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死後,他的兒子徐少泉失去了長門外下塘的花園。他“用自己的意誌增加了損失,失去了它的真相。”此後,徐家在拙政園居住了百余年,徐家後代也日漸衰落,園子也漸漸荒蕪。
明朝崇禎四年(1631),公園東面的十余畝荒地被刑部侍郎王馨漪購買。王珊畫山水,精心管理和安排丘陵和山谷。完成於崇禎八年(1635),取名“歸園”。其中有樓、芙蓉閣、蟠紅軒、蘭、樹石亭、桃花渡、竹香廊、小悅臺、紫藤塢、曠景閣、荷花池等。園內奇峰多,怪石仿峨眉棧道。據清雍正六年(1728)沈德潛所作的《蘭學堂圖》記載,當時園內幽僻的洞穴、著名的奇樹異草、山間的鳥獸鬼怪,與已經變成土堆的拙政園中間形成對比。直到道光年間,王的後裔仍在他們的土地上生活,但他們逐漸變得貧瘠,大部分成為菜地草原。
清兵入蘇,園子就被鎮占了。當時花園的主人是徐的第五代子孫,只好在順治五年(1648)將花園廉價賣給大學士。經過陳的重新裝修,顯得異常豪華。裏面有三四株朱寶山茶花,花艷麗清新,只有江南才有。然而,陳在北京呆了很長時間。他買園十年後,被判流放遼東,客死於墳地。他從未在花園裏看到壹朵花和壹棵樹。康熙元年(1662),拙政園非官產,封為寧海將軍府,其後為王、燕兩鎮。康熙三年(1664)改為兵北路(安姓),未改。
在此之前,雖然園主更換頻繁,但大部分還是和拙政園壹樣。對王永寧來說,建造壹座規模宏大的建築是輕而易舉的事,而且園中的景觀與的插畫(錢泳的《園中漫步》和許的《園林集》)所描述的大相徑庭。斑竹堂和娘娘堂建在公園裏,三桂的女婿就住在這裏。還有楠木堂,100多根柱子。石基直徑三四尺,齊腰高。柱子上雕著龍,有白玉龍、龍紋、龍紋,極盡奢華。王經常在園中設宴,讓賈姬看戲。當時人們說,“素娥幾支隊伍走出去上了銀屏”,“十顆迎賓珍珠潑了壹地”。後來王永寧因為反清出兵,吳三桂先死了,他失去了家裏的財產。他把雕龍楠木的柱子都輸給了京城。陳其年曾寫過壹首詩:“這裏已經多年沒有縣令了,我因公務在身,打算暫時住在這裏。堆到馬雅琪妝亭,學驢倚畫闌唱”。可以看到花園破敗的景象。康熙十八年(1679),拙政園改為宿松長島新署,祖澤申參與了該園的整修,增加了三個亭子。康熙二十二年(1683),蘇缺職。二十三年(1684),康熙皇帝南巡時曾遊覽此園。同年編纂的《長洲縣誌》寫道:“二十年來,主人幾易其主。建築雖已雄偉,山林卻不如從前雅致。”
拙政園自宿松長島部撤銷後,逐漸分散成民居。它最初是由王和顧必鬥,然後壹般住在這裏。乾隆初,該園分為中部的“復園”和西部的“書園”兩部分。至此,原本整合統壹規劃的拙政園,演變成了三個相互分離,各有格局的園林。中間的綜合花園是江白的。那時候公園裏到處都是荒涼,姜的生意已經做了好幾年了,他開始復興舊觀念。“不離開城市* * *得到山的性質”。園中有萬卷書,春秋天美。名流們對此高呼,有壹段時間非常流行。曾經有壹幅《歸園圖》。袁枚、趙壹、錢大昕等。陸續來到這裏,流連寫詩。《元美》裏有壹句話:“人生只與家人同住,借書可以邊借青山”。但蔣卓死後,花園逐漸破敗。
西園書苑的主人是太史野石寬。其中有書亭、閱覽室、書館和水亭,都是石頁在去年廢棄後新建的。書亭十景,石寬之子舒凡曾與其侄兒趙懷玉在武進作詩。書苑後為沈道士所有,園中第壹間為王美姬大夫所有,亦名成、趙、王。
在江擁有富源70多年後,富源終於易手。清嘉慶十四年(1809),該園被刑部閬中海寧購買。當時園中的水池被亂石毀壞,經過多年的修繕,查的花園煥然壹新,至今仍有名氣。但沒過多久,在嘉慶末年,又歸還給了吏部尚書輔佐的大學士吳邪。他的兒子觀察到金德曾在此居住,所以蘇族人稱之為武院。春天遊人如織,商販魚龍混雜。盡管這座花園仍然保持著“水木寬廣、山川有趣”的特色,但只剩下舊花園的三分之壹了。所以道光二十二年(1842),梁章鉅帶著《雲南天圖》遊覽園林時,說這裏的景觀與160多年前的田蕓圖大不相同。由於吳長期在外地為官,疏於管理,亭子逐漸坍塌,臺球廳蕭條。
花園南面的東園第壹宅,是工部尚書潘石屹的。潘父子?在內蒙古建唐蕊書店。鹹豐十年(1860),六月二日(舊歷四月十三日),太平軍進入蘇州。忠君李秀成,取拙政園,盤於東。西邊府和王府合建鐘,相傳山樓是他辦事的地方。“數以百計的工匠常年勞作,作品未完成,城池已破”(馬如飛《劫灰錄》)。據李鴻章後來寫給李赫章的信,“忠宮瓊樓玉宇,曲蘭洞房,真似仙洞”,“有三四園,二三戲臺,是我生平所未見”。
同治二年(1863),李鴻章占領蘇州後,以中王府為其在江蘇的總督行苑,藩司也在其中任職。善郵局付了三千兩銀子給原主人吳,把園子還了公,西邊姓王的房子仍歸王。當時政府還在公園裏附設了壹個醫療局,可以行醫,塗藥。過了壹年多,有人來園子裏參觀,看到“東西變質了十分之五”。同治五年(1866),巡撫衙門遷離拙政園。
同治十年(1871)冬,南皮張(光緒大學士)任江蘇巡撫時,住在拙政園潘宅原宅。張能的字畫,經營和培養,逐漸回歸舊觀念。有元香堂、藍田、玉蘭苑、劉地、東朗、琵琶屋、水竹居、采花樓、煙波畫院、芍藥坡、月香閣,最好的地方都有。畫的是十二卷《五緣圖》。張升任浙閩巡撫後,有壹天離開了蘇聯,於是與右使唐德壽、糧庫總管英溥、恩(均為滿族)商議,提出設立會館,價格3000元,修繕費2000元匯往藩庫。同治十壹年(1872)正月,拙政園改為“八旗會堂”,包括中央花園和花園前的房屋,但花園仍名不副實。光緒十三年(1887),又進行了壹次整修,“先改園門,擴建其舊制,...其他的學習者也提供了幫助,成觀塔就建在池野。當時園中古樹參天,“建廊,清泉附地,過沼,陡石為門,峰巍然。”這種以水為主,水面寬闊,自然風光的格局基本保留至今。
光緒三年(1877),王在花園西園的宅基地,以6520兩白銀賣給吳縣富商張,改稱“步園”。當時園中只有壹兩個亭子,破敗不堪,已非往日。張經過大規模的修繕,現已形成塔影亭、流亭、浮翠亭、李亭、坐伴、彜良亭等景點,並新建了36座美麗的鴛鴦亭和18座曼陀羅花亭。光緒二十年(1894),張取得所撰《王拙政園》碑拓,復抄碑石,得、沈周遺骨,建“崇文崇沈齋”。張以巨款經營多年,追求奢華與美觀,有些已經失去了拙政園的特色。但張和他的孫子子東都喜歡昆曲,他們建了36個鴛鴦亭,頂結構是“滾棚頂”,音響效果很好。昆曲的前身俞振飛,經常和他的父親,曲庫聖人蘇祿來此賞玩。
隨著以武昌起義為開端的辛亥革命爆發,起義浪潮迅速波及中國各省。江蘇省省長程德全於6月5438+091165438+10月5日宣布獨立,就任大都督。1911年11月21日,江蘇省議會在拙政園成立,原咨議局成員55人出席會議。程德全親自出席了會議,並宣布了會議的目的。咨議局成員轉為省議會議員,選舉議長張謇為議長,為副議長。這時,八旗馮至會館已改名為馮至會館。由於八旗官巡蘇聯減少,會館經濟不好,對外開放,收取熱錢。公園裏開設了茶室和娛樂場所,通過唱滑稽戲和講故事來吸引遊客。每天只有幾十人入巡,唱戲的時候可以增加到200-300人。
民國五年(1916),馮至會館由水上警察局長邱義南管理。民國八年(1919),馮至會館(現蘇州博物館)的房子作為疫醫院修建。民國十三年(1924)九月,江浙戰爭爆發,大量軍隊集結蘇州。民國14年(1925),65438+10月27日,馮軍第壹軍軍長張宗昌率所轄第壹階梯團約1500人開赴蘇聯,司令部設在馮至廳。民國17年(1928)9月至23年(1934)10月間,第二次被借用為戒煙中心。之後還做過區公所(給老人口述材料)。目前,園林博物館舊樓在民國九年(1920)左右賣給了李鴻章的侄子、清末雲貴總督李景熙。由李斥巨資翻修,十分精美。李不久就去世了,他的後代都沒有在蘇聯生活過。他的房子抵押給了壹家銀行。“1月28日”。
民國19年(1930),7月15日,園內回廊因年久失修突然坍塌,砸死兩名遊客。此後,倒塌的回廊壹直由木頭支撐。山樓後面的木橋也壞了,無法通行。抗戰爆發前夕,壹代名園已衰落到“狐鼠穿屋,青苔蓋路”的境地。
民國二十六年(1937),日本侵略軍飛機數次轟炸蘇州。元香堂被地震破壞,南軒被燒毀。園內各處亭臺樓閣破敗不堪,枯萎破敗,壹片荒涼。同年冬,吳縣派出所下令在冬防期間將沿城乞討人員抓捕收押,馮至廳作為臨時收容所。
民國二十七年(1938),負責建立日偽“江蘇省維新政府”的北洋元老見會館大部分房屋保存完好,未遭破壞,即租下拙政園作為偽政府辦公場所,並向張借了壹個補充園。5月23日,日偽“江蘇省維新政府”在蘇州成立。省會設在忠王府和拙政園,陳澤民任偽總督。其間,拙政園略有修繕。陳群任偽總督時,還在西園建了壹座日式木屋,用來接待日本將領和特務頭子。
花園的東花園,也就是“歸鄉居”,荒廢已久,壹部分成為荒地,壹部分散落成民居,與中央花園用墻隔開。出入口通過道觀巷(1958)與東北街相連。公園裏有幾家殯儀館,棺材混雜,十多間破舊的房子,還有壹片荒地。在被偽江蘇省政府教育廳占用時,花園的東花園和中央花園相連,修建了壹座小別墅,供偽官員居住。土堆上的小亭子稍微修了壹下。剩下的到處都是雜草,還是寸草不生。
隨著1945抗日戰爭的勝利,盤踞在拙政園的偽省政府垮臺了。1946年9月,國立社會教育學院從四川璧山遷至蘇聯,借用拙政園作為其校舍。中央花園和房子是辦公教學區和學生宿舍的壹部分,東部花園作為員工宿舍。花園外的菜地(現天全閣)買下來,改成了遊樂場。西配園仍歸張。1948年,由於校舍不足,社教所向張的後代張租用了西園及部分房屋。
1949蘇州解放後,社會教育研究所遷至無錫。拙政園及前屋為蘇南行政區蘇州行政區專員公署所用。1951年11月,蘇州專員辦根據中央關於歷史文物保護的壹貫指示,將拙政園劃歸蘇南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管理,專員辦遷址。文管部門立即進行修繕,邀請專家和著名工匠進行規劃和改造,山、水、橋、亭、堂、廳、墻、門都照原樣修復,工程於1952+00年6月竣工。165438+10月6日,改造後的拙政園中央園和西園正式開放。臨街房屋中間部分為蘇南文管會(後為蘇州博物館)所用,南面原李宅為蘇南蘇州圖書館(後為蘇州工藝美術學校改建為蘇州園林博物館),西面臨街房屋為張的洪澤小學(後為平江區醫院)。
1952下半年,市園林管理處成立後,從蘇南文管會手中接管了拙政園,年底又進行了大整修。之後在東園重建圍欄,逐步挖池堆石,種樹種花。從1959下半年開始,大規模修建東園,新建大門、芙蓉閣、漢卿閣、香榭等。,於1960年9月完成。至此,拙政園中、西、東三部分已合二為壹,成為壹個完整、統壹、各具特色的園林。
1961 3月4日,國務院公布拙政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121)。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拙政園逐年翻新,呈現出大方、自然、清新、曠達的風格。不料十年動亂後,拙政園成為“破四舊”的對象,被迫關閉。此後壹度改名為“東風公園”。雖然它仍然對公眾開放,但大廳的陳設已經被搬走了。影樓倒過來後,放了幻燈片等東西,改成了“兒童樂園”。文革期間,園林工作人員不但沒有破壞名園,還盡力保護古代文物,使拙政園在粉碎“四人幫”後得以逐步管理。
1976年,拙政園征用九畝八分地,擴大了園林面積。從1979開始,園內的建築和假山經過多次修繕,碑刻、匾額、楹聯、家具陳設也陸續修復。1980年,元香堂大修,4萬元,木材26立方米。1985大修香洲、福翠閣。3月30日1988工藝美術學校搬離李宅,蘇州園林管理局投資1.2萬元進行改造,4月25日1989竣工。在這壹點上,拙政園算是壹個。
1991 4月,拙政園被國家計委、旅遊局、建設部指定為中國特色旅遊點。
1992年9月,在拙政園原住宅部分(李宅原工藝美術學校使用的部分)的中軸線上,建成了中國第壹座專門研究園林的博物館。博物館按照四館布局,分為園林原貌、園林歷史、園林趣味、園林冶金四個展廳,展示了蘇州園林在兩千多年歷史中的歷程和風采。
從1994到1997結束,以拙政園為首的蘇州古典園林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1997 12.4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會審議,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正式獲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96、1997年,拙政園分別舉辦了第十屆全國荷花展和第壹屆拙政園荷花節、第三屆全國杜鵑花展和第壹屆拙政園杜鵑花節。此後每年春夏都會舉辦杜鵑花節和荷花節,至今已舉辦十余年。1997年秋,加拿大溫哥華的拙政園和逸仙公園正式成為“姐妹園”。2004年3月與亨廷頓植物園中國園結成“姐妹園”。
2000年下半年,拙政園啟動了ISO9000質量保證體系認證。2001年3月28日,順利通過國家古典園林ISO9000質量管理認證。2001年6月8日獲得英國國家質量保證有限公司頒發的ISO9002質量保證體系認證。2001年,拙政園以全國最高分通過國家標準《旅遊區(點)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被國家旅遊局批準為4A級旅遊景區(點)。2003年,對東部周邊環境進行整治,建成了園外花園。2006年3月,中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開工。為進壹步擴大旅遊區,管理處辦公區遷出園內,在東北壹般保護範圍內新建辦公樓和旅遊停車場。2007年5月,正式獲批為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同年,新建了壹座園林博物館,同時改善了南部的周邊環境。
截至2014,拙政園管轄面積約83.5畝(5.6公頃,含蘇州園林博物館、新館,不含蘇州博物館、新館,原為拙政園駐地),扣除花園9.8畝、售票廳1畝,開放面積約73畝。73畝開闊地中,僅有38畝為清末建築園林遺產(現園林中西部分和清末張住宅為老蘇州園林博物館),而園林南面的兩棟建築,在歷史上是拙政園不可分割的壹部分 從1950年代就已經從園林中分割出來了,壹個是清末八旗馮至會館的住宅部分(面積約12畝),今天是”。 自1960起,屬蘇州博物館,二是清末張步院居住部分(面積約9-10畝)。在被長期侵蝕後,它於2003年6月被蘇州當局夷為平地,並被改造成貝聿銘設計的新蘇州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