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至隋代,前壹段瓷器簡樸。東漢常見器物罍、罐、壺、洗、缽、碗等,釉呈青灰、青綠或褐色。後壹段主產碗、罐、碟、雞首壺、水盂等。因裝燒采用疊放,胎骨粗厚,故器皿笨重。
唐代,瓷業繁榮。徐寅《貢余秘色茶盞》詩: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贊頌貢窯青瓷。
以上林湖為中心地的越窯青瓷的發展,使瓷器同絲織品壹樣成為明州港輸出的主要商品。在唐代,開辟了從明州通向海外的陶瓷之路,北達高麗(朝鮮),東至日本。南經廣州,通向兩條路線,壹是向東南,通向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諸國;另壹是向西南,沿海岸至越南達泰國、緬甸,經孟加拉灣,到印度、巴基斯坦,以至直抵波斯灣和地中海沿岸伊朗、埃及等。現代印度、伊朗、埃及、日本等國古港口、古越堡遺址,均發現有上林湖所產青瓷遺物。1942年考古家趙汝珍所著《古玩指南》中嘆稱:古名窯如越州秘色,今已不可得見,只空存此壹名詞,令後人羨煞耳。如今上林湖畔,遍地青瓷遺片,成為室外的越窯青瓷博物館。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林湖是中國越窯青瓷發祥地和著名產地之壹,位於慈溪滸山街道東南10公裏處。
上林湖壹帶燒制青瓷的歷史悠久,可溯東漢晚期,經兩晉、隋唐直至北宋,有千余年之久,從未間斷。
上林湖越窯青瓷深受世界各國的鐘愛,唐宋以來,通過明州(寧波)港,遠銷朝鮮、日本及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在印度、伊朗、埃及和日本等國,都有越窯上林湖生產的青瓷遺物出土,成為古代寧波對外貿易、文化交流的橋梁和信使。
上林湖依偎於群山懷抱中,湖岸曲折多姿,湖面碧波蕩漾,湖的四周山勢峻峭、果木豐盛。湖南的栲栳山,又名仙居山,相傳曾有仙人居住。山中極其幽靜,小徑蜿蜒,溪流淙淙,鳥聲啁啾,宛轉從容。豐水時節,瀑布飛瀉,猶如白練騰舞。
此外還有湖東的杜湖、白洋湖、五磊寺、金仙寺等名勝古跡,增添了無限的情趣和遐思。尤其是入夏,楊梅沈甸甸地壓枝頭,滿山紅艷艷,誘得遊人垂涎欲滴。
瀲灩的湖光山色與飛禽走獸相映成趣、諧為佳景時,曾使無數遊客融入其中,成為畫中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