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三秦廉話之王鼎

三秦廉話之王鼎

文/洛塵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守護神,而名相王鼎無疑是清朝的守護神之壹。 在許葆雲先生所著的通俗歷史小說《直丞王鼎:大清守護神》中,王鼎被許葆雲先生盛贊為大清“守護神”。書中記載了清朝時期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的王鼎,面對當時的官場腐敗,潛規陋習,他剛直不阿,不畏權貴,徹查貪腐,始終保持著正直、清廉、勇於擔當的為官本色。他壹生激濁揚清,廉政為民,譜寫了許多動人的傳奇故事。

王鼎年輕時便以廣博的學識聞名鄉裏,28歲時赴京城參加科舉考試,他的陜西同鄉,乾隆二十六年的狀元、時為東閣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嘉慶皇帝老師的王傑,早就聽說過王鼎的名號,就想邀請其到府中做客暢敘鄉情,但被王鼎找了個理由回絕了。在旁人看來,王鼎太不識時務、不自量力,假裝清高,畢竟作為朝中元老,王傑在朝堂上的政治能量是極大的,許多人都想與其攀關系套近乎、甚至想巴結都來不及,可王鼎竟拒絕了王傑的邀請。

嘉慶元年,王鼎考中進士,進入翰林院做了壹名庶吉士,後擔任翰林編修。王傑讓王鼎拿幾篇自己的文章給他看,王傑身居要職,事務繁忙,突然要看王鼎寫的文章。王鼎心知肚明,王傑是想舉薦自己,借此給王鼎創造壹個可以晉升的機會。換做其他人,知道領班軍機大臣、當朝皇帝恩師要舉薦他,肯定會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遇往上升。可王鼎卻又壹次拒絕王傑的舉薦,拱手施禮說:“老大人的心意我領了,學生讀書時就曾立下誓言,將來做官壹切憑自己的本事,無論何時何事都不受人請托,也絕不請托於他人。現在我做了兩年官,此誌從未改變,還請老先生見諒。”王傑聽後先是壹楞,後又微笑著說:“妳有如此誌向,我心甚慰。”

嘉慶十八年,45歲的王鼎離開翰林院,外放任江西學政,其在任上選拔賢良、政績卓著,得到嘉慶皇帝的賞識和器重,嘉慶二十壹年,王鼎同時兼任禮部侍郎、工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內閣學士,依照清朝慣例,身兼三部侍郎的王鼎極有可能入住中樞,擔任軍機大臣。看到王鼎飛黃騰達,江西省內各級官員,前來巴結攀附的人越來越多,各種送禮形式花樣百出,銀子禮錢大包小包送上門來。

此時的王鼎感受到了做官的真正滋味,他目睹了官場的虛榮和勢利,人性的貪婪和醜惡。王鼎性情剛直,自小厭惡趨炎附勢之人、不屑於媚上求官者,對請托者從來不假辭色,輕者厲聲訓斥,拒之門外,重者上奏朝廷,以賄賂參革。此後,江西官場再沒有人敢來登門送禮的人。

道光五年,王鼎充任軍機大臣不久,浙江傳出壹宗命案,案情的經過是:德清縣徐倪氏與前房兒子徐敦誠通奸,被兒媳徐蔡氏意外發現。為了防止醜事外漏,徐倪氏夥同自己的丫環將兒媳徐蔡氏勒死。得到死訊的徐蔡氏娘家人,對徐蔡氏的死感覺非常疑惑,因為徐蔡氏年紀尚輕且平日壹直很健康,怎麽會突然得了暴病?更為奇怪的是,在徐蔡氏死亡之後,徐家竟然沒有通知娘家人見其最後壹面,就迫不及待地將徐蔡氏草草埋掉了。這讓蔡家人更加懷疑徐蔡氏的死因,就到縣衙告狀,要求官府開棺驗屍。卻不知徐家人早已花錢收買了縣衙大小官吏,最後的結論是徐蔡氏屬於暴病而亡。蔡家人對結論不服堅持上告,但總是求告無門。因為徐家財大氣粗,早已用重金賄賂了浙江的各級官員,買通了忤作獄吏,致使各級官員互相包庇,歷時三年,三次開棺驗屍,皆無結果,案件久拖不決。

而繼任浙江按察使王惟恂初步掌握了案情後,決定復審案件,不料卻受到浙江官場層層的阻撓,案件復審被處處掣肘,王惟恂孤立無援、悲憤交加壹時想不開,選擇了在按察使衙門內壹座亭子上吊自殺。堂堂朝廷三品大員因為審案自縊而亡,使朝野震驚,道光皇帝欽命王鼎親赴杭州復審該案,王鼎經過艱苦訪查,再次開棺驗屍,最後得出結論徐蔡氏確系被勒死,屬於謀殺,至此沈積三年之久的案子終於水落石出。主犯徐倪氏及丫環被逮捕歸案,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各級官員受賄網壹並查明,涉及巡撫壹人、知府四人、同知二人、知縣四人以及許多縣吏、忤作等,都被依律處理。此案的圓滿解決令“官民鹹服,浙人頌公為神明”。

道光年間,鴉片泛濫,王鼎力主禁煙,舉薦欽差大臣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鴉片戰爭爆發,大清朝內憂外患,王鼎剛剛領命去開封堵口治水歸來,正當王鼎沈浸在勝利封堵決口的喜悅中時,他得到了兩個很不好的消息,壹個是朝廷在鴉片戰爭的戰事不利,屢屢失敗,朝廷以軍機大臣穆彰阿為首的主和派主張與英國進行屈膝和談。王鼎是堅決反對與英國人議和的,他認為這將讓泱泱中華的顏面盡失,屬於奇恥大辱。另外壹個消息是林則徐依舊沒有逃脫被發配的厄運。早在治水前,林則徐遭投降派誣陷,被道光帝“革四品卿職,均從重發往伊犁效力贖罪”。王鼎領命治水時,向道光皇帝舉薦林則徐協助治水,曾對林則徐說:“回京之後我壹定在皇帝面前力薦妳重新為官。”然而讓王鼎始料未及的是,河南水患剛剛解決,他保舉林則徐的奏折還未遞出,朝廷聖旨已經下達,嚴令林則徐馬上前往伊犁贖罪。這讓王鼎吃驚不已。他覺得讓林則徐這麽壹個有膽有識的人才被發配,著實是國家的巨大損失。

為了能夠挽回聖意,王鼎不顧背患毒瘡,急切地從河南回京。他來不及休息就覲見道光皇帝,長跪不起,他向道光皇帝痛陳割讓香港簽訂協議對國家民族的長久危害,力陳林則徐的才能和賢德,希望皇帝能夠再次啟用林則徐。無奈道光皇帝議和決心已定,對於王鼎苦口婆心的勸諫置若罔聞,王鼎覺得皇帝如此固執己見,壹定是受了穆彰阿等人的蒙蔽,就當面怒斥妥協派首領、領班軍機大臣穆彰阿等人誤國欺君,道光皇帝拂袖而去。看到自己的苦諫毫無效果,王鼎心灰意冷,回到家後,決心效仿春秋時期的衛國大夫史魚以死諫言,勸諫道光皇帝改變主意。

1842年6月8日深夜,王鼎懷惴“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也”的遺折,自縊於圓明園,享年74歲。可惜,王鼎字字帶血寫成的這份遺折,道光皇帝直到死都沒有看到過,王鼎死後第二天清晨,王鼎的同事、為穆彰阿死黨的軍機章京陳孚恩,得知王鼎的死訊並且第壹時間看到王鼎的遺折後,對王鼎的兒子王沆威逼利誘,將遺折私自帶走送給穆彰阿,穆彰阿毀掉王鼎遺折,上報死因為暴病而亡,道光皇帝聞訊後哀慟不已,覺得國家失去了壹位棟梁股肱之臣,“優詔憫惜,贈太保,謚文恪,祀賢良祠”。

王鼎屍諫的真相終為世人所知, 林則徐在戌途中驚悉噩耗,痛失知音,寫下“ 傷心知已千行淚,灑向平沙大漠風 ”的詩句。1846年,林則徐上任陜西巡撫後為王鼎守心喪三個月。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給予王鼎屍諫高度評價,他把剛直不阿、疾惡如仇、風骨嶙峋的王鼎比作直臣史魚,比作屈原,比作忠心保國反遭誣陷的周公。王鼎死後81天,1842年8月29日,中國近代歷史上第壹個不平等條約,從此,香港被英國割據,脫離祖國懷抱,壹去155年,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王鼎壹生以國家社稷利益為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雖官位顯赫,權力極大,但未曾為自己和家人謀取過半點私利。 《清史稿》稱其“清操絕俗,生平不受請托,亦不請托於人。卒之日,家無余貲”。 王鼎在中國近代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上,是壹位名垂千古的愛國名相,其為官操守堪稱官員中的典範,其大清“守護神”之名當之無愧。同時作為壹個執紀者,他忠誠履職、清正廉潔、敢於亮劍的精神,也是我們做新時代忠誠幹凈擔當紀檢人的楷模。

註:此文所引用事例皆出自:《直丞王鼎:大清守護神》(許葆雲)

妳的每壹次點贊和關註,都是對我的最大支持,最真的幫助!

  • 上一篇:我在太原那裏有書法裝裱店
  • 下一篇:戒指對於手指不同的含義有哪些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