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簡單的培訓我們上崗了,我們的工作是推廣公司產品和帶客成交。在這家公司我有幸認識了我做玉的師傅李和當時的同事王。李是個比我大兩歲的年輕人,作為我們的業務經理和培訓師,他入行很早十幾歲,教會了我壹些基礎的玉器鑒別和分類的知識。
我們的業務推進並不順利,每天需要做的事情是到公司樓下或者步行街去尋找潛在客戶並且帶到公司總部來消費,我們再從客戶的銷售額裏面提成。產品層次從幾百到幾十萬都有。但是往往陌生開發這樣客戶信任成本很高。玉器本來就是壹個在普通人眼裏比較高深不容易看懂的行業,陌生人主動聯系和介紹更加顯得突兀,普通人根本沒有任何鑒別能力,再者說他的購買人群也不是很多。很多人往往不會專門去買這個東西,壹般是想到買禮物買珠寶送人才會去珠寶專櫃,所以我們做的很吃力,甚至不如美容院或者健身房在路邊隨即攬客的人拿到的結果好。
壹段時間後李對我和壹起入職的新人小王說,珠寶玉器的利潤的非常大,與其給別人幹,不如咱們自己做。我們三個年輕人壹拍即合。很快三個人湊了幾千塊的啟動基金在南陽拿到貨,開始了我們在德化街的擺攤生涯。李談好了花車和攤位等。
那時候每天早晨,我們都分別從城市的郊區坐大巴車到二七塔廣場那集合,擺貨看攤。對於我和小王來說,從校園出來直接踏入了創業的程序,讓我們覺得未來無限美好,內心特別自豪。壹天的時間下來我們都不覺得枯燥。就這樣度過了壹段忙碌又充實的日子。生意有時候比旁邊賣服裝的還要好。收攤以後,我們三個經常聚餐,大口喝酒大口吃串串,感覺生活特別美好。那時候我們有不計回報的熱情和幹勁。李也是我們三個中很優秀的靈魂人物。
再後來我們的花車租用到期了,就又開始了在古玩城擺攤的日子。我們在碧波園那裏練攤。那邊有幾層樓的商廈,外面是擺攤的地方,那時候院子裏幾乎沒有攤位費,平時人比較少,但是周末人特別多。我們就平時象征性擺下,周末壹早就去占地方,在大太陽底下擺攤擺壹天。有時候平常的日子可能壹天才勉強賣了兩件貨,但是周末可能壹天營業額就幾千。我們控制的利潤很低,那時候拿貨也很便宜。空閑的時間,我們也會去商廈裏面認識壹下實體店的老板,翻翻舊書攤,看看別人的貨。那時候對什麽都覺得新鮮。尤其夏天的時候,外面驕陽似火,商廈裏空調開的足足的,冰爽透骨,真的是冰火兩重天。
再後來李又在鄭州很大的服裝批發城銀基找到了壹個靠近小偏門的門面,租期還有半年。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小店,雖然小,但也是壹個不錯的陣地。那邊的流量很大,我們的商鋪雖然位置算是差的,但是也還可以。有了店鋪以後那段日子,李忙著談戀愛,王又非常懶,經常是我壹個人運營。我每天把貨品擺放好,來了客人趕緊介紹,人多的時候經常顧不過來,有時候也會有不地道的人順走東西。好在成本不高,其實在古玩城擺攤時,我們也丟了好多東西,壹群人圍過來的時候,紛紛問價看貨真的會顧此失彼。在店裏相對還好壹些。沒人的時候,就坐著編玉器繩子,各種顏色的各種款式的。感覺自己儼然壹個小老板。
我有時候早上先去小商品拿貨,回來趕緊看店,壹看就是壹天,中午隨便在低下負壹層吃個米線或者麻辣燙之類。夏天的時候白天在商廈呆壹天不見陽光,冰涼冰涼的,傍晚出去,外面壹股熱浪,像個大蒸籠壹樣。為了工作方便,我把租房從北大學城搬到了城西崗坡,那時候也不做飯,下了班去住房附近夜市上小飯館點壹盤螺絲,壹點涼菜,壹瓶啤酒,不亦樂乎。那時候因為連續吃外賣,讓我的身體受到了很大傷害,連例假都影響到了,變得不規律。
好在後來我們店鋪到期了,三個人也終止了合作。剛好有了空閑時間,得以修養壹下身體。這就是我大學畢業那年發生的關於玉器的入行和創業的故事。
再後來兩年輾轉到了廣東,接觸到了更大的玉器批發市場,也時不時跑去進貨,不間斷的通過身邊同事還有原來的積累的客戶賣點貨,壹直到現在。
心裏壹直有個關於玉器的創業夢,想擁有壹個自己的實體店,自己的小品牌,不過到現在仍然沒有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