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最大的壁畫是五臺山圖,裏面不僅有行走在雲端的佛教徒和菩薩,還有平常的生活和人的生活。建築200多座,人物500多個,可謂壹見眾生。《五臺山圖》再現了前五代1500年間五臺山佛教聖地的宗教氛圍和世俗風俗。據說武則天稱帝後,有壹天晚上夢見五臺山文殊菩薩。於是第二天,畫家根據她在夢裏看到的,畫了壹幅五臺山的畫。
歷史背景
五臺山圖是敦煌莫高窟最大的佛教歷史畫,自古以來就是香客夢寐以求的聖物。敦煌石窟現為第61窟,是五代時專門為供奉文殊菩薩而開鑿的。其西墻繪有佛教聖地五臺山全景,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它不僅是壹道迷人的風景,還是壹幅全息地理圖,其中融入了當地的軼事和傳說,具有很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五臺山圖》再現了前五代1500年間五臺山佛教聖地的宗教氛圍和世俗風俗。作品以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繪畫技巧,描繪了800裏內雄偉的五臺山及其周邊山川,199座寺廟、蘭若、城宅等建築,13座橋梁,20幅佛菩薩畫像,428個僧人和俗人物,48匹騎駱駝的馬,65433匹運駱駝。
敦煌壁畫總面積5萬多平方米,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溪玉林石窟等歷代522個石窟的壁畫,規模龐大,技藝精湛,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敦煌壁畫描繪的形象,活動,神與人的關系,寄托美好的祝願,平靜的靈魂。敦煌壁畫有著不同於世俗繪畫的審美特征和藝術風格,源於生活,欣賞生活;源於藝術,綜合藝術;來自世界,分享世界。
壁畫主題
北魏後期的洞穴中,有帶有道家思想的神話題材。西魏249窟頂,除了中間畫的蓮藻井,東西兩側持旗的方士開路,後面是有龍頭的開悟獸。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分布在所有墻壁上。飛廉振翅風動,雷公揮臂轉鼓。閃電用鐵鉆閃了壹下,雨老師噴了壹下,就下雨了。
墻滿風,天翻地覆。中國古代寺廟、廟宇、石窟、墓葬中的壁畫是珍貴的歷史遺存,是用畫筆記錄的歷史,是許多社會現象的形象記錄。壁畫是壹門多學科的綜合藝術,其深刻性和廣泛性是無與倫比的。壁畫被譽為“墻上的博物館”。壁畫的存在方式極其脆弱,自然和人為因素都在加速其流失,所以專家稱之為正在消失的國寶。中國的壁畫遺存跨度大,地理分布廣,數量多,內容豐富。在收集、整理、復制的過程中,選取有代表性的模式,將各個時期聯系起來,從中觀察其發展方式和演變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