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華元寶》始鑄於北宋太宗春華元年(公元990年)。相傳錢文為宋太宗趙光義書寫書法,所謂“禦筆”,分為真、行、草書三種,順時針讀,光背。
中國最早發現“春華元寶”佛像的錢是在1988年春的宋代。從實物上看,錢幣直徑24mm,厚度1.2mm,直徑5mm,佛像浮雕2mm。硬幣上鑄有各種圖案或標記,如星星、月亮、太陽、月亮、月亮、蓮花圖案等。
擴展數據
春華元寶的特點:
“春華元寶”背面鑄的兩尊佛像,由蓮花寶座和祥雲支撐。蓮花是佛教的象征,說明這種金幣與當時的佛教活動有壹定的關系。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後,在唐代發展到鼎盛階段。但由於五代地方割據,佛教遭到毀滅性打擊。
宋朝初年,宋政權對佛教給予適當保護,停止毀壞寺院,並派人到印度求法,使佛教得到恢復。五臺山出土的這批佛錢是淳化年間宋太宗遊覽五臺山時專門鑄造的,充分說明了宋政權對佛教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