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明年二月份去哪裏旅遊比較好

明年二月份去哪裏旅遊比較好

北京逛廟會 看絕活

大鐘寺敲鐘、白雲觀摸石猴、琉璃廠踩高蹺……如果妳想知道老北京是怎樣過新年的,今年春節不妨到皇城根下逛廟會!北京的廟會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比起故宮、北海、頤和園,它的生命力壹點也不遜色。在這裏逛上壹圈,妳可以感受老北京紅紅火火的傳統年味。

廟會,又名“廟市”或“節場”。北京的廟會始於遼代,興起於明代。廟會上不但有風味小吃,還有民間花會耍獅子、踩高蹺,技藝表演耍中幡、拉洋片 等,是老北京最有代表性的民俗娛樂活動。

有人說,廟會是北京人的狂歡節。春節期間,北京的廟會聲勢浩大,從地壇、龍潭、白雲觀、大觀園到廠甸、石景山、東嶽廟、蓮花池……數十個廟會攪熱了北京城,不僅攤棚櫛比,更有百戲競陳,各種雜技、武術、曲藝、雜耍、戲劇以至西洋鏡 、拉洋片等民間絕活,無奇不有,糖畫、毛猴、泥人等平常見不到的兒時玩意,也都壹壹出現在廟會上,讓人童心大發。

如果妳趕潮地壇廟會,可以觀看“祭地”表演;去白雲觀廟會則可欣賞到“摸石猴”、“打金錢眼”等傳統節目……至於老北京的最愛,自然要數琉璃廠的廠甸廟會 。廠甸在和平門外,為明代時為皇宮燒制琉璃瓦的地方。後來,這裏售賣古玩字畫、文房四寶的攤子越來越多,廠甸的文化色彩也漸漸濃了起來。相比起平日,這壹帶在正月顯得格外熱鬧,正月初壹到十五,長長的東西琉璃廠大街、和平門外大街,各種年貨攤檔鱗次櫛比,壹家挨著壹家,字畫、字帖、珠寶、翡翠……琳瑯滿目,高蹺、太平鼓、小車會、五虎棍……各式各樣的民間表演同時穿插其中,更是精彩絕倫。

逛廟會,不要忘了品嘗地道的北京小吃,鹹味面茶、爆肚、驢打滾、炒肝、豆汁、糖葫蘆、糖球兒、粘豆包等壹應俱全。經營風味小吃的攤販支著布棚,亮出字號,裏面擺滿了條案、長凳招呼客人。有的則只將擔子或手推獨輪車停在街角,任人圍攏,滿滿的年味撲面而來。

烏鎮古街上吃長街宴

這個春節,如果妳吃厭了傳統的團圓飯,或不想周旋於各家各戶的應酬,不妨邀上三五親友去烏鎮,在秀美雅致的江南風景裏趕赴壹場別開生面的長街宴。它是百年烏鎮保持的最傳統的過年習俗。長街宴,當地人又稱“坊宴”。“坊”是古時烏鎮的居民區單位,以前逢年過節,大戶人家都會在坊間廣開宴席,廣邀鄰裏好友、往來過客同享年福,街坊鄰裏們沿街擺上桌椅,壹張張木桌相連,便形成了活色生香的長街宴。如今的烏鎮仍保留著大擺長街宴的習俗,初壹到初七,延綿數十裏的西柵老街上,家家戶戶沿街支竈搭臺、架鍋烹煮,空中彌漫著羊肉的香味,再現了明代詩人趙桓所描述的“長街迢遙兩三裏,日日香塵街上起”的盛況。只是這位詩人並不知道,現時宴席上的菜肴要比當時豐盛得多,紅燒羊肉、土釀米酒、三白酒已成為宴席上最不可或缺的“黃金搭檔”。吃飽喝足之余,記得入鄉隨俗“走十橋”,為家人避災祈福吧。舊時的烏鎮流行壹種避災活動,稱“走十橋”或“去百病”。婦女們梳妝後各帶壹只平時煎藥的瓦罐結隊而行,過橋時將瓦罐丟入河中,認為這樣可保新的壹年家人無病無災。後來,丟藥罐的舉動演化為壹種單純的祈福活動。特別在元宵節上,烏鎮人都有走橋的習俗,三五知己結伴出遊,途中至少要走十座橋,而且路線不可重復。

平遙看社火玩背棍

說起傳統年味,恐怕哪兒也比不上山西平遙古鎮的年味濃。王家大院的大紅燈籠、“日升昌”票號的鞭炮彩燈、“社火節”的高蹺秧歌……眾多的晉式樂活方式能讓妳的新年過得快活無比。

春節期間走進平遙,鋪天蓋地的“年味”總是撲面而來,僅明清大街上整整鬧壹個月的“社火節”就足以把這座古城攪熱:掛彩燈、搭彩樓、裝彩車、舞龍、舞獅、拋繡球、擡花轎、演晉劇、民間技藝展示……老藝人吹起嗩吶,廣場上湧動著扭秧歌的人,唐朝時興起的“晉中社火”,壹鬧就是上千年。

看罷社火,不妨到明清街市“長升源”覓壹壺黃酒,再到“壹得客棧”叫上壹份醬牛肉。平遙民謠裏說:“十五鬧社火,壹年不生病。不點花燈月不圓,不耍社火難過年”。如果有時間,建議去平遙的尹村看背棍,這壹傳統習俗,在當地名氣大得很。

平遙古城往東走5裏便是尹村,當地社火以背棍出名。這個表演很特別,首先要挑選俊秀男女孩童,為他們精心打扮後,把他們綁在鐵棍上端,下端則綁在強壯的男子背上。表演開始後,背棍者根據背上孩童扮演的戲劇故事及人物,配合鑼鼓點,邁出各種舞蹈步伐。背棍方式有多樣,有單人背、雙人背及三人背棍。尹村有壹種說法:上過背棍的女孩子長大後好出嫁。所以盡管春節是大冷天,當地沒有哪個父母不願意孩子上背棍的。

貴州助威東方鬥牛節

苗族人敬重牛,春節期間,貴州的壹些苗寨都會開展鬥牛比賽,鬥牛場面雖然沒有西班牙鬥牛那麽華麗,但刺激程度毫不遜色。

貴州開陽平寨的“鬥牛節”在當地非常有名,比賽精彩激烈,也頗具民族特色,被譽為“東方鬥牛節”。這裏的鬥牛節分別於每年正月初五、十五、廿五三天舉行。鬥牛當天,當地及附近的苗族同胞都盛裝打扮聚集到鬥牛地點,鑼鼓聲、人聲聲聲震天,甚是熱鬧。

鬥牛源於苗族人民對牛的崇拜和敬愛,所用的牛都是專門精心飼養的,不從事耕地、拉車、推磨等勞作,均為雄性水牛。鬥牛開始之前,各村推舉的中間人奔走於各牛主之間,了解牛的長度、高度、年齡、體重、角門 長勢等等,然後集中決定誰與誰鬥。在征得牛主同意後,主持人即宣布鬥牛開始。按照傳統,鬥勝的牛會被稱為牛王、牛神、牛聖,能為全村寨帶來榮譽,也因此受到人們的愛戴和崇拜。

  • 上一篇:福州市哪裏有無勞動能力鑒定?
  • 下一篇:如何把葫蘆做成酒壺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