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說的“盤”,不是盛放物品扁而淺的用具,而是用手不斷摩挲器物的動作。
收藏古董,愛好雅玩的人,經常會花時間盤玩他們心愛的器物,比如盤石頭、盤玉、或者青銅器、瓷器、木器、牙角等。
理論上說,人的雙手在盤玩器物的過程中,起到了類似砂紙的打磨作用,而且不會出現過度打磨,不會對器物造成物理性的傷害。在這壹點上,砂紙、角磨機、各種化學酸類等所謂現代化的快速手段,都不如由盤玩對器物的改變來得生動、自然。
對西方人來說,包漿無非是人手上的汗漬、油脂,以及微妙打磨與自然風化的混合物。但在中國人看來,這個難得的表面皮殼,非長年累月不能形成,按器物而異,生成包漿分別需要數年、數十年甚至數百年,因此從包漿程度,不僅可以大概看出器物的年代,還能夠感受到盤玩者喜愛的溫度。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盤玩上也大相徑庭。以石頭為例證,中國的石頭,無論玉石、翡翠、青田石、壽山石,還是靈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皆以盤玩後濃厚的包漿為上。在盤玩的過程中,因為與器物近距離的反復接觸,中國人用心發現了許多特別之美,比如瓷器的天青,是模仿雨後的壹抹淡藍;比如端硯裏的天青,是黑夜晴空的清澈與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