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日本銀器的科普:如何辨別日本銀器的標誌?

日本銀器的科普:如何辨別日本銀器的標誌?

類似其他沒有強制鑒定要求的情況,日本銀器上通常只有兩種標記,負責人和顏色。即使有可拆卸部分(如鍋蓋、箱蓋),通常也只在主體上標註壹組標記。但是,在壹些產品上,我們仍然可以找到產地信息、薄荷等級認證標誌、美國占領時期的特殊標誌。

但明治初期相當壹部分產品和皇室禮品完全沒有標註,最多只能在原包裝上找到生產商和材質說明。有些金工,比如中川精儀、義和齋,大多只有作者名字,沒有材質。然而,各種商店和百貨公司恰恰相反。很多商品只標註材質或者純度,其他信息寫在盒子上或者印在標簽上,貼在宣傳資料上。

1.負責的標誌

在日本的金銀制品中,負責人的簽名(“刻字”)可分為兩類:生產者的標誌和工匠的名字。如果制作人是外國商人,會直接用英文名字,而日本商人有時用日文名字,有時用對應的日文拉丁表達。例如,サムラ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1245

壹般來說,帶有假名和漢字組成的標誌的物件,大部分是國內銷售或贈送的,而在國外的裝置上主要使用西文和數字組成的標誌。然而,也有壹些例外。比如橫濱出口商的壹些產品,只印有“吳米吳純銀”,沒有任何英文標識。

以及很多藝術品店、鐘表店、百貨公司等生產的西式銀器。,在中國和歐美都有客戶,標誌是外來文化會雜糅,西方會中國化,有時兩者都會存在。

其實,除了二戰前的サムラ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ィ12,中國的人名大多是豎著排的,很少有橫線,幾乎都是從右向左寫的。50年代以後,從左到右的橫線逐漸增多。

制作人的logo也可以是印章的形式,主要是篆刻,也可以是楷書。有時會在商號名稱的末尾加上“制造”、“制造”或“真誠制造”等字樣,即使它只是壹個經銷商而非實際生產者,如“鴻池制造”、“景島樂制造”、“吳語真誠制造”。“嚴格制造”這個詞的使用有時意味著該物體是由皇室或貴族制造的。

其中很多都標有商標或圖案,大部分是大正之後的產品,比如服部哲時計店的飛鳥,三越百貨公司圈子裏的十字字,山崎店五角星裏的大寫字母“S”等有些招牌甚至只有商標沒有店名。

在日本的金屬工藝品上經常可以看到壹個金工的簽名,而且壹般都是以豎排的形式直接刻在作品上,放在主裝飾圖案的左下角——這是因為大部分圖案都是從右側開始的,反之亦然。這種簽名壹般只是姓名部分,很少用全名。

更少有人刻上自己的姓氏,這其實可能是制作人logo的壹種特殊形式。如果作者是金篆刻家,最常見的篆刻格式是在名稱上加壹個“刻”、“刀”或“刻”字,如“光山刻本”、“光春道”(桂光春)。

壹般會在以琺瑯、糊焊、錘打為主要表面裝飾手法的器物上加上“造”或“造”的字樣,如“久忠造”、“信義造”等。也有沒有任何修飾的簽名,如壹個單壹的“鄭袖”。

鑄金人的名字往往在制作模具時就設計好了,會和作品壹起鑄造,但也是單獨雕刻的。對於用鋼印賺錢的金工來說,比如壹些大鍋,如果壹件作品不是自己賣的,而是通過店鋪分銷的,就可能同時帶有兩者的印記。

壹些工匠還在他們的名字中添加了花卉和印章,主要流行於幕末至大正時期。這種送花方式起源於古代中國,現代日本仍在使用。在藝術品中,壹般出現在名品旁邊,有壹定的防偽作用。壹些有鋼印的車間也有類似做法。比如平田重光就經常用“重光”和花組成的logo。

以“打嘴”術聞名的大鍋師傅北村京子和他的弟子木村介三、松本健二的符號簡直就是壹朵花。工匠印章在銀器上很少見,但在其他金屬制品上用的比較多,有的是直接刻制鋼印,有的是局部鍍金或交錯鑲嵌工藝添加的。

印章上的文字可以是壹個名字,壹個字號,甚至是壹個不經意的印章。比如海野晟敏的名字“周昉”(作品中常刻有“周昉迂腐勝閔”,有時也刻有“周昉晚年勝閔”),就印上了“周昉生”。加納的夏雄,他70歲以後,在幾件作品上加了“古西措”的印章,就是壹個閑章的例子。

二戰後,大部分軍品,尤其是小銀器,都不帶有生產商的標誌。這種情況在批量產品(如調味盒、紀念勺)中最為常見,相關信息壹般在包裝上。沒有盒子,就無法分辨。但在有雕刻技術的產品中,尤其是煙盒、雪茄盒、酒燈、花瓶等展示空間較大的器具,即使經銷商不付款,壹般也會刻上金雕師的簽名。

2.材料和顏色標記

明治初期及之前,日本國內的金銀器多為非標準材質,在盒子上寫名字時多有提及。傳世的金工作品(即家族制),銀底鑲嵌其他合金材料的器皿,銀胎鑲嵌山治螺螄的精品,也是如此。

橫濱的出口事務所從壹開始就普遍使用英國材料,昭和時代進壹步延伸到鐘表珠寶店、百貨公司的產品,包括“銀”、“純銀”、“純銀”。

中國的材質標記在明治時期也有,大正以後逐漸流行。主要有“純銀”和“銀”兩種。偶爾能看到“純銀”三字,以及比較少見的“銀”“純”字。大致從昭和時期開始,純銀和銀器逐漸統稱為銀制品,於是有人用“銀”來代替銀器,尤其是在戰後初期,作為銀器的替代品。

但如果是知名商號出售,通常可以認為是真銀。20世紀80年代以來,帶有“銀”型號的新品大多采用純銀制作。畢竟這個時候日本人比較有錢,沒必要玩文字遊戲賺點小錢。中文的好壞有時會結合廠商名稱作為標準,如“純銀衣制”。

在日式銀器中,也有表示純銀的常用詞,如“南鐐”、“精制銀”等,通常出現在傳統產品的包裝盒上,很少以貨幣識別的形式打在器物上。“南鐵”壹詞可能源於中國古代的壹個白銀產地(南亭)。在日本,最初是指從海外進口的優質白銀,到室町末期和安圖陶山時代,逐漸演變為對所有色澤充足、品質優良的白銀的雅稱。

自德川幕府9年(1772)產生以來,多次發行同名銀質輔幣,每枚幣背面都寫有“用八枚南鐐換壹兩小句”的字樣。壹兩等於十六朱,所以這其實是壹種二朱銀幣。江戶時代後期新創造的類似貨幣,已經直接改名為“二鑄銀”。然而,由於“南鐵”這個詞很古雅,所以迄今為止許多金屬工作者在給茶道具、日本酒器和禮品器皿等傳統作品命名時,更喜歡使用它,而不是“純銀”等過於直白的詞。

“純銀”的詞源也在中國。宋末元初人所撰《桂新雜識》壹書中說:“銀制品,有羅家之紋者,有松紋者,有中窪高郭者,皆為純銀,其特制品為青。”這個詞在元曲中也時有出現,也是高純銀的意思。

1920之後,數值純度標誌越來越受歡迎,二戰後的出口產品十有八九都帶有千分之壹的細度值。最常見的是950,也有925,970,980,990,995,997,998,999,甚至1000——日本可能是極少數長期使用1000和24K都達不到的理論純度值。

在真空鑄造、離心鑄造等現代技術出現之前,高純銀因其材料特性不適合鑄造,所以銀鑄造產品多采用成色略低的原料。比如平島(青峰)做的香爐和擺件上的標記,壹般是“銀900”或“銀925”。除了千分之比,百分比和小數形式的純度偶爾可見。

長崎產的壹些攪拌勺和吊墜標有84標記,挺奇怪的。長崎作為壹個自幕末閉關鎖國時代以來壹直保持有限開放的通商口岸,有銀器出口是很正常的。這類產品都是整體鑄造,然後局部雕刻裝飾,所以顏色低也可以理解。

至於為什麽選擇“84”這個數值,我覺得應該和俄羅斯的影響有關,具體情況還不清楚。84款的銀鑄器很少見,很可能是個別地方廠家的產品。

英制材料往往與純度值聯系在壹起,形成“銀950”“英鎊950”等標記。這些產品大多是二戰後制造的,煙盒是最常見的,而且大多沒有攜帶負責人的信息。從剩下的包裝和宣傳牌來看,生產商主要是那些大百貨和手表、藝術品、貴金屬店。

西文和數字體通常用陰標記,而中文材料更復雜。二戰前的楊雯比較普遍,字體以篆書和粗楷書為主,很多都是手寫的,文字基本都是從右到左豎著或橫著的。

“二戰”後,殷體中細線的使用逐漸增多,甚至從左到右的線條更多。在七八十年代以後的新作中,使用的“純銀”“銀造”樣式很多都是正規的印刷字體,與電腦使用的字體(明體)非常相似,體現了印刷的風格和鋼印的制作工藝的變化。然而,著名的金工經常遵循這個家族歷史上雕刻和沖壓的風格和形式,壹些新出道的大鍋和銀匠模仿傳統的“純銀”標記。

5.薄荷等級認證標誌

日本是亞洲少數幾個建立了評估體系的國家之壹。其官方的貴金屬檢驗機構是造幣廠,因此相關標誌被稱為“造幣廠等級認證標誌”,目前由兩個符號組成,即代表生產國的日本國旗和壹個鉆石框中的千分之純度值。

由於1928是以“財政部第12號令”的形式發布的,所以系統的細節已經修改了很多次。最後壹次修改是在2012年4月。為了符合國際標準,1000的純度值全部改為999。

日本自鑒定制度建立以來,大部分時期都是自願送檢加標記,並不是產品上市交易的先決條件。因此,這壹符號最常用於造幣廠制作的器皿和紀念章中,如為政府機關加工的銀質酒杯,贈送給工作壹定年限的公務員、警察和消防隊員,以及造幣廠系統和相關組織(如春友會)所需的紀念品。

其他商家也有壹些帶這個logo的產品,很多可能也是有背景的定制產品。

6.外國識別標誌

國外鑒定機構在日本銀器上的標記很少見,遠不如中國銀器上有這種標記的。大部分都標有英國進口標誌,瑞典進口標誌也見過。還有少數帶活動關節的銀色動物擺件(“免儲”)和帶有西班牙標誌的容器,基本都是六七十年代的產品。

  • 上一篇:新橋鎮到徐匯區大木橋路88號怎麽走
  • 下一篇:明朝將軍墓出土了壹塊金牌,專家從中推斷出了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