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七十二行幾乎每行都有行話,數字暗語是行話的壹種,又稱“暗碼”或“暗切頭”。 舊社會,老百姓最關註的是糧價的走勢。“民以食為天”,“糧價上揚,萬民恐慌”。所以糧米行的暗碼也較奇特,他們以“旦底”、“空工”、“橫川”、“臥目”、“缺醜”、“斷大”、“皂底”、“分頭”、“丸空”、“田心”分別代表“壹”至“十”十個數字。這是采用壹個字的某些筆畫或改變壹下某壹個字的狀態的辦法,巧妙地構成壹個數字的暗碼。如取下“旦”字的底下壹橫為數字“壹”,去掉“工”字中間的壹豎為數字“二”,“川”字橫著看是“三”……留下“田”字心是“十”。如果說“缺醜分頭”,就是指“五八”這個數,同行業的人馬上心領神會。 當鋪用的十個數字的暗碼是“由”、“中”、“人”、“工”、“大”、“王”、“夫”、“井”、“羊”、“非”十個字。這種暗碼是以每壹個字上下左右露出的筆畫的字頭多少來表示數字的。如“由”字上面壹豎露出壹個頭,為數字“壹”,“中”字上下露出二個字頭,為數字“二”,“羊”字上下左右露出九個字頭,為數字“九”,“非”字上下左右***露出十個字頭,為數字“十”。如果說“夫井”,那就是在說“七八”這個數字了。 挑腳、擡轎用的十個數字的暗碼是“挖”、“竺”、“春”、“羅”、“悟”、“交”、“化”、“翻”、“旭”、“田”。這種數字暗碼是藏在裏面的。如“挖”字裏藏著壹個“乙”字,就是數字“壹”,“春”字裏面藏著數字“三”。如果說“羅化”兩字,就知道是指“四七”這個數字,討價還價起來,同行的人就口徑壹致了。 至於五金行業,更是特別,它是用十種顏色來表示數字暗碼的。即棕、紅、橙、黃、綠、藍、紫、灰、白、黑。只要說出“黃紫”、“白棕”,便知道是指“四七”、“九壹”兩個數字了。 首飾店則用天、地、光、時、音、律、政、寶、畿、重十個字分別代表“壹”至“十”十個數字。其含義,說來很有趣。“天”稱“壹”,是因為天最大。“地”次之,故為“二”。“光”是指日月星“三光”,故為“三”。“時”的含義是指春夏秋冬四季,故為“四”。以“音”為“五”,是因為古時的音階有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故成為“五”的代名詞。“律”為“六”,律指的是古代六種樂器,即黃鐘、土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政”代表“七”,是指日月水火木金土七曜。“寶”代表“八”,是指景天科蠍子草等八種多年生肉質草木,俗稱“八寶”,故代表“八”。“畿”是先秦時期的行政區劃,分侯、甸、量、采、衛、蠻、夷、鎮、藩等九畿,故以“畿”為“九”。“重”,重復之意,即壹的重復數,九加壹為十,完滿具足,是為壹十也。 中國傳統戲曲種類 流派頗多,表演技法 形式及風格亦豐富多彩,因而產生了許多與戲曲表演藝術相關的行話。 ☆ 演唱行話:如:唱白押錯韻腳為"出轍",念白帶有土音為"切口",咬字不準為"飄字",聲嘶力竭為"拉矢"。偶忘原詞而混入別的戲詞為"放水",音出弦外為"黃腔",超過既定的調門叫"冒調",記詞代以閑字為"吃螺螄",開口落音不合鼓板習慣為"走板",念錯字為"倒字"。 ☆ 行當行話:對各行當也有許多行內的代名詞:青衣旦為"平明",武行為"打英雄",小旦為"貼毋",凈角為"爭工",醜角為"破田",末角為"丁八"。 ☆ 砌末行話:各樣砌末也都各有叫法:腰刀叫"腰片子" 銅錘叫"花球子" 寶劍叫"護身" 馬鞭叫"代步" 旗為"招風"等等。 ☆ 器樂行話:樂工在戲曲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雖稱"後臺",卻直接與"前臺"時刻相關。他們也有自己的行話:大鑼叫"滑水",小鑼為"響尖",鈸為"水叉",二胡叫"扯鈴",笙叫"撇嘴",簫為"腰心"。亮相鑼鼓叫"四記頭",叫板鑼鼓為"五記頭",亂鼓為"絲鞭",下場鑼鼓為"元場"。另外根據具體劇目劇情,又有緊急風、四將、八叉、九錘半、軟絲鞭、鳳點頭等等各種五花八門的鑼鼓打法名目,大都為曲牌、鑼鼓樂套路。 ☆ 戲園行話:作為戲曲演出場所的戲園也有自己的行話。守門望風者叫"望青",顧客為"湯水",散場叫"放湯"。 ☆ 戲票行話:戲票叫"頭襯",不買票看戲叫"借光",戲單叫"青子"┅┅等等。 ☆ 其他行話:舊時戲曲藝人多出身貧賤,為維護切身和業中利益編制許多行話。如:自幼即入戲班學習為"坐科",演員工資叫"包銀",外行人入班拜師為"掛刀"。他們還將只、蛋、陽、梨、模、龍、踢、扒、秋,作為當行壹至九的數目隱碼。 妓院的行話,最為龐雜,不用於其他江湖藝人的術語。這是因為妓女什麽人都接觸,上至達官顯宦、軍警憲特,下至流氓小偷、地痞無賴,乃至土匪、流寇。所以妓女對哪類人的哪種行話都得明白,以便應酬方方面面的嫖客。 妓院的行話,雖然龐雜.但歸納起來,不外如下幾種: 壹、徽宗語(暗語) 二、黑話(不正當的行話) 三、“棍語”,每個字後面加個“棍”字,如“上街買東西”,則說成“上棍街棍買棍東棍西棍’。 四、“木花語”,即每個字後面加上“木花”兩個字,如“上街買東西”,則說成’‘上木花街木花買木花東木花西木花”。 五、露八分,利用各種現成話或成語,省去最後壹個字,連成壹句話。如“漁樵耕”(犢)- ‘‘轅門斬”(子),即“犢子”。 “占山為”(王)壹壹“裏七外”(八),即“王八”。 “開撥涼”(水)-“轅門斬”(子),即“水子”(行話,聚賭抽頭的)。 “三陽開(泰)-“鐵血除”(奸),即“太奸,‘ 有的是行話中又套行話,更不易令人聽懂。如: 老合―同行、內行會車子-壹賭局 外碼-壹外人大盤子壹壹轉彩的(用汽槍打) 老外壹壹外行花葉子-壹用二張撲克牌賭錢 裏碼壹壹自己人登大輪兒的―在火車上偷東西的小偷 小盤子-―轉彩的登小輪兒的―在公***汽車上偷東西的小偷 幫子兒的壹骰子寶 釣魚的壹壹從窗戶往出偷衣物的 方子―牌九追輪子的―偷自行車的 武地兒壹壹強搶攬穴―用紙牌賭錢,負責在外面往裏拉人的 溜地兒-壹搶完就走畫圈兒的―用鐵棍鉆墻的小偷 搶條子的壹壹抽簽兒的山臺―專偷大買賣的 老汪―調包的.高買―專偷大買賣的 老密―晚上偷護托的―幫小偷偷東西的 老讓―兔子木花子-壹擺殘棋騙錢 臭點子壹壹好色頂天兒―帽子 老彎-壹小便火穴―買賣好 撒三著子―賣屁股的水穴-壹買賣不好 噴子--壹槍開外穴壹壹到外地 青子--―刀水滾子-―賣肥皂的 吃票的―吃小偷的星棚壹壹糊弄人的 舊時,理發師稱剃頭匠,被認為是壹種侍候人的行業。但由於人人離不開它,因而在各地大小行業中,理發業可說是占盡了三分春。理發業也有其特定的行話行規。在蘇南壹帶,其行話行規還很規範,基本上沒有大的出入。 理發店內,壹切事物都可以用切口代替。如理發店統稱為“朝陽”,工具中凳子稱“黃包車”,軋剪為“老軋”,剃刀為“青子”,剪刀為“片子”,木梳為“稀龍”,毛巾為“蘭子”,肥皂為“滑牢”,鏡子為“搖光”等。 至於各種頭型,叫法別具壹格,大人頭為“度山”,小人頭為“秧身”,和尚頭為“揪光馬驢子”,小人胎頭為“紅頂”,死人頭為“西方苗子”等。在業務操作過程中,稱理發做生活為“揪山頭”、“靠老巧”,洗頭為“漿山頭”,倒剃為“上山苗子”,順剃為“下山苗子”,刮胡須為“板凈”,捉耳朵為“板井”,做眼睛為“點照子”,捶背為“灑點子”等。另外,對頭發、辮子、胡須以及剃得快慢等也都有行話替代。
上一篇:齋號趣談·楊以增下一篇:適合發抖音的古風文案 朋友圈唯美走心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