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西學的東傳
明末清初,歐西天主教士的東來,其最大的貢獻,是將西方文化傳人中國。以前宋元時歐西文化的東傳,常是間接的、片段的、模糊不清的。唯明末清初的歐西傳教士則是將西方的學術著作迢繹為中文,具體的介紹到中國來,許多事物理論,為當時中國人聞所未聞。茲分述如下:
(壹)語文學
利瑪竇著有西字奇跡壹書,系用拉丁拼音註讀漢字。其後又有金尼合(Trigault Nicolas)著西儒耳目資壹書,也是講拉丁文拼音與註音的,其條理比西字奇跡更為完密,此為西人介紹拉丁文的最早著作。當時中國學人多受其影響,方以智之作通雅,即曾引述該書。
荷蘭人占據臺灣,曾設學校,教授當地人學習拉丁文。當時士人的應用文件,都采用拉丁文,朋人稱為「紅毛字」。所以在明末清初,已有許多人懂得拉丁文。
(二)天文歷法
明清之際的西方傳教士,對於中國最大的貢獻是天文學和歷法。先是在萬歷三十八年,因為日蝕不驗,發現舊歷的錯誤,就有李之藻與五官正周子愚等上疏。請采用西洋歷法,以改良舊歷,並推舉龐迪我、龍華民、熊三拔等西洋教士。朝廷未及采納,而發生了南京反教風潮,而有禁止耶教、驅逐教土之令。後來延至天啟、崇禎年間,再發生日蝕的錯誤,舊大統歷與回回歷都不驗。明思宗便接受徐光啟的建議,成立歷局,以光啟為監督,主持修訂新歷法。即以崇禎原年戊辰為新歷元年,名之曰崇禎歷。並起用李之藻,征聘教士龍華民、鄧玉函、羅雅各布、湯若望等。開局之後,徐光啟便偕同李之藻、龍華民等,先從事譯書研究與觀察的工作。第二年李之藻病故,崇禎六年徐光啟也去世。 當光啟病篤時,舉薦當時通曉西學的前陜西按察使李天經繼續主持歷局之事。後至崇禎七年,成歷書壹百卷,***分十壹部,名曰崇禎歷書,又名西洋新法歷書。崇禎六年又議訂歷法條議二十六則,歷法雖成而明亡,竟未及施行。後來 清兵入關,即采用西洋教士所研訂的新歷法,並用湯若望為欽天監。繼湯後又用南懷仁為欽天監。
南懷仁死,又用閔明我(Philippus Grimalali)、徐日升(Thomas Pareira)、戴進寶(Ignatius Kogler)、巴多明(Aominicus- Perrenin)、高慎思(Joseph d esphina)、湯士選(Alexander de gouvea)、畢學源(Cajetanus Pires)等人,或為欽天監,或任顧問。
介紹西方天文歷法的譯述,重要的著作有利瑪竇與李之藻合著的乾坤體義、渾蓋通憲圖說,有徐光啟與諸教士***同譯述的日躔歷指、測天約說、測量全義、恒星歷指、月離歷指、交食歷指,與李天經所著的歷元等書。有清初西洋教士***同編譯的新法表異(湯若望作)、歷法西傳、康熙永年歷法、歷象考全書、儀象考成等書。
與文字著作同時介紹到中國的是天文儀器的制造。在崇禎時,歷局成立,在鄧玉函、羅雅各布等西洋傳教士指導下,制成新式天文儀器多種。包括「七政儀」、「列宿儀」、「平渾儀」、「交食儀」、「天球儀」、「地球儀」、「日晷」、「時鐘」。後來這些儀器多被闖賊李自成所毀。
湯若望、南懷仁繼為欽天籃,又加以重造。在天文儀器中,觀測天象最重要的是望遠鏡,最早的望遠鏡是利瑪竇帶來,明人稱具千裏鏡。徐光啟主持歷局時,曾仿制了幾架望遺鐃,取名「窺筩」。
(三)輿地學
最早介紹現代世界地圖知識至中國者,為利瑪竇之坤輿圖。利瑪竇初到端州時,即繪有坤輿圖以贈同好。及二十八年晉京謁見神宗時,除聖像、自鳴鐘外,曾進萬國圖誌壹冊。所謂萬國圖誌,即當時的世界地圖,並附有說明。除此之外,利氏曾繪坤輿萬國全圖多幅。當時中國人嘆為得未曾有,好事者紛紛加以翻刻傳布,壹時遂有多種不同版本的利氏世界地圖。利氏世界地圖的特點是:(1)說明地為圓形;(2)已有經緯度;(3)已有南北極與赤道,並說明南北晝夜之長短;(4)已有五大洲,為歐羅巴、亞細亞、利利瑪竇的世界輿圖之外,最著名的是艾儒略的職方外紀,書成於天放三年。
艾儒略的著作是根據利瑪竇與龐迪我兩人的輿地資料,加以他個人所搜集的見聞記錄而成。為之修訂刊行的是楊廷筠。內容所記多為世界各地的風土人 情,卷首附有萬國全圖,以下分洲敘述,最後則為四海總說。此書內容述歐洲尤其意大利之情形為最詳,因艾氏為意大利人也。
利瑪竇、艾儒略之後,有南懷仁所繪制的坤輿全圖,成於康熙十三年。圖作兩半球形,並附有坤輿圖說兩卷,內容有壹部分是錄自利、艾之書,別壹部分則是增加的新材料。
(四)數學
數學中最早譯為中文的是希臘數學家歐幾裏得(Euclides)所著之幾何原本,為利瑪竇與徐光放所合譯。書成於萬歷三十五年,***六卷(第壹卷講三角,第二卷講線,第三卷講圓,第四卷講圓外形,第五六卷論比例),所譯並非原書之全部。此書刊行後五年,徐光放復與龐迪我、熊三拔等加以校訂。
幾何原本之外,有關數學的重要譯著,有以下諸書:
1.圜容較義:萬歷三十六年,李之藻與利瑪竇合譯,論圓之內外初,屬於幾何範圍。
2.測量法義:萬歷三十五年,徐光啟與利瑪竇合譯,論高深廣遠之測量法。
3.測量全義:徐光放與羅雅各布***著,內容包括平面三角與球面三角。
4.同文算指:李之藻據利瑪寶所授寫成,內容為數學,包括四則算術與約分法。
5.大測:崇禎時,徐光放所主持之歷局中所編譯,內容引述托勒密(Claudius Ptomaeus)之數學定理。
自從西洋傳教士將西方數學原理傳人中國後,中國學人受其影響,各種有關西法之數學著作,如勾股義(徐光啟著)、天學會通(薛風怍著)、幾何論約(杜知耕著)、歷算全書(梅文鼎著)、割圓八線(黃宗羲作)、赤水遺珍(梅谷成著)、杜式九術全本(張 冠著)、續增新法比例(陳厚耀著)、測量全義(袁士龍著)……等,有如雨後春筍,不勝列舉。
(五)物理機械
(1)《遠西奇器圖說》:《遠西奇器圖說》是我國第壹部講機械學的書,也是第壹部具體介紹西方物理學的專書。原書為鄧玉函口授,而由王征編著並繪圖。王征字良甫,號葵心,陜西涇陽人。萬歷二十二年舉人,天啟二年進士。曾受洗入天主教,與西洋傳教士鄧玉函、金尼閣等過從甚密。王征最好研究物理學,除編著奇器圖說外並自制機械多種,鄉人稱為諸葛孔明復生。奇器圖說壹書是以圖為主,而加以說明。所列機械器物名稱有六十六項之多,動力名稱有二十九種,其原理則包括杠桿、滑車、螺旋等力學。蓋鄧玉函本為物理學家伽利略(Galileo)之知友,其物理學知識或深受伽氏之影響也。
王征於奇器圖說之外,又著有新制諸器圖說,為其個人所發明創制的機械所作的圖說。根據王氏的著作,知道王氏運用其所傳授的西方物理學知識所作的奇器有「虹吸」、「鶴飲」、「輪繳」、「自行磨」、「自行車」、「運重機」、「連弩箭」、「生火機」、「代耕機」、「螺絲轉梯」、「折叠梯」、「活閘」(自行啟閉的水閘)等,這些奇器或為仿造,或為發明。
(2)泰西水法:泰西水法壹書***六卷,為熊三拔所著,內容介紹西方取水、蓄水、運用水力之法。因水利有關農業灌溉,所以後來徐光啟著農政全書,其水利部分曾抄錄此書。後來清代初年的宮庭建築,如圓明園的噴水他,即系采用西洋水法,並為西洋傳教土所督造。
(3)鐘表與小型機巧玩具:利瑪竇到北京進貢的物品中,最使明朝皇帝感覺興趣的,便是大小自鳴鐘。在利瑪竇之前,來中國的羅明鑒也曾以大自鳴鐘壹座送給中國的總督。後來萬歷三十八年來中國的金尼閣,也曾攜有鐘表進貢。
除了鐘表之外,還有能自動的小玩具與小樂器等,在明末清初時,這類鐘表曾大量的輸入,特為中國皇帝與貴族所愛好,各類筆記小說中,有關鐘表的記載特多,清乾隆時,在圓明園中並特設有「鐘房」,以招待管理鐘表的西洋教士,直到現在故宮中所保存的各壹型各式的巧妙鐘表為最多。從鐘表與各種小型自動玩具的輸入,與王征所作的奇器圖說看來,在明朝末年,這類小巧的機器工藝及其知識,已經相當普遍的傳入中國的社會。
二、中學的西傳
西洋傳教土的東來,將西學傳入中國,同時他們也將部分的中國學術傳到西方,形成壹種文化交流,不過他們傳入中國的西學多,而傳往西方的中學則較少。
第壹是中國經學的西傳,利瑪竇之來到中國廣東,首將四書譯為拉丁文,寄回意大利,此為四書西譯之始,時為公元壹五九三年(萬歷二十壹年)。繼之在公元壹六二六年(天啟六年),比利時傳教士金尼閣又將五經譯為拉丁 文,並在中國杭州出版。後來到清代初年,壹般西洋傳教士紛紛大量的翻譯中國經書,寄往歐洲,並盛稱中國倫理哲單與政治思想的深湛,因而激起歐洲思想界的波瀾,曾壹度非常向往中國,這留在後面講清史時再談。
第二是中國醫藥的西傅,為永歷王太後致送國書給教皇的波蘭籍教士蔔彌格,曾以拉丁文著中醫示例壹書,內容述有中國人看舌治病法,與醫名二百八十九條,此為最早具體向西方介紹中國醫學的壹本書。
中國的美術工藝如絲織品與磁器,很早便由商人傳入歐洲,唯中國式的庭園建築則在明清之際才傳入歐洲,且壹度成為風氣,這其間也多少受傳教士的影響。公元壹七五○年英王的建築師詹培士(W. Chambers)為肯特公爵(Kent)建築了壹所完全中國式的建築,有雕欄、玉砌,有假山、浮屠。轉瞬間這種風氣流傳到法國與德國,為壹部分德法人所喜好。德國的卡賽爾伯爵特別建造了壹座中國村。其壹切布置都仿中國,甚至村中的女子都穿著中國服裝。又有德國園藝家溫赤(Ludwig A. Unyer)著書盛稱中國的園亭建築,小橋流水、樓臺亭榭,極盡變化曲折之美,能引人人勝;非若歐洲建築之徒事整齊崇峻,而全無合蓄者所能比。
清朝之中西文化交流
中西交通至少已有二千余年歷史,其間關系相交錯,文化的交流斑斑可考。近代西方學術之輸入我國,可分為二期:第壹期始於明萬歷中葉,盛於清康熙間,至乾隆中葉而絕;第二期,始於清鹹豐、同治間之洋務運動,以迄今日。
明末清初之西學輸入,為那穌會士傳教之附帶事業。其所輸入以天文學為主,數學次之,物理學又次,而其余輿地學、 術、采礦術、語言、藝術、哲學則附庸焉。其在我國建設最大者為天文學,與清代學術團體關系最深者,天文學與數學惟均。
西學輸入後,引起主觀理學之反動,使得幹嘉漢學者十九兼通天文數學;彼輩既得考古學上之新具,於是整理古天文數學之風乃大盛。天文學與數學側重歸納之法,而漢學家之代表人物,莫不精究之,使得漢學研究饒富科學精神。然自雍正禁教後,除在欽天監外,西學已完全無輸入機會。十八世紀是近代中西文化匯通初期由盛而衰之時代,歐洲傳教士,尤以法國教士蟬聯中國文化之西傳工作。壹七三五(雍正十三年),首在巴黎出版四大厚冊對開本之中國通誌;其次長期刊性那穌會士通信集;再次是壹七七六(乾隆四十壹年)至壹八壹四年陸續刊行之中國叢刊,計出十六冊,闡述中國文化,尢以馮秉正法譯通鑒綱目與其自著之續編,流通廣大。叢刊除學術論著外,復有繹之。韓國英(Pierre-martial Cibot) 又曾著長文多篇解說中國十八世紀之歐洲,由於崇拜中國文化之學者、政治家及來華傳教士們所引起之余波。彼知中國文化高超,皆重視心智生活,為壹個愛好和平寧靜之國家。
當雍正禁教,西學中斷之後,中國文化在西方發生極大影響。十八世紀之歐洲學者,如德之萊伯尼茲(Lei-bniz)和法之伏爾泰(Voltaire)對於中國倫理哲學推崇備至。萊氏曾創「柏林科學社」,以溝通中國與歐洲之文化。
伏爾泰更編寫元曲「趙氏孤兒」壹劇,贊嘆不已。使得極具人性情理之中國戲劇回蕩於歐洲劇院。另壹重農派學者奎斯奈(Quesnay)常引述孔子之言,以為農為財富之本立說,其後法王路易十五因其主動仿效中國,而親耕籍田之舉。奎斯奈慨然想繼承孔子之道統,被稱為歐洲之孔子。歌德(Goethe)在其名劇浮士德(faust)中,有「結了晶的人性」(crystllized humanity)之語,即是指中國人而言。綜觀十八世紀之歐洲,由於中國經籍之西傳,促使西方產生尊重理性、自由之啟蒙運動,對西洋腐敗貴族政治、君主政治,促成改革之熱潮。
十八世紀歐洲華化興味,雖以法國為中心,卻傳播遐邇,英國亦從法國轉販中國文化,以致法文敘述之中國書籍,多譯為英文。而法國人亦早知,惟從四書五精之譯本去研究,總不能深明中國各方面及中國壹般人民生活狀態,乃復措意中國小說與戲曲,趙氏孤兒、好逑傳之歐譯本乃不斷出現歐洲。
壹七四七年(乾隆十二年),耶酥會之教士通訊,復專講中國之園藝,使十八世紀中葉之歐洲,又狂熱於「中國式的園林」。中國園林的特點在利用人工以模仿天然,以接近自然,從而在園境之變化無定中,融合藝術興優美,予人怡悅之感,園明園造園藝術可為代表。此中國式園林同時喚起西方人對中國建築、繪畫與植物之興趣,而成為對中國思想與藝術融合之追求。影響所及,歐洲美術產生十八世紀中葉之羅柯柯時代(Rococo),其特點重視奇幻莫測,活潑生動,皆用中國式柔和飄逸之曲線及橢圓形之細巧花紋.,亦使歐洲之中國式庭園布置風行於王公貴族之建築中。此種狂熱,使中國用具如服裝、磁器、聚頭扇、漆器、綢緞、繡品、立櫃等西傳歐洲。直至十八世紀末,歐人對中華文化之狂熱,才開始消失。
十九世紀歐人對中國僅存著朦朧之印象。迨鴉片戰爭之後,西方文化尾隨其船堅炮利,逾越重洋而來,使中國文化遭到亙古未有之沖擊。中國在震驚之際,展開同光間之洋務運動,以模仿西方兵工及科技文化.,迨甲午戰敗,發動變法維新,積極輸入法律、政治的知識,並逐漸擴大到哲學、思想、教育、經濟、社會等學科。日俄戰後,又模仿抄襲德日教育制度,冀從教育新式人才以變法圖強。綜觀清末時期,西方文化節節沖入已動搖中國舊有文化之根基,中懊對西方文化之輸入,亦逐漸擴大。甚範圍已超過歷史任何時期。而擔當此文化交流工作之角色,首推西洋教士、駐外使旅、商人及留學生。尤以甲午戰後所掀起之狂熱留學運動,配合著國內學會、報館、雜誌之蓬勃建立,使留學生及國內知識分子擔當繼往開來之文化交流工作。
在西方文化狂瀾之際,不少知識分子亦將中國文化傳之西方。其中能皓首譯經,將中國學術要籍作有系統譯為英文者,以辜鴻銘貢獻最大。辜湯生,字鴻銘,福建同安人,早歲遊學英國,入愛丁堡大學專攻英國文學,旋往德國萊比錫大學,攻習工科。歸國入張之洞幕府,擔任英文譯述工作。曾以英文著原華(壹名春秋大義),力言中國文化之博大精深。並英譯論語、中庸、大學,弘揚民族文化之功,實與嚴復、林紆、梁啟超等之譯述,同為中西文化交流之功臣。
從此,深厚之中國文化復註入新血液,得以在民族文化衰頹之際,重振生機。
中國知識分子在外患頻仍之際,秉承傳統香生之進取精神,維護固有優越文化之余,復融匯入西方新工業文明,加以融貫創新,為苦難之民族國家找尋現代化之發展途徑。
事實上,西洋文明,特別是科學技術及民主政制,幾乎是所有落後國家***同追求的目標,不獨中國為然。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全球人類皆展開狂熱地「工業化」大競賽,至今未有已時。但西洋近代文明,也正在此時暴露缺點,特別是工業化結果,諸如環境汙染、資源缺乏、社會問題之產生、核子毀滅之恐怖,使人類在精神上感到無比之空虛與仿徨。西方有識之土,已逐漸體認到中國文化之價值,如英國史學家湯恩比(Toynbee),便曾呼籲美人多接受中國倫理道德之古訓,註意中國文明之精神力量,以挽救人類面臨之危機。中國文化在千古未有之變局中,經過嚴格地考驗,又重新為世人註意,足證其客觀價值之偉大。今日舉世動蕩不安,東西文化彼此交織成壹極復雜之匯叢。值此時際,中國文化不僅要融匯西方思想之大流,並且要超出思想之範圍以外,擔負起解決人類全面問題之任務,相信中國文化必有壹個輝煌燦爛之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