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揭秘:從鄭和第壹次下西洋到海上絲綢之路的崛起

揭秘:從鄭和第壹次下西洋到海上絲綢之路的崛起

鄭和歷時28年先後七次下西洋,將先進的中華物質文化、精神文化、政教文化等遠播海外,與西洋各國在文化交流的同時,開辟通商之衢,進行經貿交流,譜寫了人類航海史上嶄新的篇章。與西洋各國在文化交流的同時,開辟通商之衢,進行經貿交流是鄭和下西洋的另壹大要務。

鄭和下西洋開展經貿活動形式是多樣化的,其中朝貢貿易是壹種主要的貿易方式。這種貿易通常是船隊到達壹地後,以皇帝的名義向當地國王或酋長頒發賞賜,同時接受他們的納貢,或由他們事後遣使到中國朝貢。這種貿易形式,往往是賞賜大於貢納,實行厚往薄來的貿易原則。其次,官方貿易是明朝 *** 擴大海外貿易的重要途徑之壹,鄭和船隊裝載有大量的中國特有物資,到海外適當地點換取所需貿物,這種貿易有的以物易物,也有的是用錢幣購買貨物的。例如前面提到的金錠,便是用錢幣直接購買的貨物。對此,三次跟隨鄭和下西洋的通事(翻譯官)馬歡,在他的《瀛涯勝覽》壹書中對鄭和船隊在海外的經貿活動(如交易方式)有詳細描述: ……若寶船到彼,全憑二人主為買賣:王差頭目並哲地港口關稅官未納幾計書於官府。牙人來會,領船大人議則某日打價。至日,先將帶去錦綺等物,逐壹議價,已定,隨寫合同價數……其頭目哲地即與內官大人手相,起牙人則曰:‘某月某日,於眾人手中拍壹掌已定。或貴或賤,再不悔改。以後哲地並富戶各以寶石、珍珠、珊瑚來看……如某寶石若幹,該苧絲某物貨若幹,即照原打手價無改’。這裏記述的是在古裏國的交易過程。據此鄭和船隊在海外進行商品貿易活動的過程與細節,猶顯眼前。鄭和船隊每次下西洋,都滿載著中國盛產的金銀、銅器、鐵器、瓷器、絲綢、農具、漆器、雨傘、書籍、土帛布、麝香、樟腦、大黃、柑桔、肉桂、茶葉、米、谷、豆等大宗貨物與亞非諸國進行公平交易,每到壹處,便出現天書到處多歡聲,蠻魁酋長爭相迎的熱烈動人場面。

《瀛涯勝覽》還記述:在暹羅國,中國寶船到,亦遣小船到水上買賣,在滿刺加國,中國下西洋舡以此為外府,各舡並聚,又分宗次前後諸番買賣。在溜山國,中國寶船壹二只亦到彼處,收買龍涎香、椰子等物。在柯枝國,名稱哲地者,皆是財主,專壹收買下寶石、珍珠、香貨之類,候中國寶船或別國番船客人來買。在祖法兒國,中國寶船到彼,開讀賞賜畢,其王差頭目遍諭國人,皆將乳香、血竭、蘆薈、沒藥、安息香、蘇合油、木鱉子之類來易苧絲、磁器等物。在阿丹國,開讀畢,國王即諭其國人,但有珍寶,許令賣易。在天方國,買到各色奇貨異寶,麒麟、獅子、駝雞等物,並畫天堂圖真本回京。各國對中國青瓷盤碗等品,絲、綾、絹、燒珠等物,甚愛之。明代張燮撰《東西洋考》雲:所至各國好市華人磁甕。鄭和下西洋開展的經貿交流可謂盛極壹時,前所未有。由於交易公平,雙方誠信,對外經貿交流還含有民間貿易的成分,船隊的官兵常攜帶壹些家鄉貨物到海外出售,並從國外換回壹些物品。這也是鄭和下西洋貿易交流活動的壹個組成部分。

據史料記載統計,鄭和七下西洋所輸入中國貨物計185種,其中香料29種、珍寶23種、藥材22種、五金17種、布帛51種、動物21種、顏料8種、食品3種、木材3種、雜品8種。對中國的動物學、植物學、醫藥學及瓷器、玻璃等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領域和空間,也豐富了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比如,永樂、宣德制造青花瓷的上等色料——蘇麻離青,即索馬裏青,因產自索馬裏而得名。該青料含錳量低,含鈷量高,其色明艷,色性穩定,優於國產青料。該料即由寶船隊大量購回,保證了中國青花瓷舉世無雙的最優品質。

鄭和對下西洋的目的回答得很清楚,在他親自撰寫的《天妃靈應之記》碑中明確寫道:他下西洋的目的是賫幣往賚之(ji,賫幣,帶著錢幣進行貿易)。但是,由於鄭和航海資料在宣德年間被毀,加之西洋所購物品的缺失乃至空白,對於下西洋進行貿易交流的認知產生了負面影響,鄭和研究中對進行貿易交流的態度不很明朗,常常把蹤跡建文視為主要目的。300年後清康熙朝大學士張廷玉編撰的《明史》,稱鄭和下西洋在揚我國威的同時,是為了尋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之說,也影響了對鄭和下西洋進行文化與經貿交流的研究。直到2000年,明代梁莊王墓在湖北鐘祥被發現,出土了大量的鄭和從西洋購買的金銀珠寶,經專家考證確認是鄭和從西洋各國所購,鄭和研究沈悶的局面才被打破,史學界認識到鄭和下西洋的確是去從事海外貿易的,經貿活動也是他的主要目的。

梁莊王朱瞻坰(ji)為永樂帝孫,其墓出土文物品類眾多,數量甚巨,有金錠、金壺、纏臂金飾、青花龍紋高足瓷碗以及金、銀、玉、珠、寶石、銅、鐵、鉛、錫、瓷、陶、漆木等各種材質的珍貴文物達5300余件之多,其中各類寶石就有5000多顆。珠光寶氣,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經專家們考證,這些寶石非中國所產,卻與鄭和有關,正是鄭和下西洋時從西洋等地所購之物。出土的金錠為月牙形,***兩枚。這兩枚金錠的出土讓考古隊員們慶欣不已,格外,驚喜,因為金錠正面刻有重要文字。壹枚金錠上鐫陰刻銘文:隨駕銀作局銷 捌成色 伍拾兩重 作頭季鼎等 匠人黃關弟 永樂拾肆年捌月 日。而另壹枚金錠上鐫刻的文字則是:永樂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處買到 捌成色金壹錠伍拾兩重。永樂十七年四月,正是鄭和第六次下西洋之際,這兩枚金錠所刻文字及其大量珍寶,成為目前可見的鄭和下西洋唯壹通蕃實物。考史料,永樂十七年(1419年)四月這個時間節點,正是鄭和第六次下西洋歷十九國回國的前夕,或已在返航途中。此金錠當是用沿途購買的碎金塊融鑄而成。金錠長 132.5毫米,腰寬45.2毫米,厚16毫米,重達1948克。除自身重量外,其含金量(史料價值)更是非同壹般。

鄭和下西洋大規模的經貿往來,使夷中百貨,皆中國不可缺者;夷必欲售,中國必欲得之,互通有無,雙方獲利均豐。由是明月之珠,鴉鶻之石;沈南龍速之香,麒獅孔翠之奇;梅腦薇露之珍,珊瑚瑤琨之美;皆充舶而歸。明人嚴從簡這樣說:自永樂改元,遣使四出,招諭海番,貢獻叠至,奇貨重寶,前代所希,充溢府庫,貧民承令博買或多致富,而國用亦羨裕矣。遠航所及,各番王酋長相率拜迎,奉領而去。舉國之人奔趨歡躍,不勝感戴。事竣,各具方物及異獸珍禽等件,遣使領賫,附隨寶舟赴京朝貢。可見,鄭和下西洋所從事的經貿交流活動是客觀真實的歷史事件。距鄭和開辟海上絲綢之路六百年後,在鄭和開辟並奠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航線前提下,由中國倡導的、多國參與的、波瀾壯闊的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已經或正在形成時,鄭和聞知這個消息,該作何感想?

  • 上一篇:怎麽古董那麽多人都被騙賣不出去
  • 下一篇:白羊座2021年整體運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