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結婚的事情之壹就是確定婚期。我建議至少提前半年到壹年確定婚期比較合適,因為生肖的吉日,尤其是適合結婚的節假日和婚禮會供不應求。越早開始準備,就越能訂到自己喜歡的酒店、攝影、化妝、婚慶公司。
現在為了方便親朋好友參加婚禮,大部分人都選擇在周末或者法定節假日結婚。盛夏的三伏天不適合結婚。所以我們來梳理壹下2022年的假期:
10月25日65438發布通知,2022年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放假。具體安排如下:
1.2022年元旦:65438+10月1到3,共3天。
二、春節:65438+10月31至2月6日,共7天。65438+10月29日周六上班,65438+10月30日周日上班。
3.清明節:4月3日至5日放假,共3天。4月2日(周六)上班。
4.勞動節:4月30日至5月4日,放假5天。4月24日(周日)和5月7日(周六)上班。
五、端午節:6月3日至5日放假,共三天。
6.中秋節:9月10至9月12休市,共3天。
7.國慶:65438+10月1到7天,共7天。65438+10月8日周六上班,65438+10月9日周日上班。
詢問結婚吉日時,最好先取當天的禁忌,再查時間的禁忌。白天和時間都有各自的劃分,主從有序,不矛盾。在選擇結婚吉日時,請盡量避開新生肖的沖、邪方向。
基於以上因素,我整理了2022年的結婚日歷,希望每對新人都能選擇幸福的壹天。(生肖吉日的自定義算法不同,有些地方的日期也不壹樣。請參考當地習俗。)
1月:首選:65438+10月22日;輔選:65438+10月1,65438+10月16。
2月:首選:2月19、2月20日;二次選舉:2月8日2月13。
2月19,2月20日,2月8日在日期和數字方面都是不錯的選擇。2月13把情人節和元宵節連起來也是不錯的選擇。
3月:首選:3月22日;二次選舉:3月3日,3月5日。
3月22日是結婚領證的好日子。
4月:首選:4月10,4月16;二次選舉:4月7日4月10。
四月份吉利的日子相對較少。二月、三月和四月是吉祥的日子,但也是清明節。有些地方的習俗不適合結婚。清明9日和10之後,周六也比較適合16。此外,此時中國中部和南部多雨。選擇戶外婚禮的新人,要和婚禮溝通號Plan B溝通。
5月:首選:5月1和5月20日;二次選舉:5月2日,5月15。
五月有很多好日子,結婚季也有很多新人結婚。五壹假期優先,周末也可以。5月20日這個數字很有意義,是個大日子。選擇在5月1和5月20日結婚的朋友,需要提前預定好與婚禮相關的人和事,提前規劃好婚禮路線,預留足夠的時間。記住:早點預定!未雨綢繆!要預留足夠的時間!
6月:首選:6月4日、6月26日;輔選:6月1,6月8日。
6月的周末可選6月4日和6月26日,公歷和農歷是雙日;周末可以選擇6月1,6月8日。6月1很有紀念意義,6月8日吉祥。
7月:首選:7月3日、7月24日;二次選舉:7月17,7月30日。
7月天氣炎熱,建議盡量避免戶外婚禮。
8月:首選:8月6日,8月21;二次選舉:8月10,8月19。
8月周末吉日較少,首選6號和21。22歲的七夕不是結婚的吉日,但可以作為領證的日期。七八月份是婚禮的淡季,周末最好是吉日,不會太擁擠。
9月:首選:9月9日、9月24日、9月30日;第二次選舉:9月26日。
結婚季從9月份開始,首選24號和30號。9月9日是壹個吉祥的日子,數字也很有意義,很長久。
10月:首選:10,10,10,16;輔選:65438+10月3日,65438+10月6日。
十壹假期通常是婚禮的旺季。大家恰逢放假,賓朋都有時間。其他周末,吉日可以考慮16,吉日也是周末。
11月:首選:165438+10月13、165438+10月20日;輔選:165438+10月11,165438+10月26日。
113,19,20,11,26也適合10月的周末,其他日子可以作為領證參考。
12月:首選:65438+2月3日65438+2月18;輔選:65438+2月5日,65438+2月9日。
12月周末首選3號和18號,非周末可選5號和9號。
2022年的結婚吉日都在這裏。以上數據來源於多個婚禮吉日和已婚夫婦實際熱門婚期的綜合比較。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因為今年是無春年,再加上兩輪疫情的反復影響,很多原本打算今年上半年結婚的情侶都推遲到下半年或者明年了,可見明年的婚禮檔期應該會很火爆吧~
所以婚禮日期確定後,請預定酒店和攝影、化妝。如果妳是選擇在五壹十壹假期結婚的朋友,我只想對妳說四個字:趕緊預定吧!
以上是關於2022年羊年吉祥婚期,關於婚禮的分享。看了2022年羊的吉祥婚期列表,希望這對大家有幫助!
返鄉社會實踐報告範文1
因為近幾年家鄉的環境不斷惡化,自然環境日益嚴峻,為了完成任務,創造壹個健康的環境,今年寒假我組織家鄉的朋友和我壹起做了壹個調查。
第壹,調查方法
1.查閱書籍。看報紙,瀏覽網絡,了解環境。
2.拜訪相關部門。了解家鄉的環境狀況。
3.通過觀察日常垃圾。了解環境狀況
二、調查