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記載中有“東夷”,意思是東方的弓箭手。它們遍布滿洲、中國東部沿海、長江以北、日本列島和朝鮮半島。現代韓國人可能是東夷的壹個分支。朝鮮半島有5000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檀君的創立。但事實上,早在幾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上就有人居住。朝鮮半島舊石器時代始於公元前70萬年,公元前10年進入青銅時代。公元前4世紀,進入鐵器時代。朝鮮族曾經是生活在亞洲北部大陸的阿爾泰語系民族,後來逐漸遷移到朝鮮半島。從公元前4世紀開始,北方形成了壹個奴隸制國家,史稱古朝鮮。在半島南部形成了幾個部落聯盟,即窩闊臺、彜族、馬漢、陳晗和韓歌。後來,馬來西亞和朝鮮統壹了三個朝鮮,稱之為陳果。
朝鮮譚俊
相傳公元前2333年,神熊歡的後裔、“熊女”(原意為熊變女人,很可能是以熊為圖騰的部落婦女)譚俊王堅在今天的平壤建立了王程健,建立了古代的“高麗國”,意為“寧靜黎明之國”。丹根統治朝鮮1500年後,退位成為山神。這個傳說記載在《三國誌》中。
朝鮮箕子
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朝鮮是在商朝滅亡後的西周。商朝遺民姬子前往朝鮮半島,與當地土著建立了“積石侯國”。公元前3世紀末,韓國歷史上首次有記載。中國漢代歷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記》中記載,商朝末代國王的弟弟姬子在周武王征服後,帶著商朝的禮儀和制度來到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裏的人民推舉為君主,並得到周朝的承認。歷史上被稱為“箕子朝鮮”。
據韓國史書《三國遺事》記載,姬子來到朝鮮後,丹羽宇壹郎的後代為避免與姬子帶來的人發生沖突,隨族人南遷。這些人後來成了三韓的祖先。
箕子朝鮮統治了朝鮮半島近壹千年。根據太原仙羽家譜,朝鮮的仙羽家族起源於箕子朝鮮的後裔。從姬子開始,他們經歷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紀才被消滅。
由於民族主義的原因,壹些朝鮮和韓國學者對這段歷史的存在有壹些爭議,不承認箕子朝鮮的存在。
尉氏韓國
燕國大將魏滿率領移民進入朝鮮,成為箕子朝鮮的宮闈大臣。魏政權於公元前194年在朝鮮建立,推翻了政權。這是韓國歷史上的第二個王朝,叫“魏氏朝鮮”。
漢代四郡與三漢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滅尉氏朝鮮,在朝鮮半島中北部建立樂浪、玄土、林屯、範縝四郡,史稱“漢四郡”。東漢末年,遼東公孫氏(三國演義中的公孫瓚)在樂浪縣南部設帶郡。
南移的古代朝鮮人,包括魏朝鮮等部落的遺民,在朝鮮半島南部建立了以陳漢、、為中心的陳國王國,也有加藤等小國。
由於漢朝的解體,公元1世紀中葉,陳國開始解體。新羅和百濟越來越強大。4世紀,朝鮮形成了高句麗、新羅、百濟三足鼎立的時期。
公元前後(公元前1世紀《三國誌》記載),朝鮮半島上有三大政權:新羅(公元前57-935年)、高句麗(公元前37-668年)、百濟(公元前18-660年)。在半島的南端,還有加德等其他政權。各國互相攻擊,同時出現了韓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百濟是由馬漢部落發展起來的,新羅是由陳晗的壹個小部落形成的。百濟依靠中國的南朝,從中國吸收文化,傳播到日本。
關於Katsuo/那仁日本屋
日本方面,有學者認為,位於朝鮮半島南端的韓歌(今慶尚南道)的加藤等政權,是當時日本大和朝廷在朝鮮半島的殖民“那仁日本之家”。半島三國之壹的百濟,為抵抗高句麗和新羅的入侵而接近日本,欲借日本牽制兩國。日本試圖利用這壹局勢在朝鮮半島建立自己的勢力。這導致大和朝廷出兵新羅,占領朝鮮,並在四世紀建立日本政府統治。
512年,百濟派遣使節要求大和朝廷割讓四郡,以補償高句麗占領的北方領土。當時的大和朝廷無力繼續統治朝鮮南部,不得不同意百濟的請求。562年,那仁日本政府被新羅所滅。
另壹方面,在朝鮮和韓國,許多學者否認朝鮮半島存在日本殖民地。相反,他們認為日本列島上有許多由百濟、嘉道理和新羅統治的小國,在半島各國相互競爭時,他們也競相在日本列島使用自己的力量。
日韓韓學者在這個問題上並沒有得出壹個可以接受的結論,某年的微軟百科就因為這個問題引來了部分韓國學者的抗議。同樣是三國,關於高句麗“善王臺碑”銘文的解讀也存在諸多爭議。有朝鮮學者甚至指出,碑上的碑文是舊日軍總參謀本部篡改的。
新羅與新興的唐朝結盟。高宗在位的時候,他和唐朝聯合在公元660年滅了百濟,在668年滅了高句麗。但唐朝派大將薛在高句麗、百濟舊地設立安東。由於當地民眾的反抗,加上當時唐朝受到西突厥的威脅,唐軍於676年撤退,新羅最終統壹朝鮮半島,定都慶州,采用唐朝的國體。
在9世紀,全國各地的農民都起義了。900年,軍隊的將軍甄嬛成為國王。百濟建立後,光州是其首都。903年,起義高僧公瑾稱王,在新羅北部和西北部建立泰豐國(初稱莫鎮國),定都鐵原。918年,王建建立朝鮮王朝,後以“高麗”為國名。而原來的新羅也被稱為後三國時期。
935年新羅死於朝鮮,新羅時代結束。壹些朝鮮學者把渤海納入了自己的歷史,所以稱這個時代為南北時代。
918年,後高句麗時期鞏義王的部將王建被部立為王,並遷都其故鄉開城(宋嶽),國號改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百濟,建立朝鮮王朝。993年被遼擊敗,被迫與宋斷絕關系,投降遼,1127年被迫投降金。在抵抗契丹和女真期間,軍事力量大增。1170和1173年,在軍事統帥鄭中富的領導下,發生了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王、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軍事統帥崔鐘賢挾持國王為人質的“杜芳”政權。1231年,蒙古軍隊進攻朝鮮,1258年,崔政權渡臺,國王向蒙古投降。成了元朝的諸侯國,大儒華池駐紮開城監督國事。1280年成為元朝行省(征東行省)。
李韓國
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1387年,朱元璋欲收復原東北元朝領土。高麗國王仍然依附蒙古的殘余,拒絕歸還。他派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反對出兵發動政變。1392年廢黜國王,改國名為朝鮮,意為“朝日光明”。這個時代被日本稱為“李朝”,這個稱呼在大部分史學界沿用至今。朝鮮和韓國的學者認為應該叫朝鮮時代,但這個名字容易混淆,很少被接受。
1443年,世宗王創立了朝鮮文字“訓民尹正”。
1469年完成的郭靖大典建立了新的政治體系。
李朝推行的是崇儒抑佛的政策。
1591年,豐臣秀吉率20萬大軍入侵朝鮮,壹度占領平壤。明朝時中國出兵援助朝鮮。1598年,日軍被中朝聯軍擊敗。朝鮮將軍李舜臣和中國將軍鄧子龍相互支援,英勇犧牲。這段歷史叫“仁臣倭亂”,近代中國叫“萬歷抗美援朝”。
1618年,明朝與後金作戰,朝鮮出兵相助。1636年,清軍攻陷朝鮮,國王投降朝貢,成為清朝的附庸國。
1863年,哲宗死後,沒有繼承人。皇族之子李允英登基為帝,李允英為“大庭”攝政王。他實行壹系列改革,加強中央集權,鎮壓地方封建勢力,閉關鎖國,放火焚燒在朝鮮被劫的美國軍艦,多次擊退美國軍艦的進攻,擊毀美國軍艦三艘。
1873年,高宗皇帝成年上臺,大庭院國王不再攝政,閔妃外戚掌權,日本軍艦進入漢江入海口,迫使朝鮮簽訂江上不平等條約。1882年,閔妃外戚克扣俸祿,導致仁武兵變。兵變期間,起義士兵殺死日本公使館官員,闖入皇宮。閔妃化裝成宮女逃走,大元君重掌大權。在閔妃的要求下,清朝派吳長慶帶領3000軍隊進入朝鮮鎮壓叛亂,囚禁了大袁俊,閔妃的外戚集團重新掌權。從此,日本和清朝都在朝鮮駐軍。
朝鮮貴族分為要求改革的“文明派”和以閔妃為首的“守舊派”。1884,1884年2月4日,文明派與日本公使壹起策劃,依托日軍發動政變,殺死舊學官,宣布與清政府斷絕關系。正是為了“沈嘉政變”,袁世凱率領的清軍應守舊派的要求於6日入宮,擊潰日軍,殺死文明首領。壹些文明的領袖逃到了日本,而保守派重新掌權。
1894年,朝鮮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6月6日,清軍在牙山登陸,日軍隨即於7月6日在仁川登陸,發動仁武事變占領首爾,迫使朝鮮簽訂不平等的《吉屋浦條約》(吉屋浦即今天的仁川)。並組織親日政府鎮壓農民起義。
1894日本與清軍駐朝鮮發動甲午戰爭。
1895年4月,清軍失敗,《中日馬關條約》簽訂。朝鮮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冊封關系,成為獨立國家。日本暗殺了有反日傾向的明成皇後。
1896年,高宗皇帝稱帝為鄧吉皇帝,建立了大韓帝國。從此朝鮮改韓國。日俄戰爭後,俄羅斯戰敗。
1905保護條約。到了日本,朝鮮成了日本的“保護國”。
1906年,日本在朝鮮建立了日本派遣的“統壹監督”政權。
1907日本迫使高宗天皇退位,由皇太子繼位。
1909年,日本首任知事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朝鮮愛國者安重根刺死。
在日本統治時期
日韓合並
1910年8月,日本強迫韓國政府與其簽訂《日韓合並條約》,正式吞並朝鮮半島,設立韓國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日本封朝鮮皇室為日本貴族,退位高宗,建立順宗。
臨時政府
1965438+2009年3月1日,由於日本禁止在學校使用朝鮮國語,朝鮮半島爆發大規模叛亂。劉寬順等青年學生今天在首爾鐘路區塔東公園發表了《三壹獨立宣言》,並將獨立宣言傳遍全國。這些獨立活動激起了民眾的反抗,沖擊了各地的日本警察機關,導致了日本警察的暴力鎮壓。史稱“三壹運動”。同年,朝鮮獨立運動領導人先後在海參崴、上海和首爾成立臨時政府。最後,三個臨時政府在上海合並為“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得到了中國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護國政府和其他國家的承認。1939年上海淪陷後,臨時政府幾經搬遷,最終於1940年9月遷至當時中國的戰時首都重慶。在中國政府的幫助下,朝鮮復國主義者在中國建立了“朝鮮光復軍”和“朝鮮誌願軍”。1941 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65438年2月9日臨時政府對日宣戰。1942 5月15日,中國軍委決定將兩軍合並為朝鮮光復軍,由臨時政府直接管轄。1945 165438+10月23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回中國,光復軍也於次年回歸。
朝鮮* *生產黨武裝力量
從1932開始,朝鮮制片人金日成領導的遊擊隊在中國東北開展抗日遊擊活動。金日成抗日部隊於1937年占領朝鮮北部普天堡鎮,於1941年被迫撤出蘇聯。
摩登時代
朝鮮戰爭
1945年日本投降,分別被蘇聯和美國軍隊接管,以北緯38度為界。在美國和蘇聯的支持下,大韓民國於1948年8月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於1948年9月成立。1950年6月25日,雙方爆發朝鮮戰爭,中美分別介入。10,19年6月,中國人民誌願軍渡鴨綠江抗美援朝。1953年7月27日,以臨時分界線(三八線)為界,中朝聯軍與聯合國簽訂停戰協定,聯合國任命永久中立國瑞士和瑞典在同壹警備區駐軍,監視兩國在邊界的軍事行動。10月26日,1958,10,中國人民誌願軍全部撤出朝鮮半島。目前仍有部分美軍駐紮在韓國。
文化
韓國文化深受中國影響。13世紀,朝鮮人在中國雕版印刷的基礎上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世界上第壹個雨量計發明於1441年。
宗教
在韓國,人們信仰各種宗教。其中既有朝鮮產生的最古老最原始的宗教,也有外來的宗教。
黃教
薩滿教是韓國最古老、最原始的宗教,起源於原始社會人們對自然和鬼神的崇拜。韓國新石器時代的先民信奉萬物有靈論,認為山川、河流、天體、巖石、樹木等自然界萬物都有靈魂。而且他們認為人類也是有靈魂的,永遠不會死。他們錯過了善神會給人帶來好運,惡神會帶來厄運。直到現在,薩滿教仍然是韓國人的基本宗教,壹些人還保留著薩滿教信仰。對於現代人來說,薩滿教儀式中的驅魔表現內容已經成為音樂、舞蹈、戲劇等現代藝術中豐富多彩的壹部分。
[編輯]
佛教
佛教在4世紀從中國傳入朝鮮半島。佛教作為韓國歷史上的壹個宗教派別,對韓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韓國佛教目前有26個教派,9200多座寺廟,1,1萬信眾,是信眾最多的宗教。
[編輯]
儒學
儒家思想是孔子在公元前6世紀創立的壹種倫理和宗教信仰。儒家的基本倫理思想是仁、義、禮、智,是以家治國的倫理體系。
儒教在公元初傳入朝鮮半島。幾千年來,儒家倫理和人生哲學壹直影響著韓國。如今,儒家思想已經滲透並紮根於韓國社會,尤其是在教育和禮儀方面。同時,它在韓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現代化進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