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自己的看法,不轉貼,完全即興。
對於國外來說,規劃是壹門學科由來已久。這不是幾十年的事,我們也是,但他們的發展沒有錯。他們經歷了封建社會和工業革命,我們斷交了,直接從封建社會進入了現代社會。之前我們是農業國,封建制度,很多東西不可避免的沒有他們發展的那麽循序漸進,很多東西是空白的,所以只能借鑒外國,甚至直接照搬(這種現象今天依然很普遍)。
這裏還要插壹句。我們之前也有自己的打算。從宮殿風格房,也就是宮殿或者國家建築的造型的地方,到地方建築風格(宋代)和建築模型(清代),都是非常優秀的做法或者古書。風格室其實是目前為止非常先進的做法。仍然使用制作模型來推敲建築和規劃的方法,而建築法式風格不需要固定。所以中國的城市建築,感覺更自然,更整體,因為是人民自己按照這些標準壹點壹點建起來的。他們有自己的信仰和崇拜。
至於目前的情況,我個人認為這首先是體制造成的,但也有很多其他因素。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很多東西也會失去。妳看過電影《金山》嗎?裏面有幾個場景:1,香港的春節,2,廣州的水鄉。這是外國人眼中最“中國”的風景,有綠色的麥田和稻谷,還有炊煙。我是說長期居留,他們可能會受不了。我去過北方的平遙,南方的黃姚,還有水鄉,都是古鎮。顯然,除了已經開發出來的,其余的幾乎不能滿足現代人的生活要求。沒有衛生間,沒有熱水,沒有空調,甚至連壹個室外空調都沒辦法放。隔音差,隱私無法保障。我們做什麽呢最簡單快捷的方法就是拆掉它,建壹個新的。我為此感到難過,因為每次做出這樣的決定,都是把幾十萬年的歷史推倒重來。新的再好,它的歷史也要從頭開始。而且,妳回去之後,是不可能找到的。這是壹個態度問題。如果面對歷史保護和文化保護的態度,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但是我們還在發展。很多地方政府想要的是效率和速度。花錢要看效益嗎?而且這些大多是政府管理的,沒有成熟的策劃公司參與。成熟就是真正從保護的角度出發。比如歐洲很多國家,不允許沿街拆古建築。妳可能在電影裏見過他們。他們只是畫出來,根本不允許改。這是違法的。妳這裏理解為國家行為,法律行為,表明政府的態度。
我們老建築的歷史,呵呵,估計是他們的10倍。不幸的是,許多建築已經被拆除。
對於改造建設,國外都在認真分析討論設計,看如何在完全不破壞建築的情況下,給建築加熱水,加廁所,加空調,但是這樣的投資會比新建的大,所以我們不壹定會做。拆了建新的便宜,沒人會說什麽。新的不錯,什麽都不缺,當然除了思想和歷史。
其實妳說的這個問題,很多人都關註過,也努力過。妳可以搜索壹下陳亮解放時的建議。之前有個把政府遷到京西的提議,很早長安街改建的時候,我去調查了壹下,發現有個老人去那裏拍照。他有許多沒有被拆除的舊建築的照片,還有壹個古老的小教堂。結果好像有壹個。哈哈。在現代化的車輪下,有什麽是壓不垮的?
說了這麽多,我覺得發展應該是壹步壹步來的,我們也在逐步進步。曾經被戲稱為外國建築師試驗田的中國,如今也慢慢看不到外國人的面孔,變得更加理性。
中國老房子太多了。當妳走在街上,有時妳會覺得看到灰色的磚很友好。
有時候我走在前門柵欄裏會覺得惡心。(當時說新樓房建的好的壞的,剩下的都修了。妳看老的,都是好房子。)如果妳再站在那裏,看著兩邊的工地,妳在忽悠誰?
希望未來的祖國不壹樣。對我來說,現在很難說出城市之間的區別。
最後壹句,保留房子也會導致文化的傳承,比如保留上海的弄堂,北京的胡同,把它們變成酒吧、餐廳,這些古老的文化就會慢慢的傳承下去。這也是壹個問題。
我們正處在新舊交替的十字路口,現在是壹個飛速發展的時代。站在我們面前的是過去的歷史和那些有歷史的東西,呵呵。以前我們不懂的古董,毀了很多好東西。不要等到我們差不多把它們消滅了,才發現它們也是好東西。不要像城墻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