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明清銅佛像如何鑒定?

明清銅佛像如何鑒定?

佛像制作最初從五胡十六國開始慢慢興起,至魏晉南北朝時達到了壹個高峰。據了解,現存最早的有明確紀年的金銅佛像是後趙建武四年(公元338年)的壹尊鎏金銅佛坐像。在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壹尊明清金佛造像“明永樂鑄銅鎏金釋迦牟尼坐像”以2.36億港元成交,刷新了中國單體佛造像成交的價格紀錄。

據悉,雖然近段時間以來,佛像的市場行情整體趨熱,但壹直沒有經歷大的爆發性行情,即便是有所漲跌,幅度也控制在非常小的範圍之內。廣東省集藏投資協會古玩專業委員會主任羅光祿告訴記者,收藏佛像的人數目前並不多,這跟這類收藏鑒定難、門檻高有關,涉及到比較豐富的知識。他表示,首先佛像並不是年代越久遠價值越高,判斷價值還需看其工藝、鑄造技術等。目前,市場上以明清時代的金銅佛造像最為受歡迎。

據了解,明清兩朝是我國佛教發展的鼎盛時期,而明清金銅佛像也是當時非常有名的藝術形式,代表了佛教造像成熟的藝術特點,無論是工藝,還是材質,都十分講究,也最具有觀賞性。

資料顯示,明代時期金銅造像迅速發展,形成了永樂、宣德年間最高造像水平的“永宣金銅造像”,此時的造像面相飽滿、造型優美,藝術水平極高;到了清代,造像則繼承了明代的風氣,做工精細,是藏傳金銅造像的高峰期。

金銅佛像作為宗教崇拜的對象,有以下三個特點:壹是它的宗教性。佛像體現佛教的莊嚴、神聖、慈悲的精神。所以在造型的制作上,它必須嚴格遵循佛教的教義規範,也就是造像儀軌。這就決定了佛教造像中佛、菩薩、羅漢、明王、護法、祖師等等造像的造型。二是它的社會性。造像要有人崇拜,就必須與現實社會息息相關,在不同的時代,為了讓人們理解和接受佛教精神,就要迎合不同時代的審美情趣。這就使各個時代的佛教造像,體現出各自鮮明的時代特征。其三是它的藝術性。無論是宗教性也好,社會性也好,要體現出來,都必須經過藝術手段的加工。所以,對於金銅造像必須從造型、時代和工藝三方面來欣賞和鑒定。

銅佛造像的起因有些特殊,它始於唐初興佛時期,當時無論寺院還是佛窟,都在主佛塑像的背光或者穹頂上另造壹些小佛像,組成"佛海",來暗喻佛陀眾多的西方極樂世界,這壹現象至今仍能在敦煌莫高窟的唐代洞窟壹窺全貌。於是,從佛海中迎下其中壹尊長伴長隨,便成為僧人和信徒追求的無上功德。小型銅佛造像誕生後,最初只是供四處遊方的僧人隨身攜帶,昭示出家人心中有佛,後來才普及到信男善女迎請到家中供養。

中國歷史上歷經多次災難性"滅佛"事件,銅佛造像大量被毀,導致目前高古、中古佛像極為罕見,傳世最多的是明清佛像。這類銅佛不僅以如來佛祖造像,觀音、菩薩、羅漢、護法等皆可成型,具有宗教和藝術雙重價值。因為存世數量極少,銅佛價錢才壹路飆升,也正因為罕見,更不能輕易相信坊間傳言。有兩個陷阱壹定要繞開:第壹口是"中古井",遇到刻有唐、五代、兩宋年號的中古造像,千萬不要沖動購買,因為這類珍品舉世不過那麽十幾件,都在博物館。即使真的撿到大漏,充其量也是清朝或者民國的仿品。始終記住壹句話--收藏圈多是人精,撿漏之前先問問這有多難。第二口是"故事井",如果有人跑來說某某的什麽鄉下親戚帶了幾尊鎦金造像求售,等見到這位鄉民時對方又大講如何發現這批造像的曲折故事,請馬上離開。

  • 上一篇:日本的木粉漆碗有毒嗎?
  • 下一篇:2021服務經濟發展自查報告範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