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盡春來,每年的3月3日是日本的女孩節(雛祭り/ひなまつり),這壹天是女孩子最高興的日子。日語中又把此節稱為雛祭、桃花節(因為過去女孩節是在舊歷三月三日,正值桃花盛開之時,由此得名)、人偶節、上巳(じょうし/じょうみ)、女兒節等。屬於五節句之壹的桃之節句(桃の節句)。本來在農歷的三月三日,明治維新後改為公歷三月三日。不過也就是祈求女孩健康成長並獲得幸福。
女孩節慶祝方法:
祭偶:在家中擺設偶人架是女孩節的傳統慶祝活動。這天,凡是有女孩子的家庭都會在客廳裏設置壹個階梯狀的偶人架(雛壇/ひなだん),在上面擺放各種穿著日本和服的小偶人(玩具娃娃)和橘花或櫻花的盆景,以慶祝女孩健康成長。這些小偶人,有自己制作的,也有買的,壹般以姥姥家的人送來的居多。日本人家只要有女孩降生,父母、祖父母或者親戚朋友就都會送她壹套精致漂亮的小偶人。壹套偶人,壹般為15個,有皇帝和皇後,3位宮廷貴婦人,5名樂師,2位大臣和3個衛兵。
這些小偶人姿態各異,栩栩如生。今天的日本女孩,平時是不穿和服(日本的傳統服裝)的。但在女孩節這天,她們卻都會穿起漂亮的和服(日本傳統的服裝),並且邀來自己最親密的夥伴,大家圍坐在偶人架前,盡情地吃、喝、說笑、玩耍,愉快地歡度節日。和玩偶壹起陳列在客廳的還有米酒、粽子、紅白綠三層菱形餅等,家中充滿了節日氣氛。女孩子們則將歷年得到的小偶人珍藏起來,每年3月3日將它們搬出來和自己壹起歡度節日,直到出嫁時再將它們帶走。
女孩節祭偶由來:
〖說法壹〗
據說過去在中國,小孩子出生以後,家裏要做娃娃,以為孩子健康成長之兆。這個風俗在日本古代的平安朝時代從中國傳來,但當時的娃娃是用竹子做骨架的,然後糊上紙做的衣服。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如今這樣的玩偶了。
〖說法二〗
在節日中,祭偶人是壹個重要內容。這種活動起源於中國。古代的中國人認為三月三日(農歷)是個不吉祥的日子,因此要在這壹天去河邊或井邊洗腳,以祛除不祥,這種方式稱為修禊,後來演化成為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裏到水邊飲酒作詩。顯宗天皇元年,這種風俗流傳到日本,後來,日本又將酒杯換成偶人,並用棉花將偶人包起,擦拭人體,然後讓其順水漂走,據說這樣可以免除疾病。
女孩節節日意義:
日本人把每年的三月三日定為祈禱、祝福女孩子茁壯成長的節日女孩節。女孩節是祝願女孩子將來幸福的節日,祈求女孩健康成長並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