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期準備
當今社會,由於各種媒體的大力宣傳,許多人就沖著發大財的想法沖入古玩圈內,這不免帶上壹種急功近利的心態。這是玩古玩的大忌。
玩古玩首先要有理論基礎。古玩的門類多範圍廣,涉及我國古代文化藝術品,涉及到的知識也很寬廣深奧。要有基本的歷史知識;起碼,妳玩到什麽年代,對於這個年代的基本政治經濟和文化水平要了解,要具備中國傳統書畫文字學、工藝美術史等基礎,對歷史如唐、宋、元、明、清的朝代背景比較熟悉,對當時所盛行的相關因素能有壹定的知曉,都會對學習古玩有很大的幫助。
學古玩絕不是像現在有些地方開辦的鑒定學習班,大家壹上課看幾本書就明白?知識靠悟性和刻苦精神日積月累地逐步提高。老古玩行講究“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數百年來古玩鋪出的徒弟何止成千上萬,但能在這行當裏站得住腳的人並不多,可見這裏面的學問決非短期可掌握。老古玩行裏沒有人敢說:“我懂古玩。”這也不是他們喜歡謙虛,這說的是實話。老古玩行將收藏品種分為四大門類,即金石、字畫、陶瓷和雜項。金石主要指青銅器和碑帖,字畫收藏行話叫吃軟片,瓷器收藏行話叫吃硬片,這三項之外便列入雜項。老古玩人往往只是說自己在某項具體文物上有點眼力,能看出真假,比如字畫,也只能說自己善於看某個朝代或是某個人的字畫,而不能說只要是字畫都能看個清楚明白。玩瓷器的對某個年代某個窯口特別在行是有可能的,對所有都能鑒定,其實是不自量力的井底之蛙。在古玩市場上,大大小小、林林總總、誤假為真和誤真為假的事說來不計其數。今天,妳覺得己經掌握了某項知識成了這方面的高手,明天仿假高手又突破了妳所謂的"不可能仿出來"的局限。道高壹尺,魔高壹丈,古玩的真贗問題,始終在挑戰著買家的眼力。很多成功人士在商海搏擊,事業有成,收入豐厚,他們有足夠的資金和膽識在高風險的行業中投資,憑著以往的經驗殺進古玩圈,但由於缺乏基本功,結果被"朋友"和"商家"當猴耍,幾十萬、幾百萬地"吃藥",當了騙子的"提款機"。這種真實故事每天都發生中。
古玩這門深奧的大學,進去了卻不容易畢業;即使是行家、專家也難免有走眼的時候。。古玩界所說玩古要具有眼力、魄力、財力,這三力中眼力是最重要的。知識必須"與時俱進",要長期地當壹個謙虛的學生才會少"走眼"。
2.吃透兩頭
我認為古玩界所說的"吃透兩頭"是最重要的學習方法。
所謂兩頭就是壹頭真壹頭假。真者,就是博物館的80年代以前的館藏品,就是真出土的器物(如瓷片等)。遇上真正的文物壹定要仔細地從各個角度反復地看,經常看,看後思,思後再看,“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直到閉上眼晴都能對這件真品所有特征模樣了如指掌。對於市場上在買的假品,或自已手上的贗品也要象看真品壹樣的精神去仔細觀察,切實分清真與假之間的***同點與差別點。要特別註意的是對高仿品的鑒別。殺傷力最大的是這類貨。玩瓷器的壹定要去"仿假聖地"----景德鎮去深入考察,筆者曾多次到景德鎮,每次都"大跌眼鏡"。看到的那些高仿品的價格都在萬元以上,某些仿的特別逼真的高檔明、清官窯貨甚至在十萬元以上,某些仿制者甚至誇口"這件貨進入XX地方,就可以達到X倍的價格"。這些貨的仿真度如果沒有十分功力還真不易辨別,決不是古玩市場所看到的那種"壹目十行"的低仿品,與幾年前的仿品也決不可同日而語了。在景鎮還碰到這樣的好笑事,某仿制元青花的高手仿的"不到位"而打碎扔到家門口的碎片,每天都有心人撿得壹片不留。據說到了古玩市場都是可賣好價錢的標準瓷片。目前,最可怕的是:高仿品層出不窮地在壹些權威機構裏被賣掉,人們的眼睛被看壞了,認為這就是真品;反而真品擺在他們手上看不懂了;還真應了紅樓夢裏的壹句話,"假作真時真亦假";這種怪象反復發生後將會嚴重地挫傷廣大收藏者的積極性,最終將給古玩界帶來象炒股壹樣的惡果。
俗話說:良師益友。在玩古過程中,要多向與那些道德與眼力都好的人交談和學習, 但絕不要互相做生意,"君子之交淡如水",在壹種坦率而沒有錢味的氣氛中,雙方心情會更愉快,宜於交流心得。往往,當壹個人碰到的難題不知所解時,旁邊壹句話馬上茅塞頓開。
還要註意,既要尊重所有內行的人但不要盲目崇拜,而要帶著批判的精神去聽任何人的話,壹件東西的誤判,其實就隱藏著今後自已也會吃藥的可能性。東西的真假不是某人某句對和錯所能定性的,而是以鐵證為依據的。不要輕聽這件東西是那裏那裏去的故事,而要憑自己積累的知識來分析;看不懂或沒有十分把握絕不要買,寧可放過而不要上當,只要有眼力就不怕買不到好貨。古代人說“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現代古玩者說"多看少買",這些都是玩古的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