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壹壹個文化沒斷過流的。這種壹脈相承,承前啟後的文化歷程,造就了中華深厚的歷史底蘊,留下了無數的國寶文物。每壹件國寶文物都是歷史的印記,代表著某個王朝曾經的輝煌和滄桑。隨著歲月的流逝和曾經的動蕩,中國也損失了很多的國寶文物。今天我們就來聊壹聊中國最具價值和意義四大頂級國寶,這四大國寶至今都下落不明。
壹、九鼎
九鼎?是中國的代名詞。大禹在建立夏王朝時,把天下劃分為九州,令各州的最高長官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從此九鼎就成了國家統壹,王權至高無上的象征。隨著改朝換代,九鼎就順勢成了傳國寶器。《墨子?耕註》:夏後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後、殷、周之相受也。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的威望早已壹落千丈,各個諸侯王開始覬覦神器,楚莊王首次在洛邑問九鼎的輕重,從此?問鼎中原?就成了窺測天下,爭霸王權的代名詞。
到了秦始皇統壹六國後,九鼎就下落不明了,史學界有兩種說法,壹種是秦始皇下令要把九鼎運到鹹陽,途中經過泗水時,九鼎太重就沈於泗水了,後秦始皇派幾千人去泗水河打撈,可惜江水滔滔,以失敗告終。
《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另外壹種說法是,周朝末年,周王室眼看著各大諸侯連年征戰,都來覬覦九鼎,加上周王室的財政又緊張,於是就把九鼎銷熔了以鑄銅錢。對外就詭稱九鼎已不知去向,免得各諸侯國興兵前來問鼎。
二、傳國玉璽
自九鼎消失後,最能代表天命和王權象征的就是秦始皇的傳國玉璽了。秦統壹六國後,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制作國璽,李斯就派工匠將?和氏璧?雕刻成璽,底部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此璽方圓四寸,上面紐交五龍,被後世稱之為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是正統皇權的憑證,在古人看來得到傳國玉璽意味著?天命所授?,失之則代表?氣數已盡?。沒有傳國玉璽而稱帝者會被百姓視為?白版皇帝?。
秦朝滅亡後,漢承秦制,傳國玉璽自然就到了漢朝皇帝手中。後來王莽篡漢時,為了讓大臣信服,專門到長樂宮要傳國玉璽,太後非常生氣,把玉璽摔在了地上,玉璽破了壹個角,王莽讓工匠用黃金補上了。
到了東漢末年,董卓作亂,孫堅攻入洛陽後發現壹個水井裏閃著金光,派人下去打撈,得到了傳國玉璽。後來袁術從孫堅那搶了傳國玉璽,於是喜出望外,自認天命所歸,遂率先稱帝,引來諸侯***伐。袁術死後傳國玉璽又重新奉送回了漢獻帝手中。
傳國玉璽以後就壹直流傳於各個王朝,壹直到後唐末帝李從珂時, 李從珂為了不讓傳國玉璽落入異族叛臣石敬瑭手上,就抱著傳國玉璽自焚了。從此傳國玉璽不知所蹤,後世雖然屢屢傳出發現傳國玉璽的消息,但多半為贗品。
三、蘭亭序
有?天下第壹行書?之稱的《蘭亭序》是大書法家王羲之在壹次派對上,酒後微醺狀態下作成的。酒醒之後,看著這神來之筆,連王羲之自己都無法復制。《蘭亭序》成了王羲之的巔峰之作,他把它作為王家的傳家之寶。
到了唐朝時,唐太宗喜歡古玩字畫,他聽說王家第七代後人王智勇的手中有《蘭亭序》,於是就派人詐取過來。得到《蘭亭序》後,唐太宗欣喜萬分,稱《蘭亭序》乃?盡善盡美?。於是愛不能舍,死的時候就把《蘭亭序》作為了自己的陪葬之物。
可惜唐太宗的陵墓在後來被壹個叫溫韜的軍閥給盜了,更可怕的是這個家夥是壹個文盲,他很有可能把《蘭亭序》當成破爛給毀掉了。
也有傳聞說,《蘭亭序》並沒有在唐太宗的墓中,因為他的兒子唐高宗也非常愛《蘭亭序》,於是就截留到了自己的乾陵中。
新中國成立後,郭沫若曾建議考古乾陵,但後來被總理阻止,並把?不主動開挖帝王陵墓?作為既定考古政策。所以天下第壹行書《蘭亭序》到底在不在乾陵?是否保留完好?只有留給後世去揭開謎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