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原因讓這片土地翰墨飄香?原陽縣古稱博浪沙,因張良擊秦而聞名於世。黃河水的滋養,使這片土地文化厚重,名人輩出,歷史上先後出過14位官邸宰相之職的著名歷史名人。深厚的文化底蘊為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增添了藝術靈性,誕生壹大批書畫名家。改革開放以來,原陽文化事業更是猶如雨後春筍,蓬勃向上,人們在富裕以後更加重視文化的修養。在城市,“書畫”成為壹種新風尚;在鄉村,“書畫”更成為壹條致富路。
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韓董莊鎮草坡村是該縣黃河灘區壹個僅有1400多人的小村子,可讓人想不到的是,這裏竟是“藏龍臥虎”之地,300多名農民畫家“舞畫弄墨”讓村民們擺脫了貧困,蓋起了小樓買起了小車,成為遠近聞名的“畫家村”,每年還有不少外地的農民慕名前來學藝,更是以創造年收入達千萬元的奇跡,占據著鄭州古玩市場的半壁江山。
“這些都是我們村村民畫的。”草坡村黨支部書記師恕江說,我們村從事書畫創作和銷售的農民有300多人,他們的作品早已闖出了黃河灘區,飛到了鄭州、西安、太原、香港、澳門等地。草坡村村委會大院裏有兩間普普通通的大平房,房間裏掛滿了琳瑯滿目的書畫作品,山水畫清新高遠、蟲魚畫栩栩如生、人物畫惟妙逼真、書法作品飄逸灑脫……
“村裏很多人都學習書畫,我自己也覺得‘心癢癢’,如果再不學,就沒法跟人說話了,壹是給自己培養個愛好,二是可以改善家裏的經濟條件。”張春青是壹名地地道道的農民,春播秋收、翻土澆水,在黃土地裏“刨食”了幾十年。在村裏畫畫氛圍的影響下,幾年前就成了壹名繪畫愛好者,她的作品已開始在市面上銷售。
像張春青這樣的農民,僅該縣韓董莊鎮便有三四十位。為了讓村民更好地學習書畫知識,該鄉黨委、鄉政府專門牽頭幫他們成立了黃河人書畫院,縣扶貧辦、縣文化局更是將發展書畫產業作為對草坡村的扶貧項目,投入資金免費為有興趣學畫的村民進行培訓,成立了文化產業辦公室,建立了書畫網站,成立了文化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把書畫作為朝陽產業,高起點規劃、整體化推進。
如今,“人人愛書法,家家掛字畫”幾乎成了原陽縣的真實寫照。無論在城鎮,還是在農村,時時呈現筆歌墨舞的詩情畫意,處處彌漫著高古潔雅的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