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描述壹種民風民俗

描述壹種民風民俗

*滿族遊戲

滿族是個漁獵民族,他的遊藝項目特別多,遊藝是壹種生活方式,是壹種文化,它既是娛樂,又是健身,又是壹種對抗。

嘎拉哈

嘎拉哈是滿族女孩愛玩的壹種遊戲,也就是"抓拐"。拐,通常是取豬、羊或是鹿等動物身上比較小的關節骨所制成的。滿族女孩把它抓來拋去,可以鍛煉手的靈巧性,做得壹手好針線活。後來這壹遊戲在漢族女孩中也開展得非常普遍。

老鷂抓小雞

老鷂抓小雞,這種遊戲形式如下:壹些小孩(不分男女孩)列成壹隊,壹個扯壹個後衣襟,裝成小雞。前排第壹個裝扮成老抱(即老母雞),另外壹個小孩單獨在隊前,裝扮成老鷂子(老鷹)。遊戲開始時,老鷂子裝作抓小雞的模樣,來回捕捉小雞,而老母雞則張開雙臂(翅膀)來回躲閃撲打老鷂子,來保護小雞不被捉到。老鷂子每抓住對方壹個"小雞",便裝作拾柴點火燒煮吃雞的姿態,然後讓被抓住的小孩背他轉壹圈。如此重復進行,直到將"小雞"抓光為止。

滑冰車

滑冰車,單腿驢、登冰鞋。壹般為木板制作而成的冰上活動遊戲用具,且多半為男孩子活動項目。

放雪坡

放雪坡,放雪坡多半是少年男孩子們玩的遊戲,冬天積雪後,成群結隊的男孩子三、五人拉壹張爬犁(用木頭制作的滑雪橇)爬到山坡上方,然後由"擺頭"男孩子把方向,上面坐幾個,按雪坡的陡、緩往下邊放行,由於速度太快,往往搞得人仰馬翻,這樣壹會兒爬上去,壹會兒又放下去,玩得不亦樂乎。

軲轆冰

軲轆冰。每年正月十五元霄節夜晚,成群結隊的滿族婦女、小孩到河湖冰上來回翻滾。邊滾邊念:"軲轆冰,軲轆洋,不腰疼,不腿疼……"。同時砸碎壹此碎冰塊含在咀裏並帶回家中壹些送給老人及家中其他親人,俗稱"脫晦氣","克百病"。軲轆冰時,婦女孩兒在月光下、明冰上,隨意嬉笑玩鬧,形式可以說豐富多樣氣氛十分熱烈。

雪地走

滿族女孩在室外,也有她們鐘愛的遊戲--雪地走,俗稱"走百病"。滿族女孩通常要做許多針線活,比如說,旗袍要十八鑲,她的旗頭絹花做得非常大,鞋繡得非常美,冬天因為雪特別厚,又希望人們能看到她的繡花鞋,就在鞋下面加了壹個花盆底,墊起來在雪上走,既不臟鞋又能看到鞋的漂亮的繡花,第壹表現自己的繡功,第二表現自己的體態,第三還可表現自己的體力,走起來要走百病,還要競賽,勝者意味著壹年吉祥如意。

鬥拐

男孩子們願意玩壹種叫"鬥拐"的遊戲,也叫"單人布庫","布庫"在滿語裏是摔跤的意思,既是體力的對抗,又是友誼的交流;人多了也好辦,壹人背起另壹個人,與另壹組開展對抗,俗稱騎馬打仗,滿族的孩子們管這叫"雙人布庫";還有三人壹組的玩法叫"三人布庫"。

冰陀螺

此項活動多為男孩的冰上遊戲,用木塊削制而成的下尖上平的陀螺形,將冰嘎尖部朝下放在冰面上,用細鞭子適時抽打,使冰嘎在冰面上旋轉不停息,頗具童稚趣味。

跑馬城

跑馬城是指參與者手挽手分列兩排,相向而立,人數相等。攻城的壹方如果沖開了守方的隊列,即可將守方的壹個人俘獲帶回到自己壹方成為攻方隊員,然後再由守方進攻,最後以人數多少論勝負。這既可以鍛煉兒童的勇猛無畏的精神,增強體質,又可以體驗到古代戰場上交戰雙方喊陣的場面。

珍珠球

珍珠球也叫采珍珠,遊戲***分三個區,第壹個中心區叫水區,水區就是采珍珠的人互相在奪這個珍珠;第二個區叫蛤蚌區,拿著蛤蜊蚌擋著他不讓他把這個珍珠往外扔出去;第三個區叫威呼區,"威呼"是滿語\'船\'的意思。上面有壹個人拿壹個網子,又叫抄子,扔出來之後,來躲過蛤蜊蚌,抄到球,每抄到壹個球得壹分。

珍珠球這個源自滿族人早期漁獵生活的遊戲開展起來器材簡單、場地隨意、有攻有防,具有很強的觀賞性。經過滿族人民的挖掘、整理,如今它已經成為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壹個正式比賽項目,在全國得到推廣。

豐富多彩的滿族民風民俗是壹幅墨酣筆暢的民族風情畫,在這幅洋洋灑灑的畫卷中我們看到了滿族的純樸憨厚、聰明與睿智,更領略到了滿族民俗文化的魅力與豐采。

日常飲食

滿族人過去以玉米、稗子、高粱米、小米、養麥為主食,現在以小麥、大米為主食。滿族人壹日三餐,習慣早晚吃幹飯或稀飯,晌午吃用黃米或高梁等做成的餅、糕、饅頭、餑餑、水團子之類。做幹飯多用小米、高粱、玉米。副食有各種蔬菜。

主食品種豐富,有停悸、煮悸博(餃子)、米飯、林米水飯、高粱米(休米)豆幹飯、治略、豆擦糕、酸湯子等。好吃粘食和甜味食品。下邊簡介幾種有代表性的主食:

小肉飯,又稱揚子飯,是傳統食品。用炒豬肉丁與高粱米起燜制。如果多放些水,則成鞋子粥。

龍虎鬥。用大米、小米、小豆合炯的飯。因“鬥”與“豆”諧音,大米、林米喻之龍虎,故又稱“龍虎鬥”。

秫米水飯。將秫米放水中煮熟,撈到冷水中浸涼即成,多在夏季食用。

滿族人喜歡吃粘食,餑餑是滿族人祭祀中必備祭品。因為它便於攜帶並且經俄。八旗兵打仗,用它做軍糧。它至今仍是滿族人待客的最好主食。因季節不同做法有別,春做豆面餑餑,夏做蘇葉餑餑,秋冬做粘糕餑餑。豆面餑餑,是將大黃米或小黃米用水浸泡磨面蒸成。同時將黃豆炒熟磨面,餑餑蘸豆面,呈金黃色,又粘又香。蘇葉餑餑,是將粘高粱米用水浸泡磨面,將小豆煮爛成豆沙,包人蘇葉中蒸成。蘇葉為農家所種,味清香。粘糕餑餑,也是將大黃米、小黃米用水浸泡磨面蒸成,內可夾小豆泥,食用時蘸糖或油煎。

滿族人習慣養豬,每年春節殺的年豬,把壹部分肥肉腌在壇子裏,以備壹年的吃用。其余的用來改善生活,款待來客。最習慣吃的是白肉、血腸、豬肉、酸菜粉條。吃飯時,把做好的菜連鍋端上,將飯桌中間可自動開合的圓板拿下,鍋坐在桌上,桌下放壹火盆,對準鍋底加熱。有的人家備有寬沿大火盆,將萊鍋坐在支起來的鐵架上。火苗徐徐升起,菜鍋嘟嘟作響,眾人盤膝圍坐,從鍋中直接夾菜,面前放壹醬碟(放在火盆沿上)用來調味。節日飲食 逢節慶日,滿族人都吃餃子,陰歷除夕年飯必吃手扒肉。滿式糕點獨具風味。如“薩其瑪”就是至今仍受人們歡迎的糕點之壹。

  • 上一篇:上海人才市場在哪裏?哪個人才市場最好?招聘時間分別是?請告知每個人才市場的路線
  • 下一篇:江西省古玩鑒定中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