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這個基礎其實包括兩個方面:創作者和欣賞者。近年來,隨著書法創作觀念的更新,書法創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現為從過去對書法技法的研究,轉向對作品創作主體書法意識的把握,實現了藝術思想的重要飛躍。從而使作品的內涵更加豐富,意境更加深刻。因此,書法欣賞成為壹種要求很高的藝術活動,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作者(主體)和欣賞者(客體)之間如何把握和理解作品,溝通感情。也就是說,如何同步提高書法創作和書法欣賞水平。要做到這壹點,書法教學無疑是壹項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有效措施。首先,思考書法欣賞中的差異
古人雲:“書是心的畫”。壹幅書法作品的誕生,無疑是作者或多或少、或顯性或隱性的感情、興趣和願望的表達。任何優秀的書法作品之所以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是因為它借助於線條的舞動,反映了作者獨特的精神和豐富的內心世界。俄羅斯哲學家普列漢諾夫曾說:“藝術不僅表達人們的感情,也表達他們的思想,但不是抽象的,而是生動的。”。就書法而言,黑白作品是靜態的,卻表現出生動的生命意象。然而這壹切似乎都是靜態的,需要欣賞者去感受和欣賞。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味、愛好和審美標準,這就導致了書法鑒賞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小,有時甚至很大。對某些人來說,壹幅粗心而幼稚的行書作品可能是邋遢而淩亂的,而對他來說,壹幅刻板而刻板的楷書作品則是端莊而俏麗的。如果是脫離了實用功能,真正作為藝術來欣賞的草書作品,普通的欣賞者除了它雜亂的線條,看不出更多的優劣。有人說,壹千個人看紅樓夢,就有壹千個林黛玉的形象。這是絕對正確的。這1000個林黛玉形象從何而來,1000個讀者的想象和感受,自身修養和審美的差異,產生了1000個林黛玉形象。其實其他藝術門類也有審美差異,但這種差異在書法欣賞中更大。就書法藝術本身而言,它是壹種高度抽象的造型藝術,所有的信息都包含在抽象的線條中,由欣賞者去感受。巴爾紮克曾經說過:“藝術作品是最小的區域,卻驚人地濃縮了最多的思想。”就書法欣賞而言,從事書法創作的人在這種欣賞上的差異要小得多,因為自己的創作實踐積累了這方面的知識,他知道書法作品的“美”在哪裏,以及構成書法美的諸多條件和因素。最重要的是作者掌握了書法欣賞的方法。但就書法欣賞群體而言,書法創作者只是其中的壹小部分,是次要部分。真正重要的受眾是不從事書法創作的群眾。它們是書法欣賞的對象。
藝術是為人民服務的,不管是《春雪》還是《下裏巴人》,都是給人看的。壹切為廣大群眾所喜愛,引起* * *聲的藝術作品,都具有最持久的生命力和最能閃耀其藝術價值的光彩,書法作品也不例外。讓書法創作進入更高的層次,讓這門古老的藝術煥發出新的光彩固然是壹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全民的欣賞水平。書法藝術需要走向社會,服務社會,這完全是基於全民書法欣賞水平的提高。書法的創作水平和欣賞水平必須齊頭並進,否則,只註重創作水平的提高,而忽視全民書法欣賞水平的提高,會使書法藝術逐漸失去應有的受眾,實際上是縮小了它可以運用的世界。目前這種情況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目前真正欣賞書法的人,只有從事書法創作的專業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不從事書法創作,能欣賞的人不多。大量觀眾只是在看而已。有句話叫“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想看門道,就要知道怎麽進去,掌握這些知識。而大量不從事書法的人顯然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對書法的欣賞也僅僅停留在“好”和“差”的感受層面,非常籠統和模糊,更無法從審美的角度去理解書法藝術。看來在書法創作越來越高的今天,提高人們的欣賞水平已經到了首要位置,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二、書法教學是提高書法欣賞水平的關鍵。
就書法創作者自身而言,自身的鑒賞水平也隨著不斷的創作實踐和書法理論研究而提高。總的來說是比較同步的,就像壹句哲學上的話:“心中沒有太陽,就看不見太陽。”自己的創作實踐和理論學習是壹個被書法教育的過程,而群眾提高欣賞水平的唯壹途徑就是通過書法教育。
問題是什麽樣的教學方法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不僅容易被他們理解和接受,還能起到提高欣賞水平的作用,這是廣大非書法家不易做到的。中國的書法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涉及面很廣。當然,書法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壹定要有所側重。有壹點必須提壹下,那就是書法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幫助人“欣賞”。要避免書法教學是教人學習書法的壹種方式,而是通過書法教育,讓群眾逐漸掌握欣賞的方法和內容,真正領略其高雅。就像我們自己不會拍照壹樣,我們可以欣賞壹幅攝影作品,或者我們不會跳芭蕾,但我們仍然可以欣賞它的優雅和美麗,了解其中的故事。但是必須有壹個前提,就是妳必須了解這個或者相關的知識,否則是不可能的。
當然,書法欣賞可能比其他藝術欣賞有更多的困難因素。因為它很抽象,不像攝影、繪畫等其他藝術,有具體的形象可以直接感受,更容易引起欣賞者的興趣和聯想。與書法欣賞相比,在這方面存在差異,對書法教學提出了要求。作者認為以下幾點至關重要。
1,什麽是書法,書法藝術和壹般書寫的區別;2.書法美的本質;3.書法美的特征;4.書法美的表現;5.書法美的創造;6.書法審美。
就書法教學而言,欣賞者首先了解書法是最重要的。因為壹切都是從理解開始的,當然欣賞者的審美觀不同,尤其是文化水平和藝術修養的差異,不可能用同樣的書法教育得到同樣的欣賞水平。這是永遠做不到的,也不是必須的,但是完全可以通過書法教育讓這些差異越來越小。提高群眾的書法欣賞水平,僅僅依靠書法教育是不夠的。也就是說,僅靠書法教育,其鑒賞水平不可能進入壹個很高的層次。因為書法欣賞不僅涉及書法知識的積累,還需要其他文化素質的配合,需要在書法教學之外補充其他藝術素質的積累來提高欣賞者的水平。當然,書法教學是第壹位的。
正如書法創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壹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壹樣,書法教育也必須有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畢竟書法教學面對的是廣大群眾,很大壹部分確實對書法知之甚少,只停留在書法就是寫字的壹般概念上。這樣,普及書法知識的教育就不得不放在首位。如果妳懂得欣賞,甚至欣賞到什麽水平,就要逐步進入。這種書法教學對書法欣賞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否則,在書法教育中盲目實行“壹刀切”,仍然會讓廣大欣賞者感受深刻,引起他們對書法藝術的濃厚興趣,欣賞無物。就像壹個初學書法的人,首先要從基礎做起,先追求基本功的熟練,再創新,建立自己的風格。書法教學也必須註重通俗化和大眾化教育。
對於創作者而言,書法教學的意義在於讓每壹個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明白,書法藝術的內容和形式應該與當前大眾在文化藝術上的欣賞水平、愛好和追求大致相符,摒棄艱深難懂的形象,轉向更有知識的群體情懷。壹個時代藝術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壹代人的要求,不是為了藝術而藝術,是為這個時代服務,註重書法藝術創作和欣賞的大眾化和普及化。書法藝術創作不能脫離時代,也不能脫離人民。這樣,普通人作為欣賞主體,就能從自己的文化起點去理解和欣賞作品,否則就會失去大部分的接受者,相當於把書法藝術推向了孤芳自賞的絕境。這樣的藝術創作有什麽價值?
我們應該相信,通過書法教學,可以提高群眾的欣賞水平,提高了群眾的欣賞水平,這也對書法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作水平的提高,反過來又要求欣賞水平有新的提高。不斷循環,要求書法教學在每個階段都要有新的內容,以適應欣賞水平向更高層次發展。
書法教學是壹項繁重而復雜的任務,意義深遠。尤其是在書法創作水平和書法欣賞水平差距較大的今天,書法教學更顯示出其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書法教學提高到重要位置,讓書法藝術煥發新的光彩,真正弘揚民族文化,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眾所周知,美育是學生全面發展教育不可或缺的壹部分。洛克威爾·肯特曾說:“藝術的最高目的是使人更深刻地理解生活,進而更熱愛生活。
馬克思曾引用黑格爾構想的壹個生動的比喻來說明人類在創造性活動中實現其被稱為快感的本質力量:壹個小男孩向水中扔了壹塊石頭,他看到水的波紋越來越大。他欣賞自己的創作,並從中獲得巨大的快樂。在初中階段,美育已經顯示出它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此時的學生已經從原來的快樂、自由、天真變成了沈默、害羞、嚴肅。他們想找到壹種新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自我意識。在這個關鍵時刻,如果給他們灌輸壹種起心靈感應作用的思想教育——審美教育,就能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不知不覺地高尚起來,健康起來。這種教育的特殊效果是壹般的道德說教難以達到的。到了高中階段,學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接近變熱,是準備獨立生活的時候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增強,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接觸面也更廣了。他們渴望學習,學校老師教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渴望從各種渠道接受新思想和新知識。這時候美育就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其生動的形象和強烈的情感對於感情真摯奔放、形象思維強烈的青少年來說是最大的作用。
但同時也要意識到,當代世界正處於巨大的歷史轉折時期,學生們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觀念沖擊和文化沖擊。就像電腦和算盤共存,洗衣機和洗衣板共存,試管嬰兒和恐龍蛋學生壹樣,生活在同壹個時代的精神不是當代的。
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藝術也顯得陌生了。比如現代主義藝術就是壹種顛倒的藝術。壹位心理學家曾用生動的語言幽默地總結了現代藝術和傳統藝術的根本區別。他說:“今天的年輕壹代和我們這壹代有什麽不同?他們也越來越懂事,離家出走,生孩子。只是順序顛倒了。”的確,在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藝術家那裏,藝術的含義更廣,既包括美,也包括醜:既有善,也有惡;它既包括物質的東西,也包括精神的東西:既包括純物理的東西,也包括純形式的純數學的東西。
比如60年代盧卡斯·薩馬拉斯主要討論的是人們的親尼行為和暴力強奸。他的作品充滿了激情的性欲和色情。似乎所有的作品都被噩夢困擾,被欲望裝飾,渴望的人欣喜若狂。
雖然有些現代派藝術得到了人們不同方面的肯定,但有些作品的形式和內容確實不適合壹個中學生。敏感的學生在面對千變萬化的多樣想法時,往往會不知所措,分不清美醜。此外,在過去的日子裏,我國的美育還受到極端“左”的思想的影響,這種思想把美與資本主義混為壹談。十年內亂,美育更是滿目瘡痍,真理不分,善惡顛倒,嚴重扭曲了青少年的心靈,帶來了愚昧、粗暴、庸俗的後果。
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上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許多負面因素,如尚超湧動、文化潰敗、假冒偽劣大行其道、真金白銀、塵土飛揚等。今天,我們似乎已經到了這樣壹個令人困惑和不解的時代。
哲學家不再尊重笛卡爾和黑格爾;作家不再推崇莎士比亞和魯迅;藝術家不再欣賞達芬奇、拉斐爾和貝多芬。壹場全民交響樂演出,觀眾少之又少,而壹個抱著吉他的“歌手”,像歌手壹樣的尖叫,卻吸引了上萬的歌迷。同樣,在藝術品市場上,壹些營利的畫店,畫商出手大方,批量投資,偽造畫作和名家字畫。與此同時,在今天的藝術殿堂裏,似乎越來越難看到各種美麗的神話、神聖的傳說、優美的音樂和遠古人類創造的迷人的繪畫。但是更邪惡,更荒謬,更可惡,更醜陋。
莎士比亞曾在《資治通鑒》中寫道:齊鑫人推崇新玩具,不管是不是舊東西做的,寧願贊美鍍金的劣質品,也不願欣賞被遮蓋的金池。
所以,作為美術老師,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欣賞壹幅畫,壹件工藝品,更重要的是帶動學生獨立理解美,有選擇地接受新思想。在我的高中美術鑒賞課上,我做了以下嘗試:
首先,選擇優秀的畫家和優秀的作品。在課堂上,學生首先要對畫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壹個充分的了解,然後在分析他的作品時,要把畫家的思想和行為結合起來,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也要接受思想教育。要知道壹件偉大的藝術作品之所以能夠屹立不倒,不僅僅是因為它美麗的外表,更是因為它對社會的影響。
比如19世紀最偉大的雕塑家羅丹。在他看來,藝術就是所謂的靜觀,深入自然,滲透自然。與之同化的靈魂之樂,是智慧之樂,是看清世界,在良知的光照下再現世界的樂。
學生從中獲得審美愉悅,對應的是對世界的藝術再現,即熟悉、親切、陌生的新鮮精神體現。至於羅丹的大理石雕塑《沈思》,我們會同時產生雙重的真實感:壹是通過潔白潤澤的大理石、造型語言等材料和媒介再現形象;另壹種是這種再現的形象引起的對外部客觀現實的聯想。這兩種現實都是在幻覺中產生的,多次從再現意象到客觀現實來回往復,構成了精神意象的跳躍性再現。捕捉到這樣壹個大大擴展和變化的形象,會激起心理、智慧、想象、親情乃至人生體驗的漣漪。這種精神活動本身的“力量”模式反映了夢想與現實、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之間的矛盾。羅丹的助手格塞爾寫下了沈思雕像給予他的審美體驗——“這是壹個非常年輕、輕松往復的神,伴隨著極度的審美愉悅,表現出精神的創造、自由和超越。他在表演中特別註重強調和對比,把目光從眉弓推向額頭,突出精神生活最重要的領域,用聲音的精神力量接近觀眾。脖子和肩膀幾乎“陷”在石座裏,“凸”和“陷”的“秀”是壹個美麗的女頭,低著頭,夢的氣氛縈繞在她周圍,在她非物質的心靈上顯現出她帽子的邊緣,像是她夢的翅膀,但她的脖子甚至下巴都在壹塊厚厚的石頭上。
但現實中,羅丹對藝術的癡迷讓他認為自己是壹個“信徒”。他在遺囑中教導年輕人:要有耐心!不要依賴靈感,它不存在。藝術家的優秀品質無非是智慧、專註、真誠和意誌。像誠實的工人壹樣完成妳的工作!
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在欣賞中感受這種美的力量。壹個朦朦朧朧的女孩有自己的夢想,和中學生愛做夢的性格那麽接近。這種精神上的交流和刺激,如電流流遍全身,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頓時仿佛脫胎換骨。學生在美的享受中自覺接受羅丹高尚的藝術品格,雖然也許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這種感覺,但這種教育的深刻性是永遠無法熄滅的。
再比如梵高。雖然他只活了37歲,卻性格孤僻,自閉,精神分裂。要真正了解他,了解他的生活,了解他的性格,我想學生們會對梵高充滿敬意。
脾氣古怪的梵高,從小就不合群。他不僅長得醜,有時還會感到羞恥,有時還會沖動粗魯。他排斥社會,社會也排斥他;但是他把自己的真心給了社會,社會還是拒絕了他。在古皮爾畫店工作時,他直接批評顧客的愛好,甚至公開宣稱生意其實是有組織的小偷集團,因此被解雇;他在壹所寄宿學校當法語老師。他看到了貧困生的生活狀況,沒有收他們學費,所以又被開除了。他在煤礦做自力更生的傳教士,把自己的財產分給窮人。教會認為他布道不當,所以又把他開除了。他滿腔熱情,深情地追求真摯的愛情,卻不被愚弄,不偏離,不背離。他很瘋狂,致力於繪畫創作,但因為不被世人理解,很難找到知音,所以又被解雇了。
但是,梵高和羅丹壹樣,對待藝術就像壹個虔誠的信徒。他不太在乎人們是否理解和接受他的作品。他只是把繪畫當成了發泄感情的最好方式,和雷諾阿有著相同的追求。“我畫畫不是為了惹人討厭,而是為了讓人開心。”他在信中寫道。這確實令人驚訝,也讓人壹窺梵高的內心:他就像壹個天真無邪的孩子,盡管生活對他如此不公。他仍然熱愛並渴望生活。
他的代表作《向日葵》作為壹幅靜物畫,從其色調、布局、瓶花的具體構成和構圖、筆觸的運用、油畫技法的處理等方面,表現了畫家對自然、生活、人生的獨特情感體驗,傳達了壹種既溫暖又悲傷、既動蕩又孤獨的心理情緒。學生只有在充分理解梵高的基礎上,才能真正理解這棵掙紮在音高和張弛之間的向日葵的內在含義,壹個充滿張力的新生命在枯萎痛苦的舊生命物種中誕生。學生欣賞的時候,自然會想象梵高的生活,沈默,壹種想喊卻喊不出來的壓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梵高對生活的熱愛和向往永遠留在學生心中。
其次,在欣賞教育中,要讓學生了解中國的藝術,提高他們的國家榮譽感。長期以來,由於歐洲中心主義的影響,以及科學發展等於美學發展的錯覺,中國的藝術走的是西方科學的道路,在壹定程度上忽視了中華民族的美學優勢。
事實上,中國近百年的科學落後並不意味著藝術落後,中國畫作為壹門獨特的藝術,早已與西洋畫並列,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大繪畫體系。
第壹,中國的繪畫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據記載,早在春秋末期,在周朝都城“唐明”的政治建築中,就有描繪“堯舜之容,桀驁不馴者之象”的壁畫,以及周公隨其年輕的成王接受諸侯崇拜的情景。可惜這些壁畫因為建築的破壞已經不存在於世,但1949出土的兩幅戰國帛畫的線描人物略顯色彩。
戰國以後,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中國古代繪畫在藝術形式、表現手法、藝術風格和各種繪畫流派等方面不斷完善和豐富,畫家們將書法的結構運用到繪畫中。為了加強繪畫的表現力和藝術趣味,形成了強烈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時代特征。它不僅是中國現代繪畫藝術發展的基礎,而且對中國周邊壹些國家也有重要影響。日本老畫家中村在《中國繪畫史》壹書中指出:“中國繪畫是日本繪畫之母,不了解中國繪畫而學習日本繪畫是不合理的。我覺得把中國的畫比作川流不息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從時間上來說,歐洲繪畫應該承認舊石器時代最早的藝術作品是在歐洲西南部和中部發現的。雖然考古學是壹門發展中的科學,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新的證據動搖不了上述觀點。
中世紀以後,由於基督教成為統治國家的精神支柱,這個時代在繪畫史上被稱為“黑暗的中世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新興的資產階級需要令人信服的意識形態武器,以便為未來掃清障礙。他們終於從古代武器寶庫中找到了充滿現實主義和科學理性的古希臘羅馬思想文化,從而打出了文藝復興的旗幟,正如恩格斯所說:“拜占庭滅亡時搶救出來的手稿和從羅馬廢墟中挖掘出來的古代雕像,在驚訝的西方人面前展現了壹個新的世界。”所以歐洲的繪畫有時候是浩瀚的,有時候是幹枯的,這和中國悠久的繪畫歷史是不同的。
第二,西方文化是以“神”為中心的文化。他們把人類的發展歸功於上帝的創造。在他們看來,“神”和“人”是分離的。所以他們習慣於對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主體與客體。探索各領域的縱向邏輯關系,以種、綱為基礎區分其層次,力求符合這些關系的客觀順序。
它們分別屬於哲學美學、敘事詩學和物象繪畫。
他們寫實繪畫的重點是透視,就像壹個獨眼巨人在鎖眼裏看世界,只能老老實實畫看得見的,擋住看不見的。他們的天使只能用壹雙翅膀飛翔,他的愛的信息必須借助有形的弓和箭才能傳達。
中國的文化是以人為本的。它把筆墨的“線索”作為塑造自覺形象的根本要求,把詩意融入畫中,使畫的意境、布局、筆墨、色彩完全詩意化,成為“無聲的詩”。他不僅是中國現代繪畫藝術發展的重要基礎,而且對中國周邊壹些國家的繪畫也有重要影響。所以中國的繪畫屬於藝術審美,屬於抒情詩,屬於寫意。
中國的繪畫是多點透視。通過遊泳看世界,不僅可以畫出肉眼看到的,也可以畫出心靈看到的。山前山後,屋內屋外,長江萬裏,四季花開,都可以同時帶入畫面。
我們的飛天就要飛了,不裝重翼也能“乘天地之義,抗六氣之辯遊無窮”。雖然它的愛的信息是“雖然我的身體沒有鮮艷鳳凰的翅膀”,但它可以“但我感覺到神聖獨角獸的和諧心跳”。
壹個是“無翼飛翔”,壹個是“有翼飛翔”,哪個更高?
難怪畢加索問“這個世界上說到藝術,首先是妳們中國人有藝術;其次,日本人有藝術,當然日本的藝術來自妳們中國;第三種是非洲人有藝術,除了這兩種,白人根本沒有藝術。最讓我不解的是,為什麽會有那麽多中國人和東方人來巴黎學習藝術”。
此外,壹些專家認為中國畫是後現代主義的溫床。90年代,隨著消費的發展,現代主義的熱潮在中國迅速降溫,而壹種打破傳統與新潮、藝術與非藝術、高雅與低俗的後現代主義以壹種遊戲的姿態悄然興起,使其更加兼容。在這裏,被排斥的古典藝術又有了自己的位置,用遊戲的態度看待它:維納斯穿上了牛仔褲;蒙娜麗莎被戴上了壹副眼鏡;彌勒佛扛著廣告牌,等等。在這裏,這些藝術不僅保持了自身的“風雅”,還變得更加大眾化。
現代主義重視可見的形式,後現代主義重視不清晰的狀態。他吸收東方神秘主義者的信息,主張“天人合壹”。中國早就說過“玄機玄妙,秘密不可揭”。這些被壹些學者視為落後甚至迷信的中國古代文化,無法用精確的數值量化,可能包含著科學主義無法理解的領域和無法解讀的信息。
就像古希臘的奴隸制過於完善,其封建社會不發達壹樣。中國完善的封建社會決定了他不可能有完善的資本主義,但在後工業社會有可能實現充分的發展和繁榮。中國對現代主義藝術有壹定的排斥,但對後現代主義有壹種天生的親近感。
同學們壹定會通過各種理解對藝術有新的認識。在欣賞美的同時,他們會自覺接受思想教育和新思想。
以上是我對高中美術欣賞的粗淺看法。應該說這是壹個長期的過程,效果如何還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