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誰知道諸暨的民俗?

誰知道諸暨的民俗?

姚公埠鎮三個村位於湖和湖之間。俗話說,湖沿湖,草坡連片。在解放前的漫長歲月裏,這裏的村民大多住在草棚裏,所以經常發生火災,村民深受其害。為了讓村民們安居樂業,當時三村的村長們決定成立三村義務消防隊,挑選100多名壯年村民組織三條水龍,擔負起三村義務滅火消災的任務。為了及時消除火災,提高全體村民的兒童防火意識,三村決定從民國十年(即1921)起,將農歷五月二十日定為潑水節。到了那壹天,三個村子裏的水龍(蠟制的或木制的)都會被拉出來進行比賽練習。其目的有三:壹是檢查軟管的性能是否良好;二是考驗隊員能否拉出來大聲打;三是喚起全體村民的防火意識,從而形成傳統的水龍節。近年來,為進壹步做好義務消防工作,每年農歷5月20日,由鎮政府牽頭組織有鎮義務消防隊參加的大型消防演練,市消防支隊派員現場指導。傳統的水龍節被賦予了新的意義。當然,在滅火裝備上,也換了散彈槍。目前,步騭鎮已建立10多支誌願消防隊,誌願消防隊員發展到500多人,為全鎮誌願消防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諸暨婚俗諸暨婚俗歷史悠久,很多東西都保存的很好,比如紹興和杭州現在都沒那麽講究了。非常註重枝野幸男的尊嚴。壹輛八人轎子,兩側各帶壹名六人,殿後,壹名六人穿著壹身戎裝。杭郎受男方之邀,在跳動的婚宴上,擡著轎子,互相問候,格外引人註目,唱出了男方的虛榮心作秀。

所以大師在選拔郎的條件就像招募禮儀選手壹樣苛刻。要求是小夥子必須高大威猛,相貌英俊,口齒伶俐,善飲酒,有公關能力。當然,這樣的要求是有原因的,尤其是在當時婚禮隊伍“撞車”多的情況下,誰實力強誰就有優先購買權。

但是,最難的還是長衫,要求絕對統壹。在當時,這是壹種高級和“大牌”的鄉村服飾。農民家庭,平時光著身子,別無選擇,只能向有錢人借錢。雖然小心翼翼,但還是難免會溜走,在“衣櫃”上留下油漬或煙頭燙過的洞,造成“吃賠”的麻煩。

隨著轎子的消失,行郎也逐漸消失了。但在諸暨農村,婚禮隊伍中擡嫁妝的小夥子,仍被稱為“行郎”。現在大部分農村的男孩子都能拿出壹兩件西裝來。他們瀟灑時尚,談笑風生,準備乘船,沒有前任的痛苦。

諸暨的婚姻中還有壹個有趣的習俗,叫做“管牛團”。當地人把牛棚叫做“牛團”,所以“關牛團”就是關牛棚的意思。“管牛團”的習俗始於何時,因為沒有文字記載,所以無從考證。但從諸暨眾多的民間傳說來看,有壹種統壹的觀點認為媒人是勤勞的“老黃牛”,“管牛團”的習俗很可能與媒人的綽號有關。

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諸暨的媒人都是業余愛好者,他們信奉“做三對媒人,閆希會王見了就拜”的古訓。撮合人壹直被認為是壹種美德和善良,從來不賺壹分錢。因此,這裏的媒人受到人們的廣泛尊重,尤其是在歡迎婚禮的時候,在參加會議的時候,它是第壹位的,由長輩陪同,敬茶,點煙,受到男女雙方的特別禮遇。然而,“管牛團”是媒人在女方身上感到悲傷的壹道屏障。

諸暨人,性格開朗,喜歡做好事,總認為結婚會“鬧”,女方也不例外。到了黃道吉日,迎親隊伍定下來後,女方家不分年齡,連廚師、苦力都會披掛上陣,纏著媒人,向他要糖果、香煙、紅包,但數字都不大。當妳遇到壹個“小氣”或“吝嗇”的媒人時,人們通常稱他為“管牛團”。然而此時,卻是“文藝”了。人們不是把他趕進牛群,與牛互動,而是在壹個碗裏放上三片自己心裏的稻草核,讓人嬉笑打鬧壹陣,人就達到了目的。

舊社會很多家庭娶女人都像潑水,結婚時難免被敲竹杠。諸暨民間諺語“車前需牛”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遇到這些異己,媒人也難逃“關牛團”的厄運。女方扣留媒人,壹再索要額外彩禮。她不允許,就真的“逼”了。這是要把媒人趕出牛棚,嚴加看管,直到他放手為止。

在各地多姿多彩的婚俗中,媒人在諸暨壹帶是主角,成了戲弄、戲弄、戲謔的對象,甚至被臨時扣為人質,關進牛棚。這種習俗在其他地方可能很少見。

  • 上一篇:求有才之人幫忙:5月22日(公歷)2011是結婚的吉日嗎?
  • 下一篇:跪求2011九月婚禮黃道吉日女1984.1.27男1983.8.14。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