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開天地
發音 pán gǔ kāi tiān dì
釋義 指人類開始有了歷史。
開天辟地
發音 kāi tiān pì dì
釋義 古代神話傳說:盤古氏開辟天地,開始有人類歷史。後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
出處 三國吳·徐整《三五歷紀》:“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 開天辟地的故事
示例 感謝那些開天辟地,披荊斬莽的英雄們!只有妳們才配承受這最高的幸福,最大的快樂。(劉白羽《從富拉爾基到齊齊哈爾》)
近義詞 史無前例 篳路藍縷
天開地辟
發音 tiān kāi dì pì
釋義 猶言開天辟地。
出處 宋·歐陽修《晉祠》詩:“天開地辟真主出,猶須再駕方凱旋。”宋·洪適《奉禮歌》:“鬥轉參橫將旦,天開地辟如春。”元·劉致《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天開地辟由盤古,人物才分下土。”
示例 妳這潑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參果樹,乃天開地辟的靈根。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六回
2.贊美盤古的詞語開天辟地, 頂天立地, 化身萬物, 造化萬物。
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人物,盤古神話流傳時間下限至東漢時代,敘事見於《三五歷紀》、《五運歷年記》、《述異記》等。 盤古的化萬物壹說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人任昉所作的《述異記》,最早形象見於《廣博物誌》和《乩仙天地判說》為龍首蛇身、人面蛇身。
盤古是中國民間神話體系中最古老的神,它的產生很古老,長期流傳在人們口頭,直到三國時才由吳國文人徐整記錄下來。1986年饒宗頤先生發表《盤古圖考》,指出漢末興平元年,即公元194年,四川益州講堂石室已有盤古像。
饒先生的這壹成果,不僅將盤古出現的時間上推到公元二世紀末,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提供了啟迪:神話與宗教是壹個事物的兩面體,語言與神像聯系在壹起,兩方面的研究可以互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