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瓷器是官窯系統中傳世品最少的壹個品種。據陶瓷專家宋伯胤先生考證,留傳於世的汝窯瓷器***六十五件。近幾年來關於汝瓷的收藏和研究, 壹些不成熟的看法,供藏友探討:
看法壹:汝官窯與汝窯的概念要分清
長期以來,考古界與收藏界的專家權威們都對汝窯瓷器的主要特征用壹句話概括,即“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紋,晨星稀,芝麻掙釘釉滿足”。“青如天”,即釉色如雨過天青。“面如玉”即器表有玉石般的質感,釉光瑩潤如玉。“蟹爪紋” (圖4)即是指器表的開片尤如蟹爪,呈不規則狀交錯,且裂紋很細(此解釋我有不同看法,有待推敲,下面再談)。“晨星稀”( 圖6) 即是指釉中的氣泡稀疏,有如晨星壹般寥寥無幾。“芝麻掙釘釉滿足”( 圖1)即是滿釉裹足、足底部用細如芝麻點小的支釘支撐著燒。汝窯瓷這些胎釉特征文獻有記載,又為出土物所證實,是鑒定汝瓷的要領。
強調汝窯器的上述特征是其精品所有。汝窯燒制始於宋初,盛於北宋晚期。窯口在河南的寶豐、臨汝等地,其中的寶豐清涼寺窯在北宋晚期的近二十年時間裏作為禦窯,專為宮廷燒造瓷器,是“貢器”,所以有官窯性質。其造型端莊大方,古樸典雅,工藝考究,胎質細膩,應該稱作“汝官窯”。 南宋人周輝的《清波雜誌》雲:“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禦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意思是:汝窯中有瑪瑙末為釉的器物是宮中的專用瓷,非宮中用瓷不準使用瑪瑙末為釉,汝窯精品選送入宮, 經禦選後不合格的器物才允許出賣,實屬難得之物。由於汝瓷貢器以瑪瑙為釉,形成特殊色澤,故有“汁水瑩澤,含水欲滴,釉如膏脂溶而不流,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世人對汝瓷又有“似玉、非玉、而勝似玉”之贊美。尤以器表細小開片密布,形成魚鱗狀,更加獨特別致,釉內氣泡周邊之瑪瑙結晶體,形成星光閃現,寥若星晨,具有寶光內潤而又高雅素凈之風采。在制瓷工藝上,開創了香灰色胎。在燒成工藝上,采用滿釉支燒的方法燒成的支釘痕,其細小而規整的程度絕無僅有,為其它窯口所望塵莫及,更受到北宋皇宮的偏愛與贊賞,因而汝瓷成為“名瓷之首,汝窯為魁”,得以流芳百世。
被專家定論的所謂存世量只有六十五件的傳世汝窯器,就是“汝官窯”。
使用瑪瑙末為釉,汝窯瓷會出現文獻中所說有“八種顏色之多”的釉色,有天青、天藍、豆青、卵青、粉青、月白、蝦青、艾青等。其中最成功的顏色為天青色,最好的為天藍色。現今的鑒賞家多以天青或天藍為標準色,其他顏色的汝窯瓷多不被承認。我認為這樣的鑒定結論未必正確, 汝窯與汝官窯的概念被這些鑒賞家搞混淆了。他們將鑒定汝官窯的標準用來鑒定汝窯瓷,這合理嗎?北宋汝窯燒制時間短,燒造的貢品(汝官窯)的確因稀而貴,但決不能僅僅將汝官窯鑒定為汝窯瓷,而將明明是汝窯燒造出來的瓷器采取“壹票否決”。
中國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窯名”,這種傳統習慣壹直沿用到現代。五代時期壹些重要的瓷窯體系基本形成,如定窯、耀州窯、磁州窯等。宋代制瓷業規模更大,名窯眾多,工藝水平超越前代,達到繁榮的新階段。它的主要標誌是全國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窯體系。影響最大的是被後世稱為五大名窯的“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和“定窯”。這些著名的瓷窯都為朝廷燒造瓷器,供皇帝和大臣們享用。考古界與收藏界壹般稱之為“官窯瓷器”,簡稱官窯。作為大窯場,各個瓷窯還燒造更多的供民用的大路貨即商品瓷,這類產品在數量上要比貢瓷大得多,即所謂“民窯瓷器”,簡稱民窯。送入朝廷的瓷器壹般講都是精品,但朝廷還要挑選,即“禦揀”,禦揀合格後留用,不合格的或銷毀(如鈞窯器),或“方許出賣”(如汝窯器)。
宋微宗趙佶是北宋歷史上第八位皇帝,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即位,在位二十六年。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兵南下,趙桓替位,僅兩年後南宋皇帝趙構,即宋高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即帝位於臨安(今杭州)。趙佶是北宋的亡國之君,但在藝術上卻極富天賦。尤其是他的書法繪畫創作,可以說是彪炳千秋的。汝窯燒造時間為北宋中晚期約二十年左右的時間,按時間推斷,大部分是在宋微宗趙佶親政的時期。趙佶的審美觀也就決定了禦揀的合格與否。陸遊的《老學庵筆記》內曾有“故都時,定窯不入禁中,惟用汝器”的記載。北宋出現“棄定用汝”,可能與趙佶個人的審美觀有關。因為他信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青色的幽玄,正合微宗之意,史籍中曾有趙佶作青詞的多種記載。“棄定用汝”也正是這種崇尚青色的審美觀的反映。作為藝術家,趙佶對汝瓷除了有釉色(色彩)的要求外,還會有造型的要求、紋飾的要求、材質的要求、肌理的要求……。藝術家對藝術品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他的這些審美要求也就決定了北宋宮中汝窯用瓷必須符合“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紋,晨星稀,芝麻掙釘釉滿足”的標準。
汝窯宮中用瓷不合格的器物是可以出賣的。這些“不合格”的汝瓷是作為貢器要求燒造的,都是“瑪瑙末為釉”的,應該肯定是具有“面如玉,蟹爪紋(無紋者尤好),晨星稀,芝麻掙釘釉滿足” 特征的!只不過“青不如天”、瓷器的造型、紋飾不符趙佶的審美要求罷了(恕不展開分析)。人的審美觀是各不相同的。趙佶是皇帝,他偏愛天青色,就決定了汝官窯的釉色必須是“青如天”。可能趙佶不喜歡在器物的表面飾以紋飾,所以傳世的汝官窯均單以釉色取勝,很少看到表面有紋飾的(關於汝窯的紋飾,筆者將在以後的文章中論述)。這些賣出去的不合格的“準汝官瓷”哪裏去了?有錢人買去了!到了大官、富豪、商人、玩家(收藏家)們的手中,流入了民間。這部分的汝官瓷(完全是汝官瓷性質的!)可能數量是不會少的。
這些年古陶瓷學者們研究認為,除寶豐、臨汝外,河南的魯山、郟城,及其他地方均有汝窯風格瓷器生產,也形成了壹個汝窯系。
汝窯瓷的概念至此應該清楚了,即是:始燒於宋初,盛於北宋晚期,河南的寶豐、臨汝等地方瓷窯燒造的單色釉瓷器。在制瓷工藝上,超過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汝窯除燒青瓷外還燒白瓷、黑釉、三彩、珍珠地劃花、白黑花以及白花青瓷、天蘭釉鈞瓷等多種產品。還廣取博收創造了印花青瓷的獨特風格,使之成為中原地區的重要窯口之壹。
汝窯瓷中的使用瑪瑙末為釉的精品、貢品,是汝官窯瓷。如:寶豐清涼寺窯, 為北宋宮廷燒制的禦用汝瓷,不僅制作講究,工藝精湛,而且釉藥渾厚,光澤柔和,其釉面裝飾獨具特色。因汝瓷內有瑪瑙為釉,其色光澤瑩潤多變,釉面的沙眼顯露了蟹爪紋、魚子紋,器表還有魚鱗狀的開片,更顯得造型古樸。釉面在陽光下觀察,釉中多布紅斑,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陽晚霞;有的象雨過天晴;有的如長虹懸掛,真可謂珠聯璧合,巧奪天工。
概念區分清楚後,“北宋汝窯”的存世量就不會只是傳世的六十五件。汝窯瓷燒造的時間短,又處在亡國戰亂時期,存世量不會多,其中的汝官窯瓷更是彌足珍貴。但是,決不會是僅存“65”這個數字。民間肯定有,地下有更多,關鍵是缺少發現。2000年6至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寶豐縣汝窯遺址內找到並揭露出汝官窯瓷器的燒造區,獲得了大量精美的汝官窯瓷器標本,尤其是發現了相當數量的傳世品中所罕見的新器形和完整器,取得了陶瓷考古的又壹重大突破。這就是最有力的說明。
看法二:采用“眼學”與科學結合起來進行鑒定的方法
我們的鑒定家應該以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來鑒定汝官窯瓷器。如何鑒別汝官窯瓷真偽?鑒別容易,因為汝官窯瓷瑪瑙末為釉。研究難,因為沒有上手的機會。而陶瓷鑒定的基礎就是對比,沒有上手認真仔細研究過宋代汝官窯實物的人,如何能夠辨別真偽呢? 保存在世界各地博物館,以及私人收藏家手中的汝窯珍寶,談何容易能到鑒定家手中供妳研究!就是在博物院工作的研究員,也只不過比平常人多壹點機會隔著玻璃看看櫃子內陳列的汝窯珍寶。瑪瑙末為釉的效果,汝瓷釉厚,古人說如“堆脂”。尤其在口沿處釉厚而不流動如“堆脂”,釉清澈滋潤,古人所說滋潤二字,如果妳沒上過手,很難理解滋潤二字的標準。
更多鑒定信息 可以上藏龍古玩網上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