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神節是中國的壹個傳統節日,在農歷七月二十二日,這是祭奠財星李哲祖的紀念日。中國的民間習俗是在正月初五祭拜財神,在7月22日祭拜財神的生日,這壹天也被稱為財神節。這壹習俗遍及中國大陸、港澳臺、南亞各國以及華人聚居的地方。
擴展數據:
財神傳說
南北朝時,曲周縣有個好知府,名叫李勛祖,祖籍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李遜任曲梁縣令時,清正廉潔,壹心為民造福,解決了許多難題,深受曲周人民的擁護和愛戴。
在任期間,他疏浚河道,修建運河,解決水災,治理鹽堿地,率先垂範,生活節儉,把自己的工資全部給了窮人。曾幾何時,曲梁地區的人民過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
後來李貴祖生活在北魏(壹種官職)。彌留之際,他反復對兒子說:“我曾經做過彎梁的官,很了解那裏的百姓。我死後壹定要把我埋在曲梁裏。
就算妳們後人將來祭祀我,也不如曲梁人。“把他曾經工作過的衢州作為他的安葬之地,意味著李宅祖受到衢州人民的愛戴,懷念衢州。即使死後,他也不會忘記這裏,想和這裏的人在壹起。
他死後,他的兒子按照他的遺願把他安葬在衢州,人民主動為李尋祖建祠,每年祭祀,表達對他的思念。後人為了緬懷李勛祖的功績,在編纂縣誌時,把他列為屈、周時期的第壹官,成為歷代縣令的榜樣。
926年,晚唐明朝元年,李尋祖為神君賜福增相公,元朝以福、恩、公平為名。
在道教經典《三教尋神全集》中,李尋祖是中國信仰神靈中的神之壹,他主要管理“三品及以上隨朝之官有衣食,住民各歲有衣食。”
在道教的神仙體系中,李尋祖主要管理朝鮮三等以上官員的衣服和俸祿,以及全世界每壹個人的衣服、食物和錢財。他是當官的,也是人民的官財之道,權力很大,信徒很多。鞏俐祖廟原位於曲周縣東街路北,稱增福寺。
後人稱李相公,是因為李哲祖被封為增夫公。他的墓地原在衢州城東漳河故道邊上。它高大宏偉,香火不斷。用於祭祀的田地逐漸增多。群眾往往以耕種李相公的祭祀田地為榮,認為會得到李相公的保佑。
於是人們聚集在李墓旁生活生產,逐漸形成了壹個村莊,叫相公莊村。
百度百科-財神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