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上下九步行街的文化特征

上下九步行街的文化特征

早在6世紀20年代,這壹帶已成商業聚集區,印度高僧達摩在此登岸傳教,因而得名西來初地。明清時期,隨著接待外國使者和商賈的懷遠驛(在今下九路南側)的設置、大觀河的開通,以及十三行成為廣州對外貿易重要口岸,商貿日益興旺,壹時間各國、各地的商賈雲集,成為廣州最大的商貿集散地。後來十三行被火焚毀,商業逐步遷入上、下九路,至清朝末期該地為最繁榮,是廣州與全國及海內外進行貿易往來的壹個重要窗口。

與此同時,隨著上、下九路的商業氣氛日益增旺,其周邊亦衍生出多個與之相關的專業集市,時過百年,至今亦可尋到壹些歷史痕跡,現已發展成為該區壹個重要商業網絡。東有光復中路紙類批發市場、縫紉機專業市場;光復南路布料市場;楊巷路布匹市場;德星路服裝配料市場;南有蜚聲中外的十三行路故衣街服裝市場、十八甫路布匹市場,全國聞名的黃沙農副產品市場,清平中藥材市場;西有第十甫路(現為步行街路段)的百年老店--陶陶居,蓮香樓以及眾多大小食肆;北有長壽路理發用品專業市場、打金行業、金銀珠寶業;歷史悠久的西來正街玉器墟、酸枝家具街;源勝街古玩街等,構織成縱橫近2.5平方公裏的龐大商業網絡,網羅了各類型的商品,適應了不同類型的貨商和市民的需求。 步行街內大小食肆數十家,既有百年老店陶陶居,亦有國家特級酒家廣州酒家,還聚集了壹批經營西關名小食的南信甜品店、歐成記面店、西關人家等特色小食店,也盡聚了制作廣式月餅的著名傳統餅店--蓮香樓、陶陶居、趣香餅家、廣州酒家,每逢中秋佳節,這裏出產的各式月餅暢銷國內外,以慰遊子思鄉之情。港、澳、臺以及國內外的飲食亦進軍步行街,成為了傳統與現代、民族與國際飲食文化交流的區域,充分體現出食在廣州,味在西關的飲食文化風情。

步行街自1995年9月30日開通以來,經過幾年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92年被廣州市政府命名為不經銷(生產)假冒偽劣商品壹條街、96年被團中央授予青年文明號街稱號、97年被評為羊城十大旅遊美景--西關商廊、98年被中宣部、內貿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國家技術監督局評為全國十五條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示範街之壹,為廣州和荔灣區商貿旅遊事業的發展發揮了壹定的作用。

這是壹個很有吸引力的地方。步行街上布滿各中、高級百貨公司,有永安百貨公司,廣州服裝店,鶴鳴鞋帽店,大陸鐘表店,婦女兒童百貨商店,廣州紡織商場,錦華床上用品店等老字號。而有趣的是,壹些頂級品牌的新貨舊款常年在“清倉大熱賣”;(琳瑯滿目的商業街)至於食肆則有清平飯店,皇上皇臘味店,廣州酒家,陶陶居酒家,蓮香樓,第十甫副食品店等。

此外,還有趣香餅家,茶樓,馳名國內外的文昌雞,清平雞,陶陶姜蔥雞,以及姜汁撞奶,雙皮奶,歐成記雲吞面,伍湛記及第粥,廣式月餅,糯米雞,老婆餅,速凍食品,各式各樣的名菜小吃;更有享譽國內外的華林玉器壹條街。清平路,既是美食街,又是全國最大的農貿雜市壹條街;再說,這裏還有為數眾多的文化用品商店,專業商場和百貨商場等。 值得壹提的是荔灣廣場,有大型商住樓群,壹年壹度的國際美食節便是在此舉辦開幕儀式的。

經過全面的修建後,上下九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天際線下,高大的建築群密密匝匝地擠在壹起。人們會感受到濃郁的嶺南特色:馬路兩旁的騎樓式建築保留較為完善;大街小巷西關大屋,麻石街巷依然;馬路上新建起300多米長的大型射燈噴畫《羊城景廊》和近百個霓虹招牌燈飾璀璨奪止;加上步行街的巨型霓虹燈牌匾,大型射燈噴畫,沿路張掛的2000多個燈籠和彩燈……確為這個大都市平添了幾許姿采。壹到晚上,在黑夜和霓虹燈襯托下,尤其讓人覺得輝煌。

美食:壹街嘗盡西關味道

舊時,西關壹帶就有“百步之內必有小食”的說法。許多風味獨特的街頭小食,壹直流傳至今。從長壽路地鐵站出來到廣州酒家那段,壹定要睜大眼睛,在某處妳不註意的小街小巷小角落裏,都有令妳食欲大開的小吃。

歷數上下九的美食,有“銀記”腸粉;“歐成記”上湯鮮蝦雲吞面;“伍湛記”的及第粥、魚皮粥;“廣州酒家”的灌湯餃、蝦餃、燒賣、蘿蔔糕;“蓮香樓”的蓮蓉月餅、雞仔餅、老婆餅和龍鳳結婚禮餅;陶陶居的姜蔥雞、奶黃包;“南信”的雙皮奶、姜撞奶和牛三星;“林林”的牛雜和豬紅湯……

在數以百計的西關小食中,公認是名牌的有20多種,其中有10種還被評為“中華名小吃”,如:南信甜品專家的“南信雙皮奶”和“南信姜撞奶”,歐成記面食的“上湯鮮蝦雲吞”,伍湛記粥品的“伍湛記及第粥”,蓮香樓的“老婆餅”,銀記的豉油牛肉腸等。

嘆早茶 享粵式點心

住在附近的老廣州,平日裏有空總要壹家大小或約上三五知己到廣州酒家、陶陶居這些老字號飲早茶,享受最正宗的粵式點心。

年輕人們則沒那麽講究,隨處可見的老攤老鋪到處都可覓得美食,沒有桌子椅子,當街壹站,或邊吃邊逛,壹樣吃得心滿意足。頗負盛名的“林林”牛雜店,店面才兩三平米,壹鍋鍋熱氣騰騰的蘿蔔牛雜正煮得“咕嚕咕嚕”響,看鋪的阿姨遞過壹碗滿滿的蘿蔔牛雜,再加上海鮮醬、蒜蓉醬、辣醬、自制的酸蘿蔔粒,往旁邊壹站就吃開了,吃得熱汗淋漓,卻又在濃郁的香味中無限滿足。林林的蘿蔔牛雜用料看起來不大精致,但蘿蔔塊頭不大,入味許多,牛腩味足,十分抵食。

吃了鹹的東西後,該讓清甜的甜品潤澤壹下味蕾了。有60年歷史的南信甜品店,“南信雙皮奶”飲譽廣州。所謂“雙皮”,是因為在制作時選用優質水牛鮮奶隔水煲滾,然後速註碗中涼凍,碗面便張起壹層奶皮;再在奶皮上戳壹小孔把鮮奶倒出,混以適量鮮雞蛋白,再從小孔註入碗中隔水燉熟,碗中鮮奶又形成另壹層皮,故為“雙皮奶”。南信雙皮奶,奶香撲鼻、狀似瓊漿、口感滑嫩,不少食客不怕路遠,專門來此品嘗。

傳統現代 任君選擇

除了西關傳統小吃,在荔灣廣場旁的名匯中華小吃街,還可以吃到韓國、日本料理以及全國各地的名小吃。路邊林立的小吃鋪子,烤雞腿、鐵板魷魚……無時無刻不吸引著人們的食欲。不遠處還有仙蹤林、真功夫、必勝客、麥當勞、薩利亞意式餐廳等。 與北京路、天河城相比,上下九最大的商業特色是騎樓、雕塑、老字號,構成了上下九的民俗風情。

從第十甫到上九路,連綿千米的騎樓就在眼前展開,這些目前廣州規模最大、仍在維持著商業繁華功能的建築群,始建於清代,是南歐建築特色與西關傳統建築風格結合的產物,裝飾上還融入了北方滿洲式裝飾。

接近荔灣廣場壹帶,壹組組表現西關傳統生活的雕塑多了起來,它們永遠是遊客鏡頭裏的最愛,而這代表廣州傳統文化的雕塑亦能喚醒市民的傳統廣州情結。這些表現西關風情的雕塑作品在2002年由萬兆泉創作,“涼茶檔”、“人橋”、“老車夫”、“門前倩影”,均栩栩如生。透過這些雕塑,二三十年代廣州人的生活情景浮現眼前,西關情愫洋溢心間。

當妳正徜徉於上下九時,壹個頭戴尖頭竹扁帽、兩頰塗紅胭脂、身上背著“五彩大公雞”的人物出現,他用嗩吶模仿公雞叫著“賣欖、賣欖”,那是賣雞公欖的工作人員,是荔枝灣文化交流協會為了保存雞公欖文化,專門請人扮演的。他的出現猶如時光倒流,讓我們追憶三四十年代的西關民俗風情。“有辣有唔辣 壹蚊壹包好滋味”,去過上下九的人回來談起雞公欖,都會記得這壹句。

雖然,大多數人到上下九是沖著她的商業氛圍而來,但有些人的興趣卻不在此,往路旁眾多的小巷中壹拐,又是另壹番幽靜的天地,那裏有更深的文化內涵。

幾乎每壹條街、每壹條巷都有壹個美麗的傳說及深厚的歷史。下九路的“文瀾閣”,印證著昔日十三行富商組建的“文瀾書院”的歷史;湛露直街,是清同治年間的狀元梁耀樞曾住過的地方。陶陶居歷史上是粵劇藝人的聚所,曾以“西關古壇”、霜華小苑書畫展馳名,這裏群眾的自娛自樂粵曲演唱“私夥局”,也頗具名氣。十甫書店的荔灣雅苑書畫展銷廳、上演粵劇的平安戲院,更是這條步行街上的文化綠洲。

  • 上一篇:300多年的日式雜貨鋪受到這麽多人的追捧。
  • 下一篇:打電話賣古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