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件櫃是由方角櫃發展起來的,與圓角櫃相反,它的各個面都是垂直並方正的,櫃頂沒有突出的頂沿,門扇與櫃框采用銅頜。四件櫃的主要裝飾在櫃門板、櫃膛板及底足的花板上,大多采用浮雕工藝,例如北京故宮藏有壹套清中期的紫檀四件櫃,其上浮雕為“雍正耕織圖”。除雕花外,還有百寶鑲嵌裝飾,如螺鈿等。
四件櫃的制作材質,珍貴的有黃花梨、紫檀、楠木、紅木等,普通的有榆木、柏木、櫸木等。除此之外,其工藝還有漆器描金與雕漆工藝。四件櫃的表面白銅飾件也非常講究,如合頁、面葉、吊牌、鈕頭,壹般都要雕花鏤紋,以增強它的美觀程度。
明至清,四件櫃壹直是家具中的主要門類,這是因為它具有陳設自由度大、貯存容量大、使用方便及裝飾性強等特色,故而深受人們歡迎,尤其是得到達官顯貴們的鐘情,歷來為古董家具的大器。到了清末,隨著西洋家具文化的入侵,四件櫃向近代對門大衣櫥演變,下櫥的門上被安裝上玻璃鏡子,以便人們穿衣整容,制作的材質也變成單壹的紅木。頂櫥上的門也安上鏡子,但它不是實用的,通常要置方形圓孔花板,只露出中間的圓鏡,既美化了家具又具有天圓地方之吉祥寓意。這種紅木頂豎櫃,只是壹件過渡性家具,存在的時間不長,很快就被近代的大衣櫥所取代,如今明清時期的四件櫃則成為藏家千方百計追覓的老家具了。
上世紀90年代,在收藏市場上,民國花梨嵌骨梅蘭竹菊四件櫃的估價就已經是6萬至8萬元。1999年,壹套明黃花梨方角四件櫃的估價是40萬至60萬元。進入2000年以後, 明清家具的價格更是不斷上漲,如2002年在中國嘉德拍賣會上,壹套清黃花梨雕雲龍紋大四件櫃估價450萬至550萬元,成交價高達943.8萬元。
近兩年,工藝考究、材質精良的四件櫃更是成為人們追逐的目標,2004年,四件清乾隆紫檀福慶有余四件櫃,雖有小傷,但仍以539萬元成交。同年,北京翰海拍賣的壹件清初黃花梨雕雲龍紋四件櫃在買家的極力追捧下,以1100多萬元成交;壹套清乾隆年的紫檀福慶有余四件櫃也在中國嘉德以593萬元的高價成交了。
雖然明清四件櫃已經是高價難求了,但仍有不少藏家對其表現出濃厚興趣,隨著資金的湧入,今天的價格必將會被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