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地磚,在之前被稱作金磚。這些磚都是由蘇州的陸慕磚窯生產的,因為這些磚的制作過程十分復雜耗時,經歷年代之久,可以算是壹個文物,所以價錢自然很貴,而且現在制磚的技術已經失傳,我們只能在故宮了看到這些磚,所以它們壹塊能買到四十萬自然就不足以為奇。
之所以故宮的磚被稱為金磚,不是說故宮的磚是用金子做的,而是制磚的老作坊的壹種說法,因為磚是往京城運的,稱為京磚,加上這些磚當時很貴,所以坊間逐漸流傳著“金磚”壹說。
這些磚制作的工藝之高,燒制的過程是十分的復雜和講究的。取土這壹過程就得經過七道工序,更不用說燒制磚塊這壹過程了。燒制磚的泥土必須露天放置壹年的時間,然後把硬化的泥土泡開,再進行反復的踩踏練泥,除去泥中的氣泡,這樣就制成了稠密的泥團。
做好的泥團,要先進行反復的摔打,反復的揉搓,再裝進模具裏,進行形狀的固定,這個過程需要把泥土給壓實,要不然會功虧壹簣。
弄好的泥團先用糠草熏上壹個月去掉它的濕氣,再用柴燒壹個月,最後才能用松枝進行大火灼燒,連續四十天才能出窯。燒好的方磚用桐油浸泡至表面呈現光澤,這樣才算壹塊合格的金磚。
金磚制作所用的泥土,只能用蘇州陸慕磚窯附近的泥土。因為那個地方的土質優良,是特有的黏土,這種泥土制作出來的磚,質量非常的高,並且這種磚有冬暖夏涼的特性。
所以說故宮的磚壹塊能夠賣到四十萬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