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衣架
衣架是放衣服的架子。《魯班姜靜經》講了兩種衣架:素衣衣架和花衣架,這在外面很少見。當時的衣架和現在的衣架不壹樣。現代衣架多為鉤型或叉型,衣服多掛在衣領處的衣鉤上。古代的衣架,包括清代的衣架,多為橫桿形式。兩邊有立柱,從上到下支撐著木墩底座,兩個座位之間有壹個十字板或橫梁。立柱頂端安裝了壹根橫梁,兩端長出立柱,末端雕刻龍鳳圖案、靈芝或雲頭。橫木下面,中間有壹塊牌子,上面有雕花裝飾,主要起到穩固的作用。脫下衣服,放在橫桿上。
第三,歷史
衣架是由壹位名叫阿爾伯特·帕克豪斯的工人發明的。當時他是美國密歇根州壹家電線小工藝品公司做燈罩的鐵匠。有壹天,他生氣地發現工廠衣帽間所有的衣鉤都被占了。他生氣地拿出壹根鉛絲,把它彎成大衣肩的形狀,並在上面加了掛鉤。這個發明被他老板拿去申請了專利,這就是衣架的由來。
衣架是中國出現較早的壹種家具。周朝開始實行禮制,貴族階層非常重視服飾。為了滿足這種需求,早前出現了專門用來掛衣服的架子。不同朝代的衣架有不同的形式和名稱。春秋時期用橫架的木桿來掛衣服,也叫“桁”、“木敷”。
到了宋代,衣架的使用比上壹代更加普遍,有了生動的數據。河南蔚縣宋墓壁畫《梳妝圖》中的衣架,由兩根立柱支撐,橫桿兩端伸出立柱,兩端略上翹,做成花狀。下部用兩個水平木墩來穩定立柱,上部欄桿下部兩個立柱之間加壹根水平梁加固。
到了明代,衣架的整體造型仍保持傳統模式,但用料、制作、裝飾都特別精致。衣架的下端由兩塊木頭制成,內外兩面浮雕有圖案。墩臺植柱,前後兩雕花相映。立齒的上下部分通過榫頭與立柱和基座墩連接,兩個墩上安裝有小木塊制成的格子。因為格子有壹定的寬度,可以放鞋子等東西。在每根橫桿與立柱連接處的下側,刻有背面圖案的手絹。衣架的選材、設計和雕刻在明代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明清衣架造型典雅,裝飾精美,精雕細刻,彩繪鮮艷。明清官員穿黑紗紅纓馬蹄袖長袍,前面後綴補丁。所以清代的衣架比較高,立柱上有橫桿,兩端刻有花紋。袍子搭在橫木上,叫做龍門。
清朝實行“易服”政策,穿的是滿族服裝。滿族人勇猛高大,穿的衣服又大又重。有錢有地位的人的衣服都是用繡有花的綢緞做成的。所以清代衣架的繁榮、尊嚴、偉大,是這個時期的特點,也是區別於其他時代的不同之處。
清代衣架也俗稱“宮廷衣架”,主要用於懸掛男子官服。於是,所有衣架的主梁就像兩條昂著頭的雙龍,傲然橫臥在那裏,象征著仕途的繁榮。其余的如“福”、“祿”、“壽”及各種裝飾花卉,進壹步強調了它們的價值。
到了現代,古代的衣架有了新的演變和發展。傳統風格和現代實用功能的結合產生了新的家居產品,具有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