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最近完成了涉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全國文物鑒定情況調查”。調查報告指出,目前國內熒屏上至少活躍著十幾檔收藏類節目。其中壹些節目為了追求壹時的轟動效應而慫恿參與節目的專家為藏品開出不實天價,很大程度上誤導了老百姓。以編織財富故事、炒作文物市場價值為目的的個別“鑒寶”類電視節目為民間文物鑒定幫了倒忙。
近年來,隨著民間收藏隊伍的壯大,民營性質的民間文物鑒定機構發展迅猛,對滿足群眾需求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由於準入門檻低、又缺乏法律監管,不少民營鑒定機構在利益驅使下四處開花。中國文物信息中心此次調查的80余家文物鑒定中介機構中,有的經過工商管理部門註冊,有的自稱經過文物主管部門批準,還有許多鑒定中介機構既不具備相應條件又未經過合法審批,卻“大大方方”地開展鑒定業務。部分機構從事民間文物鑒定的人員構成很不規範,他們當中有“自學成才”的收藏家,有僅在社會上某鑒定培訓班學習過幾天而取得“結業證書”的非專業人員,也有個別國家和地方文物鑒定委員會的成員以各種方式從事商業性的民間文物鑒定業務。這些鑒定人員的能力和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職業道德素質也高低不齊,造成民間文物鑒定的收費標準、定級標準、鑒定流程等差異懸殊且難以保障鑒定的質量,因鑒定而引起的民事糾紛頻頻發生。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辰生認為,由於缺乏統壹的認證、管理和制約,使大量不具備基本條件、也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行為責任的機構和個人進入文物鑒定市場,是造成當前民間收藏文物鑒定市場秩序混亂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