長的刨花,而紅木只有碎片般的刨屑。 十要“純”:黃花梨家具上不應有鐵釘。由於材料的珍貴,及其極大的強度,上等的黃花梨家具、工藝品的生產制造就如同玉器的雕琢壹樣需要精雕細刻,木榫結構絕不可以有鐵釘,並且只有具有相當深厚制作功底的藝人才能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