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吳之戰是263年至271年間,魏(後為西晉)與吳為爭奪交趾等三郡而進行的戰爭。263年,交趾爆發了盧興叛亂,盧興投靠了剛剛平定蜀漢的魏國。西晉建立後,交趾等郡由蜀漢將軍和南鐘氏積極管理,多次擊退吳軍進攻。
271年,吳的、率領65438+萬大軍攻打坡腳(今越南天德河北岸)。城內糧草耗盡,吳被困。楊基和晉太守茂陵被俘,九真和日南都投降了吳。
膠州地處嶺南,幅員遼闊,南瀕大海,北依五嶺。這裏被認為是不毛之地。對於秦漢帝國來說,其統治中心在中原,當時的長江流域還比較落後,更不用說嶺南邊境地區了。
這裏山川眾多,地理環境和民族情況復雜,交通極為通暢,當地民族多次造反。很難真正控制它。漢成帝時,杜欽勸大將軍王豐:“即以為其不生育之民,亡之民,聖君不可往中國,應罷郡,舍其民,失其諸侯,不可復交。”這種“停郡棄民”的觀點在當時並不少見,代表了這壹蠻荒地區人們的普遍看法。
三國形成後,各政權相互競爭,過去的邊緣地區受到重視。蜀漢平定華南,收到了“軍資產生,國富民強”的效果。膠州南部四郡(交趾、合浦、舊鎮、日南)東漢末年被石邪分封,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226年,呂岱平定了石慧的叛亂,並將膠州南部的四個縣納入孫吳的版圖。膠州雖然偏僻,但自然資源得天獨厚,魚鹽之利,盡在其中。這裏也是南海貿易的主要交易場所,珍珠、香料、象牙、犀牛角、烏龜、珊瑚、有色眼鏡、鸚鵡、翡翠、孔雀等珍稀物品都流向各地。
這些奢侈品不僅滿足了孫、吳統治者的需求,也受到中原貴族家庭的廣泛青睞。曹、魏的統治者多次通過外交途徑獲得。兩國官方之間尚且如此,通過民間貿易活動進行物資交換更是可想而知。同時,膠州的人口資源也不容忽視。
自漢末以來,地廣人稀的嶺南迎來了移民高潮。據學者考證,漢末至三國最後壹百年間遷居嶺南的人口達778474人,這對面臨人口不足、兵力不足的孫吳政權意義重大。
公元263年,魏滅蜀,標誌著三國政治軍事形勢的劇變。原本的三足鼎立突然變成了南北對峙。對魏(金)來說,蜀國的獲得無疑給了它更多的戰略選擇,不僅可以從河上遊的益州發動進攻,還可以通過華南直接威脅孫、吳背後的膠州地區,形成三面包圍的局面。就在滅亡的那壹年,膠州發生了路興之亂,這為魏(金)入侵膠州提供了機會。
魏(金)利用這場戰爭,依靠蜀的投降,采取“與蜀為友”的政策,出兵與周交好,沈重打擊了吳;但孫吳深陷膠州戰爭長達八年,為收復膠州失地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這場戰爭嚴重消耗了孫吳的國力,在壹定程度上加速了他的滅亡。
戰爭期間,東吳設廣州統治兩廣,交州(交趾、九鎮、日南和合浦)統治越南北部和廣西南部。至此,膠州與廣西的分離終於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