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苗文古玩和雕

苗文古玩和雕

傳統藝術:

蘇州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中國民間藝術史上占有壹定的地位,80年代初,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民間藝術研究會(現為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民間藝術分會),團結了廣大民間藝術家,他們經常聚在壹起探討和弘揚吳文化,開展技術交流,不斷創新和提高藝術水平,使蘇州民間藝術邁上了壹個新臺階。

蘇州的民間藝術種類繁多。品種上千種,有繅絲、刺繡、玉雕、木雕、牙雕、核雕、瓷雕、竹雕、剪紙、泥塑、草編、燈籠、九連環、民間掛件等等。真是眼花繚亂,五顏六色。這裏既有古色古香的傳統藝術品,也有與時俱進的創新工藝品。“九連環”是壹種古老的民間藝術,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產生,到清代更為流行。現在,九環鏈已經翻新成各種形式,有塔環、鐘環、房環,還有符合外國遊客要求的“A、B、C環”,以及幾十個品種的項圈。程妮產於蒼樹鎮,所產程妮硯久負盛名,是中國著名硯臺之壹。改革開放後,那裏的石雕藝術家解放思想,勇於創新。經過精心雕琢,他們將漂亮精致的石鍋呈現在眼前,讓人愛不釋手。現在泥石壺已經成為民間藝術中的珍品,受到大眾的歡迎和收藏者的青睞。

近年來,在優秀吳文化和市場經濟的推動下,蘇州民間藝人走向市場,走出蘇州,走向世界。它們不僅在該市和該省展出過,還在其他省市展出過。許多民間藝術家甚至出國了。他們將刺繡、石鍋、剪紙和民間掛件等藝術品帶到澳大利亞、泰國和新加坡展出。他們中的壹些人還應邀參加了在美國舉行的中國文化節,在現場展示他們的藝術,受到了當地人民的歡迎。

蘇州的民間藝術具有吳文化的內涵,其特點是精致、細膩、優美,在民間藝術中獨樹壹幟,所到之處展覽、示範,都會受到群眾的歡迎和專家的稱贊。在北京舉辦的幾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博覽會上,市文聯、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組織部分藝術家參展,展品前總是人山人海,爭相觀看;經過專家評選,多幅作品獲獎。如的《蜀繡》、蔡的《石鍋》、阮和平的《智慧環》、袁的《板盆》等,都獲得過中國文聯的最高獎——金獎、銀獎、優秀獎。在蘇州的民間藝術史上,又增添了輝煌的篇章。蘇州民間藝術充分展示了蘇州民間藝人的聰明才智和吳的文化風采。

傳統計劃:

蘇州彈詞

蘇州彈詞是用蘇州話以說唱交替的形式表演的“小故事”的評書形式。它起源並流行於以蘇州為中心的江蘇東南部、浙江北部、上海等吳語地區,形成於明末清初。由於蘇州評話和蘇州評話都屬於評書行業,曾經有過同壹個行會組織,民間習慣性地稱之為蘇州評彈。

蘇州彈詞的表演通常以說為主,中間有唱。唱的時候往往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說的時候也可以用醒木做道具拍手聚氣。唱腔所用的曲牌是板腔的說書曲,即所謂的“書調”。因為在流傳中形成了很多音樂流派,“書調”也叫“基調”。早期的表演大多是壹個男藝人三弦說唱,後來有了兩人“雙檔”和三人“三檔”的表演。

蘇州彈詞有著深厚的藝術傳統和發達的技藝。註意“說唱”。“說”是指敘述;“爵”就是“放爵”,就是讓人發笑;“彈”是指用三弦或琵琶伴奏,既能彈又能唱,還能相互伴奏、對比;“唱”就是唱歌。其中“說”的手段非常豐富,有敘述、背書、解釋、議論等。在長期的說唱表演中,藝人們形成了官白、私白、咕白、告白、反襯白、撐白等不同的表現手法和技巧,既能表現人物的思想活動、內心獨白和對話,又能以說書人的口吻進行描述、解釋和評論。藝術家們還學習昆曲、京劇等白克技法,用聲音變化、肢體動作、面部表情來“用語言表現”,抒發感情,塑造人物。在審美追求上,蘇州彈詞強調“理、味、趣、巧”。“經理,貫通也。有味道的人,也是思想抗拒的。有意思的就放心了。很好,很優雅。技者,時也”。

有幾十個傳統的代表性節目,如三笑,臥泡傳,金鳳凰的描述,白蛇傳,玉蜻蜓和珍珠塔。早期著名藝術家有王、陳玉幹、毛昌培、余秀山、盧瑞庭、姚、、趙祥洲、王世全等。清末民初出現了壹大批女演員。20世紀30年代以來,隨著電臺的興起,蘇州彈詞進入全盛時期,節目豐富,體裁多樣。根據演唱的音樂風格,有沈(建安)調,薛(小青)調,魏(玉清)調,夏(和聲)調和周(玉泉)調。

建國後,蘇州彈詞藝術經過藝術家們自覺的改革創新,取得了藝術上的飛躍。新節目不斷湧現,如《白毛女》、《新兒女英雄傳》、《李闖王》、《青春之歌》、《苦菜花》、《紅巖》、《野火打古城》、《紅籽》、《江南紅》、《奪印》、《李雙雙》等。以及中篇小說和獨立表演。

然而,自20世紀末以來,蘇州彈詞受眾銳減,書店萎縮,藝人大量流失,生存發展面臨危機,急需救助和扶持。

民間工藝品:

蘇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民間工藝資源。蘇繡、扇面、玉雕、繅絲、木刻年畫、紅木小件、戲裝、民族樂器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獨樹壹幟,在全國占有壹定的地位。今天在故宮博物院展出的手工藝品中,有許多標明是蘇州生產的。據統計,在現有的24類民族民間工藝中,蘇州保存下來的有22類,這在國內是不多見的。蘇州人民以此為榮,這座城市也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和獨特的文化品位。可以說,加強蘇州民間工藝的保護和研究,既是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是實現文化強市、打造“文化蘇州”的重要舉措。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振興民間工藝美術,培育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服務業,發展潛力巨大。立足傳統文化,發掘民俗資源,大力發展民間工藝,改善旅遊環境,提升文化氛圍,促進旅遊業與地方經濟同步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責任。

文化特征:

第壹,景觀文化

“山水文化”堪稱蘇州文化的集大成者。山川、湖泊、農田、沼澤、河流和四季分明的氣候構成了蘇州的自然系統,也形成了蘇州人和諧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蘇州不僅有市民、農民、漁民、船民、山民,也曾經是蘇州本地人的主流群體。蘇州之所以能有範成大這樣的“田園詩人”,蘇州之所以能產生中國山水畫獨樹壹幟的“明四家”和影響至今的“四清之王”,蘇州之所以有骨子裏的典雅和浸淫於衣食住行的精致,都反映了這“壹方水土”的特定背景和淵源。所以在蘇州地方誌的歷史記載和古人浩如煙海的詩詞遊記中,“山河之勝”壹直是最占優勢的。

二、園林文化

“蘇州園林天下第壹”,其造園思想和藝術已成為人類文化不可或缺的壹部分。“雖是人作,卻開天辟地”,蘇州園林所突出強調的“墨山泛水”,其實與近在咫尺的獨特自然景觀密切相關。蘇州園林濃厚的文人氣息的體現,恰恰在於文人(尤其是畫家)在造園過程中的參與和設計。所以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和中國畫的原理、技法壹直是壹脈相承的。蘇州園林開創並形成了“真山真水”與“假山假水”的高度和諧,豐富了人們認識自然、親近自然、尊重自然的情趣和意境。陳從周說:“假山真則妙,假山奇則奇”,這不僅表現了蘇州山水園林之美,也是蘇州園林文化的真諦。

第三,建築文化

蘇州的建築思想和藝術至少有三個突出的成就:壹是建築規劃。所謂“小橋流水”,其實就是古建築的布局規劃,包括周莊、同裏、木瀆等水鄉的形成和自成體系,這也是蘇州古建築規劃思想的具體體現;二是建築設計,以北京天安門、明代故宮、蘇州開元寺佛經樓為代表,還包括形成了“白墻黛瓦”、“深院”的民居建築風格,造就了蒯香河“香山匠人”的不朽美譽;第三,建築構件的獨特風格和精湛工藝,包括木雕、磚雕、石雕和著名的“金磚”。因此,“蘇州”是中國乃至世界建築文化體系中濃墨重彩的壹筆。

第四,工藝文化

蘇州的工藝美術種類繁多,以其巧奪天工而聞名海內外。其中蘇繡、繅絲、蘇裝裱、玉雕、扇子、桃花塢木刻年畫、燈籠、泥塑、竹草編織、紅木雕刻、仿古、戲裝、民族樂器等。,更是以特色和品牌聞名。尤其是明清時期,蘇州成為當時最大的手工業生產和交易中心,官方和民間的工藝作坊遍布全城。壹部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史,絕對離不開蘇州的源頭和繁榮。

動詞 (verb的縮寫)民俗文化

民俗既有民族性,又有地域性。蘇州民俗最鮮明的特點就是鮮明獨特的地域特色。特別是在季節、節氣、觀光、禁忌、祭祀、服飾、曲藝、方言、民歌、器物等方面,表現出濃厚的地方風情。有“魏蘇州”之稱的唐代詩人魏贊美蘇州的“俗與鬧”。壹個“賈青陸”是“地方誌領袖時代的鄉土風俗”;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昆曲展現了蘇州民俗非凡的文化基礎和社會價值。

六、飲食文化

“飲食文化”實際上目前已經演變成壹個非常寬泛的概念。但無論如何,它的核心應該是“食”。從這個意義上說,蘇州的“美食文化”可能真的是最經典的。“蘇幫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壹,其特點是鮮、淡、重原味。魯的《美食家》之所以膾炙人口,在於讀者對蘇州人飲食的精致和過程的驚奇和濃厚興趣。在日常生活中,蘇州人講究時令蔬菜和食物的原則性和苛刻性,這在全國大概是絕無僅有的。蘇州人其實是天生的“綠色美食主義”,所以也應該是最科學的“美食文化人”。

www.cce365.com

七、家居文化

www.cce365.com

“家”看似是壹個時髦的概念,但絕對是蘇州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在古典家具的概念中,“蘇式家具”是國內外著名的“明式家具”的代名詞。北京風格、廣東風格、金風格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清代家具,其實都是對“蘇式家具”的繼承和發展。而“家具”無疑是“家文化”中極其重要的內容。在蘇州的傳統家居觀念中,目前流行的所謂“綠色家居”、“生態家居”,曾經在蘇州也是比較流行和占主導地位的。至於萬文、陳設、盆景、花卉等。,這是home必須涉及的,可以說是內容豐富,體系完備。即使在今天,也很難打敗它。

名勝古跡:

北寺塔在蘇州人民路香花橋北。廟傳說創建於吳赤武(238-251),塔建於梁朝。現存建築為南宋紹興遺跡(1131-1162)。塔高76米,八面九層,為亭式磚木結構。整座塔造型宏偉,為蘇州所有塔中之最,有“江南第壹”之譽。

拙政園位於蘇州婁門。是蘇州四大名園之壹,中國四大名園之壹。原為唐代詩人陸桂夢的住所,元代為大紅寺。明朝年間(1506-1521),王辭官回鄉,買下寺產,改建為宅園,並借用“灌溉菜園、蔬菜...這也是微臣的施政”出自晉代潘嶽的《歸隱賦》。

1860-1863曾是太平天國忠義宮的壹部分。它剛建成的時候,非常大。除去主宅,園內還有365,438+0個景點,包括現在的東園(明末“歸園”)、西園(清末“補園”)和北墻外的大片土地。現在公園占地60多畝。這個公園以水為主,水面約占五分之三,很多建築都在水邊。整個公園分為中、東、西三部分。布局采用劃分空間、利用自然、對比景物等方法,因地造景、隨步而動,成為典型的江南特色園林。

太平天國忠義宮位於蘇州婁門東北街。4月23日(1860年6月2日),太平軍攻克蘇州後,重建拙政園地基。當時太平天國以蘇州為中心,壹度在蘇南大部分地區建立了蘇福省,忠義宮是蘇福省的省會。太平天國失敗後,任江蘇巡撫李鴻章官職。中王府的規模是中路最宏偉的,包括二門、正殿、後軒、後廳等建築。東路和西路是太平天國前後修建的。宮殿的最後壹部分是花園,也是在舊拙政園的基礎上,由許多著名工匠精心設計建造的。忠義宮是中國保存至今的具有代表性的太平天國宮殿舊址。

獅子林在蘇州的花園路上。蘇州四大名園之壹。元二年(1342),和尚禪師為紀念他的師父禪師,建菩提真經寺,後改名石林寺。清乾隆十二年(1747),更名為華禪寺。獅子林是寺廟後面的花園。因園中有獅子之類的奇石,又因中峰禪師曾在天目山造獅子山,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自明清以來,它被反復翻修和廢棄,後來成為貝氏的私家花園。1918-1926重建,成了現在的樣子。它以假山聞名,洞谷回旋,曲折蜿蜒,仿佛在迷宮中。整個公園的布局是東南多山,西北多水。畫廊墻壁四周,有《聽雨》等石刻60余幅,刻有宋代四大名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的書法。溫雨翔的《梅花詩》格外引人註目。

萬壽宮位於蘇州智敏路。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巡撫吳主持設立。皇宮裏供奉著皇帝的生日卡萬歲,每次皇帝過生日,全城的官員都會聚集在這裏舉行儀式向他道賀。通常作為迎接皇帝詔書的地方;萬壹皇帝駕崩,這裏會供奉壹個神靈。鹹豐十年(1860)被毀,同治九年(1870)由總督丁日昌重建。辛亥革命後,俗稱舊宮,因年久失修而衰敗。建國之初進行了修繕,壹度改建為人民文化宮。是蘇州比較完整的宮殿式建築群。

藝術花園位於蘇州溫雅巷。袁祖康始建於明朝,後歸文(的曾孫),改名藥鋪。明末清初,它被歸還給江,改名為藝苑,又稱敬亭山樓。後來,它是絲綢和緞子工業第七商會的所在地。公園以水池為中心,北面有建築,南面有假山。景觀歡快自然,山林中頗有情趣,保留了明代園林的格局。

雙子塔在蘇州定慧寺巷。由本縣的寒若瑉兩兄弟所建,有壹座佛塔和壹座功德佛塔,兩者的結構和大小完全相同。雙子塔是用磚建造的,它們的外觀模仿了木結構的形式。平面等邊八邊形,***7層。據考證,雙塔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建成於雍熙(984-987)。

羅漢院遺址位於蘇州定慧寺巷。創建於唐憲通二年(861)。北宋第七年(982),修建了壹對磚塔。清鹹豐十年(1860),寺廟毀於戰火,只剩下雙塔和正殿的廢墟。正殿遺址位於雙塔北面,有石柱、石基、石羅漢殘像、碑刻等遺跡數十處。其中以北宋時期的石柱、石基最為珍貴,通體浮雕牡丹童子、蓮花童子等圖案,雕刻精美。明朝的石柱和地基也很精致。

金泉會館位於蘇州平江路張家祥。晚清山西赴蘇商人的建立。明清時期蘇州有100多個會館和辦事處,金泉會館是保存至今的典型。布局整齊,沿街有崇尚涼亭的東西。第二階段是劇場,由戲臺和東西瞭望塔組成。舞臺朝北,三面朝天。頂部中央為木質螺旋波紋穹頂沈箱,俗稱雞罩頂,巧妙精致。它是蘇州現存古典舞臺中最精致的。舞臺對面,曾經是壹個宏偉的大廳,後來毀於大火。東西兩翼仍有大廳和客房。

匡公祠位於蘇州市梅西巷。這是專門供奉明代蘇州知府況鐘的神龕。況鐘(1383-1443),江西靖安人。13年蘇州,執法如山,勤於為官,清正廉潔。正統七年(1443)冬,死於蘇州任知府。蘇州士紳和民眾為他立了衣冠冢,並在官學內建了專門的神龕以示崇敬。

滄浪亭在蘇州和三元坊的南面附近。蘇州四大名園之壹,是江南現存最古老的古代園林之壹。據說是我們吳越吳郡使臣孫承佑的別墅。北宋慶年間(1041-1048),詩人蘇舜欽買了壹棟別墅,在水邊建了壹個亭子。園的主要原因是漁夫將《滄浪之水》這首歌命名為《滄浪亭》,並寫了《滄浪亭》。總是有起有落。南宋初年,韓世忠被辟為居所,大大擴建。元代園林廢棄,改為寺院。滄浪亭重建於明代,有歸有光的記載。清康熙年間(1662-1722),該布局是現存亭閣的主要基礎。它的特點是在進園之前就成為壹道風景。走過這座橋才能進入公園。園區占地約16畝。

可園在蘇州滄浪亭前的蘇州醫學院附近。原宋代滄浪亭遺址的壹部分。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清末在梁章鉅重建。後來改為學古堂,再改為救古學堂,設在最早的省圖書館。花園裏有壹池清水,四周小樓環繞,花木扶疏,回廊蜿蜒。

城隍廟位於蘇州市景德路。府城皇廟原位於紫城(今城內體育場、公園)西南角,元末被兵毀。明洪武三年(1370),在永熙寺的廢地基上新建蘇州城隍廟,也就是今天城隍廟的創建。成龍寺原本規模很大,唯壹現存的是主體建築工字形大殿。前後殿都是單檐歇山,中殿貫穿道路。飛機呈工字形,故名。這是蘇州比較完整的有代表性的明代建築。後殿外墻嵌有嘉慶二年(1797)“蘇州河三橫四直”碑,刻有當時蘇州的河流、橋梁、城墻和主要建築,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設的珍貴資料。

環秀山莊位於蘇州景德路。原為五代廣陵王金谷園舊址,宋代稱景德寺,明代為宰相的府邸,清代為王“耕蔭山莊”的壹部分,題名環秀山莊。乾隆年間(1736-1795)著名疊山藝術家葛在園中疊放的假山保存完好,為蘇州湖石第壹假山。此園面積雖不大(1多畝),但假山巍峨聳立。壹池清水,在山峰下盤旋。整座山造型逼真,結構嚴密。假山雖只有半畝,卻有60多米的小路,盤旋起伏。

開元寺無梁殿位於蘇州盤門東街,瑞光寺塔北。開元寺創建於三國吳赤武時期(238-251)。它是蘇州歷史上著名的佛教寺廟之壹。寺毀於清鹹豐十年(1860)。該寺建於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是壹座純用細磚建造的無梁建築。原名藏經樓,為亭閣式,上下兩層,寬七間,琉璃瓦頂,重檐歇後山。它和附近的盤門、瑞光塔壹起,是蘇州西南角的第三大名樓。

芮雲峰在蘇州十中校園。它是北宋花石綱的遺跡,也是江南園林中胡林的名峰之壹。據記載,朱冕在太湖邙山采集了兩塊奇石,分別命名為大和谷。大歇古先被運到艮嶽,但如果未能起航,朱冕就被打敗,棄之荒野。是明代東施在吳城(今湖州)購買的。東施嫁入蘇州長門下塘徐家,以此石為禮。徐在半邊街東園(今柳園)的住處,改名瑞雲峰。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遷至織造院西宮,至今。瑞雲峰有3英尺多高,站在水池中央。整塊石頭美觀精致,褶皺孔洞多,渦孔相連。具有米芾石論中薄、漏、透的特點,是湖石中的壹絕。

藕園在蘇州小新橋巷。因為每家都有花園,所以得名。東園最初是由金鹿在清初建造的,它的名字就與園林有關。後為朱軾別墅,清末為沈秉誠所有。沈聘畫師顧雲主持,現狀才成。東園以山塘為中心,北面有重檐樓堂和城樂草堂;南面有壹跨水亭,名為山水室;東南角有壹座古城墻跨內城河的小樓,叫亭陵樓。假山上堆積著黃石。西園比較小,以書房的“織簾老屋”為中心。書房前後院落,建有回廊,花木混雜,其間有湖石。

鶴園在蘇州市韓佳巷。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創立鴻臚亭,因俞樾所著《謝赫草堂》而得名。之後屬於吳江龐氏和顏。整個公園以水池為中心,建築、巖石、花木環繞,占地近2畝。

網師園*位於蘇州葑門石泉街。原為南宋時石萬卷堂舊址,名為“釣魚隱居”,後廢棄。清乾隆年間(1736-1795),由宋宗元重修。以“隱居垂釣”為本意,自比漁翁,故稱王師傅園。這座園林建築占地面積不大(約7.5畝),卻保持著壹個完整的老貴族家庭住宅群。住宅與園林的結合貫穿始終。花園位於房子的西邊。中心部分以水池為中心,花草樹木、巖石、建築,構成主要景點。雖然池面積只有半畝,但管理得當。公園的布局,亭臺樓閣與池水相映成趣,園內小路貫穿各處。

織造部舊址位於蘇州城門內的市橋東(今蘇州第十中學)。元朝時,這裏設織造局。清順治三年(1646),設織造總局。康熙十三年(1674)改為蘇州織造衙門。康熙二十三年,織部西建宮,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時曾下榻於此。織造部管理機器用戶和收取機器稅,並設立自己的機房進行織造,規模較大。

盤門在蘇州城的西南角。它建於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元年(公元前514年),當時伍子胥正在建城。面向東南。原名盤門,門上刻有壹條龍,後來因水陸曲折而改名為盤門。雖然它經歷了更換、修復和重建,但其地位基本未變。現存城門為元十壹年(1351年)重修,水陸並列。城外大運河穿城而過,吳門橋飛臨江面,氣勢磅礴。盤門是蘇州比較完整的古城遺址,水陸城門並存,在全國獨壹無二。

盤門水閘

吳門橋在蘇州南部,橫跨京杭運河。是進出盤門的主要陸路通道。建於北宋元豐七年(1084),後毀。南宋少定年間(1228-1233)重修,今改名。明朝時(1436-1449),蘇州知府況鐘重建,後遭破壞。同治十壹年(1872),重建江蘇省水利總局。吳門橋是壹座花崗巖砌成的環環相扣的單孔石橋。該橋長66.3米,寬4.8米,跨度16米,拱券高度9.85米。它是江蘇省最高的單孔石橋。南北坡鋪有50級石階。北端金剛墻左右兩翼鋪有寬約0.6米的抱道,是抱夫上船、過橋洞的便利設施。這座橋高大雄偉,與附近的瑞光塔、盤門塔融為壹體,是蘇州城南的重要文物。

瑞光大廈*位於蘇州盤門。孫權原名普濟寺,是三國吳赤武四年(241)為康居國(今中亞)的僧人所建。13層寶塔建於赤武十年,宋代命名為天寧萬年塔。重建時改為7級,改名瑞光塔。八面,磚木混合結構,似亭子。這座塔高約43米,輪廓優美。1978塔心發現五代經書、北宋朱楨遺址建築等珍貴文物,證明現存塔建於北宋時期(1008-1016)。

真實珠寶建築木信——高度124 cm,瑞光寺。1978年在蘇州瑞光寺塔三樓塔心發現北宋六年(公元1013年)真珠舍利建築,高122.6厘米,材質分別為木材和夾胎雕漆,水晶寶頂飾鍍金銀線珠。

真正的珠寶建築——高度122.6 cm,瑞光寺。

柳園*在蘇州長門外。蘇州是中國四大古典園林之壹,中國四大名園之壹。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是太傅徐士泰的私家園林,稱為東園。清嘉慶三年(1798),寒碧山莊在東園舊址上修建,因主人姓劉,故又稱柳園。劉與劉諧音,後稱劉淵。占地50多畝,分為東、西、中、北四個部分。中部以山川為主,水池位於中部。周圍是假山和亭臺樓閣,長廊在其中蜿蜒曲折。廊壁嵌有歷代書法家的300余方石刻,為“留園法帖”。

東邊以建築為主,亭臺樓閣,回廊宏偉。有著名的“柳園三峰”,其中雲頂峰是北宋花石綱的遺跡,高約9米,是江南最大的湖石。北部是小竹林和桃樹、杏樹。“另壹個村莊”建了壹個葡萄紫藤架,頗有田園風情。西方的假山千奇百怪,山石相間,堆積自然。北面的桃園叫“陌陌塢”。山前的壹條小溪兩旁種滿了桃樹和柳樹。這個花園不僅建築結構和裝飾獨特,而且用連續的建築將景色隔開,並使建築的窗戶相互溝通,使景色融為壹體。

屈原位於蘇州人民路馬醫巷。是清末俞樾的故居。清鹹豐八年(1858),俞樾前往蘇州,長期居住於此。同治十三年(1874),在朋友的支持下,買下了馬醫巷潘故居西邊的廢棄地,建起了房子。光緒元年(1875),四月遷入新居。俞樾(1821-1907)清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曾任國子監編審庶吉士,浙江學政。他是清代著名的學者。屈原占地約5畝,中間有5個入口,東面有壹座附樓。65438年至0954年,俞樾著名玄孫學者俞平伯將屈原故居捐獻給國家。

神秘的寺廟在蘇州觀前街。創建於西晉鹹寧二年(276)。舊的概念範圍很大,已經被破壞過幾次了。現存較大的建築主要有正山門和三清殿。三清殿重建於南宋惜春六年(1179),由當時著名畫家趙伯駒的弟弟趙伯骕設計。該寺重檐九脊,下有高臺,前有寬敞平臺,氣勢宏偉,是中國最大、最古老的道教宮觀建築之壹。神廟平面呈長方形,長約45米,寬約25米;9間寬,6間深。雖經後人重修,西南仍有宋代作品。廟裏有兩種梁:明梁和暗梁。寺內磚制須彌座高1.75米,分為上、中、下三部分,層次眾多,雕刻華麗。座位上是三個三清雕像,泥塑,像金的,看起來像是南宋的舊物。

文廟位於蘇州人民路三元坊。始建於北宋景祐元年(1034),現存建築除大成殿外,大部分重建於清同治三年(1864)。大成殿始建於南宋紹興十壹年(1141),重建於明代宣德八年(1433)。它有7個房間,寬30米,深13,高20.5米..內部為木梁框架,屋檐下有鬥拱,殿前有寬敞的平臺,氣勢恢宏。

西苑在蘇州長門外的柳園路上,東西對著柳園。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留園的前身西園和東園都是老仆徐士泰的家。後其子閬中徐戎佘源,名歸元寺(歸元寺建於元代,名為徐士泰西苑)。明朝崇禎八年(1635),律師毛麟住寺,宣揚“法宗”,改名為莊潔法堂。清鹹豐十年(1860),寺毀於戰亂,同治、光緒年間(1862-1908)重修。現在西園是莊潔法老寺及其西寺園的總稱,是壹套完整的佛教建築。

莊潔法老寺是江南著名的寺廟之壹,布局整齊,大殿宏偉,佛像莊嚴。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羅漢殿、觀音殿和藏經樓。大雄寶殿歇息於山頂,重檐,坐北朝南,七排樹木,威嚴雄偉。寺廟的西面是羅漢殿,有48個房間,呈田野狀。以四大佛教名寺為中心,泥塑金羅漢500尊,奇數、偶數對稱排列。羅漢表情各異,栩栩如生。濟公和濟公兩尊雕像栩栩如生。千手香樟木雕觀音,構思巧妙,技藝高超。羅漢堂後面是寬闊清澈的寺廟花園。整個公園以放生池為中心,亭臺樓閣、曲徑通幽,掩映在巖石、花草樹木之中。

怡園在蘇州人民路。這是明朝高級大臣吳寬的舊居,清光緒初年由古文濱收購。邀請著名畫家任福昌等人參與設計,耗資20.2萬元,歷時7年擴建。面積只有8畝多,布局精致。花園分為東、西兩部分,中間用有蓋的走廊隔開,走廊墻上有漏雨的窗戶,圖案各異。在東方,於炎亭和斯

  • 上一篇:推薦壹些古風BL文
  • 下一篇:新疆的和田玉,到底好在哪。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