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九竅,玉有九塞。壹般而言在漢以前玉從來都是制作禮器和高等級飾品的最佳選擇。可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張騫鑿通西域大量的西域美玉通過絲綢之路源源不斷的輸送到了中原王朝,再加之漢朝玉器雕琢工具的改進使得玉器制作較之以前有了長足的發展。
鏤雕有“長樂”二字的漢代玉璧
於是玉器就走下了神壇,開始了平民化之路。而這種平民化則更會加劇玉器的地位衰退,於是玉器制作的壹些用途比較低級的東西產生了,這些東西就是——玉九塞!
玉豬握
玉九塞這壹種具有特殊用途的玉器在很多收藏家口中,還有壹個很富有戲劇性的稱謂。而這個稱謂並不是單指玉九竅,它更多的是那些收藏的方家們用於嘲諷收藏小白。這些收藏的方家們從玉九竅的用途來諷刺壹些好古不識古的玩家。言及此稱謂雖稍有不雅但是卻並無不妥,這個稱謂為“玉屁眼兒”。
漢代玉雕玉龍佩
關於“玉屁眼兒”這壹稱謂的來由與鼎鼎大名的軍閥巨盜——孫殿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雕琢精美的高古玉器
話說清末民國時期,天下大亂,豪強軍閥盜匪四起,難以辨別。而在這些人中最為特殊的壹位就是盜墓軍閥——孫殿英。孫殿英其人本屬於流氓地痞之流,然,生逢亂世,恰好,其人有專攻易變之能,加之時勢造就,很快就成為了壹方強霸。在其得勢之後,他便盯上了壹種迅速發財致富的道路——盜墓掘陵。
玉翁仲 漢代
中國人素來有“事死如事生”的文化習俗。這壹點我們可以從考古挖掘的歷代古墓可以看出,我們且不論帝王將相之墓,就單單那些不知名的富戶鄉紳之墳也會出土壹些令人驚嘆的陪葬品。而孫殿英基於此種考量,便打上了清朝皇陵的主意,並且壹發不可收拾,盜掘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東陵。
漢八刀玉蟬
在孫殿英盜掘了清朝兩位最為窮兇極奢的當權者的陵墓之後(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揮霍無度,導致清王朝壹蹶不振;慈禧太後敢於西方十壹列強國宣戰,大肆扣押組建海軍的軍費用於過壽和修園子),大量的墓中明器流向了北京的古玩市場,於是就發生了這個有趣的有關玉九塞的故事。在慈禧東定陵被掘之後,慈禧陪葬的壹些不太貴重的小玉器也就是玉九塞幾經輾轉很快流向了北京古玩市場之上。在玉九塞在售賣之時壹位好古而不懂古的老頭子壹眼就相中了這九塞中的壹件,然後經過討饒詢價最終購得玉九塞中的壹件。此人得到這件玉九塞之後視若珍寶,愛不釋手,同時隨著他對玉器的熱愛,不知從何處聽來了口含玉石能夠舒筋活絡之類的偏方。在聽說這種偏方之後,此人變改變了對這塊玉器的把玩方式,從手盤變為了口盤,竟然將此玉含在口中。
漢代玉豬握
某日,此人含玉上街,遇到了壹位鑒古高手。三言兩語間他對它的這件玉器大為炫耀,並且邀請這位高人替自己再次長眼,高人推卻不過就為他仔細的查驗了這件玉器,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此物是玉九塞之壹,觀其外貌呈上大下小的圓柱臺狀,故而此物為墓主人的玉肛門塞!”此人聽後面有難色,嘔吐不止。而這壹故事也就逐漸在收藏界壹大奇事,被廣大收藏愛好者廣為流傳!
先秦玉龍佩
在講完故事之後,我們就言歸正傳,來講解壹下“玉九塞”。玉九塞顧名思義是用於堵塞人體九個地方的玉器,這九塞分別對應的就是九竅,而所謂“九竅”,則是壹個再普及不過的常識了,九竅就是指人的兩只眼睛,兩個鼻孔,兩個耳孔,壹個嘴和肛門(當然玉九塞中有時還會出現壹種比較羞澀的東西,它就是玉制的生殖器護具)。
文化期玉琮
“九竅玉”即塞在這些部位的9件玉器,這九件玉器分別是:眼塞2件,鼻塞2件,耳塞2件,口塞1件,肛門塞1件(有時會有生殖器塞1件,且生殖器塞多出現於男性墓葬,筆者猜想可能是男性墓主人壹般都比較看重自己某方面的能力,因此他們希望能夠將某方面帶到另壹個世界)。
玉覆面
這些玉九塞中,眼塞又被稱為眼簾,壹般呈圓角長方形,稍大於墓主人的眼眶;鼻塞,壹般是比較細小的圓柱體;耳塞常被制作成八角棱形;口塞最初始的形狀如新月壹般,在玉塞的內側中端有三角形凸起,而這部分凹起處會含在墓主人的嘴裏,這與下面所講的“含玉”不同;肛門塞,呈圓臺形,兩端粗細不同;生殖器護具方面,男性的通常為壹種短琮形,又是短琮的壹端會呈封閉狀,女性的護具則較為簡單,呈現壹種短尖狀玉圭形。
玉豬握
玉九塞的使用與古人的埋葬方式有很大的關系,傳說古代人入葬時,屍體會被水銀朱砂浸泡(可能是處於仿佛考慮,亦或是某種祈願的特殊喪葬禮儀)。同時為了防止水銀進入屍體,古人就應運水銀遇玉則凝的原理,用玉塞住九竅。
漢八刀玉蟬
除此用途之外,玉九塞還有另外壹種用途,因為古人認為用玉殮屍可保屍體不腐的緣故,所以玉九塞應當屬於金縷玉衣的組成部分。《抱撲子》中記載:“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而在古人的九竅用玉種,除去眼瞼、鼻塞、耳塞、玉琀、肛塞和陰塞之外,其中最重的是玉琀。
西周 玉覆面
關於玉琀在《後漢書·禮儀誌》中這樣記載,“大喪需飯含珠玉如禮。”《禮稽命征》說:“天子飯以珠,唅以玉。”由此足可以見玉琀並不等同與玉九塞,它的存在帶有的更多的是取自於蟬這種昆蟲的特殊生存能力。漢大量使用玉蟬為含玉。其取意為:蟬幼蟲自土中鉆出,蛻變而為成蟲,可能唅玉蟬正象征人的轉世再生。
漢代玉蟬
漢代玉蟬
關於“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的說法我們在建國後的考古工作中可以進行證實。在建國後的南京市南郊江寧縣境內考古發掘出明代男女屍體多具,歷600多年而不腐,開棺時栩栩如生,有的肌肉還有彈性。棺內並無斂玉,據考證,這些死者並非帝王將相,而均為當時社會中層人士。說明屍體不朽是使用防腐劑所致,實非玉所能起到的作用。
漢代金縷玉衣 玉覆面
總之,筆者在此告誡諸位藏友玉雖有養人之功效,但絕不可誇大其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